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范文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范文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篇一:浅谈《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是一门涉及历史、宗教、民俗、文学、 艺术等广阔领域的综合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从 课程教学概况、课程教学目标等角度来探讨改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课程设计 一.课程概况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民俗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 课程。在导游证考试中作为导游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是一种复杂的、 综合性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是一门涉及历史、 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广阔领域的综合学科,它兼具历史性、民族性、社会 性。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极强的、边缘交叉的人文学科。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朴淳厚、瑰丽多彩的中国 民俗风情,进一步认识到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文 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力。对学生而言,掌握多彩多 姿的民俗风情旅游的内容和特点,能够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家,开阔知识面,更好 地为游客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民族、民俗的概念、民族民俗与旅 游的关系、中国民族概况,掌握中国部分民族的民俗风情。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的民俗文化知识接待各民族 的游客,做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向其提供个性化的导游服务;能运用所学 知识,初步设计出民俗旅游产品。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具备以下素质:热爱祖国,热爱本民 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
二.课程改革情况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一是通过到旅游企业调研,征求听取行 业一线管理人员对教学内容的意见,结合专业实际,在教学上体现出来;二是以 及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旅行社学习,跟踪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并在教学中加 以指导,使学生能掌握最新最实用的技能,实现和工作岗位的对接。三是通过对 毕业实习生座谈会调查得知,了解学生实际工作状况。
通过以上的方式,在在教学内容上更多考虑到职业岗位方面的需求, 包括学生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重新选取符合旅游专业实际新的教学内容。
在设计思路上基于基层管理人员的需求,采用将该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对内 容重新整合。
(二)课程设计思路的调整 高职高专课程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在授课时将注重 “理论 +实践”的教学改革过程。在总结积累之前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从内容设计 到组织形式,努力探索,按照本课程教学目标,积极调整课程设计思路,构建科 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采用了“四环节”模式 1.课堂讲授:校内教室中以讲座的形式讲授课程内容,穿插组织提问、 答疑、讨论、辩论、学生讲解和演示等互动式教学活动。
2.现场操作:就某个民俗现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准备工作进行现场操作。
3.分组调查:布置课题,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找出相关资料并做成 课件,并将课外调查的内容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相结合。
4.民俗景区模拟导游 实地考察一个旅游民俗文化景区,对整个旅游民俗文化进行一个全面 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以带团导游为案例组织教学,课程教学方法符 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的特点,以导游模拟实 训室和当地的旅游景区为教学现场,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法。课堂教 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 践相统一,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巩固学习效果。
1.现场教学法 导游模拟实训室是主要教学现场。现场教学法是知识的再现,让学生 直观的感受知识。分两个步骤:一是教师的演示,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老师的演 示明白民俗事象;二是学生的实际操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做的目的 是加深巩固学过的知识。实际操作分单个操作和分小组操作。操作之后小组展开 互查互评,写出操作报告或体会。
跟团实习是的第二个教学现场。争取与当地的一些旅行社签订协议, 选择汽车为交通工具旅游团,让学生跟团实习导游,进行真枪实弹的实习演练。
进入角色前,老师布置作业;实习结束后,旅行社和老师共同对他们进行评价。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分为案例导入法和案例分析法。案例导入法就是以案例导 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切入新的知识。案例分析法是针对知识点列举案例, 由学生讨论、评议,教师归纳。可以先由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故事” 然后由每位学生认真地研读相关的材料,再与自己所在的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最后由各组提交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就某一个民族的案例,规定学生在课后查找、收集相关资料、文献信息等,指导学生在实验课上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小 讲座、演讲等形式进行旅游文化知识的实践运用,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案例教学 法的目的是举一反三,让学生能触类旁通。
3.项目教学法 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知识要素来设计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力求切实 可行,具备可操作性、科学合理性、有代表性。项目设计选取当地特色及地方文 化作为载体,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本课程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安排和设计;并采用 分总式的教学方式,由点及面,从小到大,由小项目来带动整个章节的学习,最 后通过一个综合项目对全部的文化知识强化。通过项目安排让学生参与,从感到 知识不足,渴望了解,至找资料,再至认证,最后掌握知识,最终通过项目训练 提高能力。
4.讨论式教学法 在讲解各类民俗事象的性质、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这类理论性较强的内 容时,我们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基本程序是:学生看书,老师给出讨论题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阐述观点――学生辩论(持不同观点)――教师归纳 总结。讨论式教学避免了老师一个人灌知识的枯燥乏味,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加 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导游创作讲解某一民族导游词进行讨 论在讨论式教学中,对于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方面的意见。
5.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是一种深层次 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选择民俗事象――找出疑点――查找资料 ――分析讨论――释疑。在民俗文化中,有许多迷信的东西,是传统文化中的糟 粕,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明确了什么是该继承和发扬的,什么是要抛弃的,达到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四)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采用“驾证式”考核,在成绩表中反映两个成绩即理论总评成绩 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主要考核项目有 1.民俗旅游产品设计。
考核学生是否具有熟练运用所学的民俗文化知识,在接待中做到尊重各民族游客的风俗习惯,并向其提供良好的个性化导游服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结 合所学的专业知识,选择任一少数民族。设计一条从家乡出发去该少数民族的旅 游行程。
2.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核学生能否顺利掌握本学科的学习重点,并能 初步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解剖实践中的相应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 选择任一少数民族。分析归纳与总结该民族的民族饮食文化结构及特点。
三.课程改革成果 (一)实用性强 民俗文化是学生考取全国导游证和省景点导游员必考的理论内容之 一,通过课堂学习,强化了学生对考证内容的熟悉。
(二)技能大赛发光发热。
在参加省乃至全国导游技能大赛,除了考试的理论内容与民俗相挂钩 外,在学生的才艺表演上,民俗文化也功不可没。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完全实现在多媒体教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主讲教 师不仅要灵活运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自制课件开展民俗文化课程的教学活动。
同时,还应指导学生自制学习课件,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