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程抱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沟通是最好的桥梁

小议程抱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小议程抱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摘要:在五十多年的旅欧生活中,程抱一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炉火 纯青的法文功力,不断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得大奖,受到学术界和艺术界的认可, 奠定了他在法兰西学院的学术地位。不但如此,他还身体力行,在异国他乡孜孜 不倦地传播中华文化,“摆渡”于中国文化与法国文化的之间,致力于把东、西方 的精华凝为一体,用他纯美的文字感动了无数西方人。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华裔作家 前言 源于本人是法语专业的学生,所以平时对与法语有关的一切事物都非常感 兴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程抱一,这位被誉为“中国和西方文化间永不 疲倦的摆渡人”的华裔作家,他既是东方的诗人、翻译家、书法家又是对中法文 化融合做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作为有史以来唯一获得法兰西学院院士这项殊荣 的华裔作家,程抱一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当然也成了我心目中的榜样,自然而 然对其学术和生平进行了了解。今天在此文中我将详细描述这个时代的智者。

第1章程抱一的基本情况 1.1程抱一的出生,家庭背景 程抱一,原名程纪贤。法文名:FrancoisCheng。祖籍江西南昌,1929年出 生于山东济南。1945年重庆立人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外语系。1948 年赴法留学,先后在巴黎大学和高等实验研究院攻读法国文学、语言学。1960 年―1973年,供职于巴黎中国语言研究中心,参与编纂《法汉大词典》。1971、 1973年曾分别获得巴黎第七大学和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后任巴黎第三大学东方语 言文化学院教授。

1.2程抱一的教育情况 1960年,他在听保尔德梅维勒的课时,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引起了德梅维 勒的注意,这位大学者十分器重这个中国人,把他推荐给法国高教部,于是,程 抱一有幸成了巴黎高等实践学院语言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第2章程抱一的写作历程 2.1程抱一的作品简介 1973年,法国著名的门槛出版社和程抱一签约,希望他能用结构主义的方 法对唐诗进行系统的研究。当时能在门槛出版社出书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4 年以后,程抱一完成了他的著作《中国诗歌语言研究》。这本书出版后在学术界 引起很大反响,然后他又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虚与实》(对中国绘画语言 的研究),这是《中国诗歌语言研究》的姊妹篇,在这部著作中,程抱一对生命 的本质进行了思索,试图把中国文化思想的精髓提炼出来,并以绘画作为思想的 印证。他的著作得到了文学界、学术界及艺术界的认可。这两本书后来被译成多 国文字出版,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它们奠定了程抱一在法兰西文学研究领域的学 术地位。法国总统希拉克读毕亲笔致函程抱一向他表达敬意。20年后这两本书被 确定为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永远珍藏书籍. 程抱一集诗人、作家、翻译家、批评家为一身。其译著主要分汉译和法译 两部分。

2.2程抱一的作品集锦 他先后用法文发表三部理论著作s《中国诗语言研究》(1977、1982年, 包括法译唐诗122首、李煜词十一首等),《虚与实s论中国画语言》(1979、1981 年,书中有自唐朝至清朝各家画论)、《神气》。国画鉴赏性画册s《梦的空间s 千年中国画》、《朱耷s笔墨天才》、《石涛s生命的滋味》,诗集s《石与树》、 《水云之间》、《情歌36首》、《双歌》等。中文译著有《法国七人诗选》(译 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和亚丁谈里尔克》(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2 年)、《和亚丁谈法国诗》(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0年)、《夜动s法国当代 诗人亨利米修作品介绍》(台北,欧语出版社,1984年)、《参歌集》(诗集, 香港华实印务,1980年)。

第3章程抱一的荣誉成就 3.1法兰西学院简介 2002年6月10日晚,法国巴黎市政府大厅灯火辉煌。程抱一,将接受象征 荣誉与地位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宝剑。掌声经久不息,程抱一将宝剑高举齐眉,东方文士西方剑,在这金碧辉煌的典型西方建筑中,一个东方人成为备受尊敬和仰 慕的对象。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中国人感到由衷的自豪。

163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创立了法兰西学院,旨在吸纳法 国文学和思想界泰斗加入,以保卫和宏扬法兰西语言和文化。这座著名文化殿堂 一直只保留40把椅子,即40位终身院士,只有院士辞世空出名额方能投票补 选,入选的院士也因此被称为“不朽者”。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兰西学院已将弘扬 法兰西文化与追求文化多样性相融合,逐渐发展成为法国最高荣誉机构。2002 年6月13日,程抱一荣幸地成为该院第705位院士,以第一位亚裔院士身份接替34 号座椅的主人雅克德波旁比塞。

