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化负面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青少年社会化负面管理论文

青少年社会化负面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大众传媒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对性题材的滥用,对暴 力的崇拜,对超自然力量的渲染,对美的另类化等,这些问题对青少年产生诸多 负面影响。因此,传媒应当有更多的自律和改进,包括加强政府的示范和导向, 提升媒体形象的定位,提高创作者的素养等。

【摘要题】青少年成长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大众传媒/青少年/社会化 【正文】 一、大众传媒话语可以传递什么? 大众传媒是一个由符号构筑的话语体系,它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系统,通过 文字、图像、声音、故事情节等传递话语主体的价值观、情感、反思和意向。在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社会成员获取信息和社会生存资源的重要途径,它 的主要载体是报纸、电视、电影、杂志和互联网。人们充分享用着传媒的快捷和 便利的同时,也不断对大众传媒中的诸多弊端表示忧虑。从上个世纪早期学者们 不断忧虑的电视问题开始,至今人们没有停止过对它的关注。如果那个时期有识 之士担心的还仅仅是电视减少了家庭成员的交流、造成未成年人阅读时间减少和 观众“傻瓜化”倾向等,那么现在这些问题非但没有减少,还暴露了更多的其他问 题,并且日益显性化。

1.对性题材的滥用 出于吸引观众的需要,大众传媒无一例外地在其文本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 性题材,从原先的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到后来的大胆挑逗,再到现在许多时段 加长或篇幅加大的亲吻、抚摩、器官展示。如果说在“欲说还休”阶段还讲究些许 唯美色彩的话,现在对人体器官的夸张突出,已经将人的视觉和感官还原为蒙昧 状态,但即使是这样,文本的设计者似乎还担心不能吸引观众持久的关注,连卖 牙膏、汽水、奶糖的广告统统都用上了性暗示。这种情况不仅在以普通大众为定 位对象的大众传媒中存在,而且还在向似乎更为理性和高雅的学术杂志中蔓延, 其学术表述方式也充满另类特征。

2.对暴力的崇拜影视文艺作品中一种力量暗暗兴起,黑社会、黑势力、流氓、打斗、施暴 成为媒体另一卖点。记得若干年前一位深受大陆喜爱的武打演员,到好莱坞后, 一改善良形象,靠残酷和杀手起家,现在看来已享誉世界。有学者认为,影视作 品中的暴力可以缓解人们内心暴力欲望的冲动,以此来为暴力题材做合理化的美 饰。许多报纸的专栏里,详细描述不同类型犯罪分子作案的详情,其细节足以使 人学会类似事件的实施方案,虽然结果总是正义战胜邪恶,但读者却可以寻到避 免被警察发现的种种启发。

3.对超自然力量的渲染 鬼魅、魔幻是当前另一主题,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中的“哈里・波特”现象, 从《指环王》,到《午夜惊魂》,再到各种情节离奇的武侠故事,其间有人鬼与 共的毛骨悚然,有悬念跌宕的惊险刺激,据说票房不菲。许多观众对此能坦然面 对,而且可以津津乐道,投资者从青少年那里感受到了巨大的市场商机。

4.对美的另类化 “酷”是现代社会的新时尚,从英文词源“cool”来看,意味着冷、硬、僵, 引申为冰冷、残酷等,显著区别于温暖、温柔为一极的传统美感标准。大众传媒 中的主体是通过演员作为特殊符号展现的,他们的穿着打扮、喜怒哀乐、神情举 止无不传递了文本设计者的审美情趣。从人们熟悉的歌唱明星来看,近年来新兴 的许多年轻的明星都愿意走“妖冶路线”,如果是女性,一般要有暧昧的眼神、扭 动的腰身、奇异的装扮,歌词要有爱,最好是痛不欲生、欲罢不能的爱,歌声也 可以不圆润优美,呼喊嚎哭,捶胸顿足皆可。现代社会,如果哪天打开电视、报 纸、杂志或者互联网,想不看到上述那些新鲜的时尚都不行。多少父母在问:“电 视里出现成年男女亲热的镜头时,我该不该把4岁孩子的眼睛蒙起来?”问题是, 如果真要蒙的话,那只好让孩子成天带着眼罩生活了。因为家里电视机可以不看, 走在大街上广告牌是没法不看的。

大众传媒是一种话语权威,它始终处在主导地位,从言说权力的角度看, 它是施予者,受众尽管千差万别,但都只能是受动者,虽然手握遥控器或鼠标可 以部分拥有选择权,总体而言,单向接受传媒符号体系的传递是受众们唯一的选 择。因此,在传媒网络体系覆盖之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受大众传媒的塑造是不 可避免的。[page_break]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传媒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将人的 学习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本人行为后果所引起的学习,一类是通过他人示 范过程引起的学习。媒介影响就属于后一类。

不可否认,传媒中具有感召力和震撼力的作品是丰富的,其艺术价值和审 美价值对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功不可没,但与日俱增的色情、暴力和庸俗化 的内容使其消极的社会影响令人担忧。据笔者对南京市部分中小学的调查,青少 年存在如下一些令人担忧的端倪:
1.崇拜黑势力 黑老大是许多中学生向往的形象,原因是觉得传媒中的“这种人有权威”, 可以使用暴力,“老大”的表情和举止被模仿,黑话也在校园流行,成为学生时尚 的标志。有些学生中发生的纠纷也与校园外的闲散人员有牵连,甚至校方在处理 时都有所顾忌。

2.过早尝试性行为 从前人们十七八岁娶妻生子是允许的,但现在教育年限延长,结婚要等更 长的时间。而且生活条件的改善提前了人们生理的成熟期,再加上大众传媒有意 无意的“性刺激”,强化了青少年的性幻想,但没有合适条件承载的性刺激是令人 担忧的。

3.抗拒权威 也许现在学生要学的东西太多或自由空间太小的缘故,传媒中的超现实力 量迎合了他们反抗的潜意识,尤其是对家长、教师所代表的权威的抗拒和嘲弄题 材,特别受青少年欢迎。传媒还从反面开启了青少年这方面的意识,并成为大多 数孩子认可的理念。

4.反抗传统 刻意标新立异是现在青少年的一个倾向,为了获得新意,与传统不同的标 准如“怪、奇、异、丑”成为新的尺度,从喜爱的演员、爱听的歌、爱看的节目和 爱玩的玩具等方面的选择上,都有类似倾向,这与近年来某些传媒内容的设计和立意对青少年的误导是有直接关系的。

许多评论认为,当前大众传媒中充斥了许多不健康的内容,许多影视节目 存在媚俗、粗糙或故作深沉的致命硬伤,主持人的着装、台词和表情夸张,缺少 内涵,等等。虽然有些批评过于严厉,但对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而言,人 们对它寄予更多的期望似乎并不为过,尤其是考虑到受众群体中巨大的未成年人 群时,媒体要加强内省,对自己的言说方式和内容有更多的自律。

三、大众传媒应当做出哪些改进? 传媒要改进,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从对青少年社会化 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看,传媒应注意如下方面的建设:
1.加强政府的示范和导向。政府的示范和导向有不可低估的社会影响力, 尤其在中国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下,政府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有其他西方国家所 不具备的优势,在主要媒体上积极推进精品工程,在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体现 国家理念建构的要求。

2.提升媒体形象的定位。尽管受众层次不一,但每个社会成员内心都有真 善美的需求,青少年未成形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可以通过美的方式加以熏染,将 每一个可能被青少年接触的文本都赋予智慧的种子,用重新诠释的美感、正义和 神圣感来唤起青少年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广告、画面、文字、声音和可接触的 各种界面上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诉求。

3.提高创作者的素养。媒体产品面世的背后是一群创作者,从编导、设计、 策划到具体操作,直至最后成形,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精品创作需要有精 品共识,在基本价值尺度上,首先需要在这个群体的合作上取得共识。在这个价 值和意识形态日趋多样性的时代,如何获得这样的一致,尚需更高层面共同理念 的建构和较长时间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