3.2获赠法兰西宝剑简介 程抱一的铸剑宗旨是将中西文化融合其中。剑体以银为材料,通体透着清 纯的智者之光。剑柄镀金,上用隽秀的字体刻着中国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正气 歌》首句“天地有正气”。周围饰以绿竹和白色百合花,前者象征中国,后者象征 法国。剑柄上一个凌空的“和”字格外引人注目,给人以人剑合一,两种文化合壁 的遐想。

3.3程抱一的写作风格 程抱一看似瘦弱的躯体中,流淌着激情与活力。他最早的创作是从诗歌开 始的,在他的作品中,任何人都能感到中西文化在其中交织,穿插,渗透,而又 泾渭分明。他有着对美和均衡的敏锐的天赋。他有着相当明亮的天性或者说信仰, 坚持不懈地追求着纯洁高华的艺术与人生之境,而同时,他又有着敏锐的触角, 加上对绘画的认识,较能超越事情的表象,掌握其间的缝隙和裂痕。因此,他的 才华表现在他的描述能力,深刻体味,和朝向一个终极目标的不懈追求。他认为, 任何离开本土到异国他乡定居的人,都会有段时间感觉自己离开本土文化和社会, 游离于两种文化之间,成了“文化边缘人”。在这种处境当中,有人痛苦彷徨一辈 子,也有人最终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找到了立足点。而程抱一就找到了一个将 中法文化精髓交融在一起的最适合自己的立足点。他始终尽力做到中西合璧,把 两种似乎迥然不同的传统结合起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的诗歌里两面都有, 他把那种人类命运本身所包含的悲剧性的激情体现在了诗中,这是西方诗歌的传 统。但是,程抱一又不像西方诗人那么铺陈,而是以简约而含蓄的言语表现,给 人以一下一下敲击的感觉。他自己曾说,“我不可能像中国古代诗人那样超越现 实,因为西方诗歌的主题也存在于我的生活和创作中。”所以程抱一既避免使诗歌成为自我感叹,又努力避免当代法国诗歌空泛、抽象和做作的倾向。在他的诗 歌里,非常好地体现了法语的音乐性,为中法诗歌的融合创造了一个完美境界。

因此很多法国人都喜欢朗诵程抱一的诗。程抱一以他与生俱来的中国式情感和情 操进行着西方式的思考。有人说人的左脑负责语言和推理,右脑负责情感、领悟 和感应。如过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很容易理解程抱一的写作方式了,他对生命的信 仰是西方式的,而他试图在可见的东西里抓住不可见的东西,从有限中寻找无限, 这又是很中国式的。基于此,程抱一总是在考虑如何以西方读者能接受的方式把 中国文化的底蕴呈现出来,让两种文化在一起碰撞出绚丽精彩的火花。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程抱一始终在思考,他努力做到借鉴西方哲学思 想,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和西方哲学穿插在一起,互相呼应,而不是进行简单的 比较。他多少年来苦心追求的,是将东西方文化有机地融合。法兰西文学院院长 称赞他“用法国文化的精华丰富了中国文化,又以中国文化的深邃丰富了法国文 化”。

我认为他的作品也无时不刻的体现了更好的中西合璧这点。中西合璧就是 取各自的精华而舍弃各自的糟粕,让两者能够更好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程抱一 致力于中国诗学和中国绘画的研究,弘扬中华文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数十年 来,他始终用法文写作,始终坚持从法兰西文化中汲取优良的东西,化为有益的 营养,并把这种营养出神入化地融入自己的学术作品中去。他的作品不仅品类丰 富,而且极有深度,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深刻的影响。这些为他日后“摆渡”中西文 化打下了基础。

3.4对中法文化交流的影响 作为中西文化间的摆渡人,程抱一在对法兰西文化融会贯通上已经达到了 很高的创造,而且他也做到了对中国文化有深度和高度的了解。西方有其向上、 高贵而纯净的一面,这在宗教和艺术上都有反映。在接受西方文化以后,程抱一 觉得自己内心产生一种追求向上、净化灵魂的要求。但他始终把中国文化的最高 峰当成自己的据点。他念念不忘的是提炼中西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而不是玩弄西 方文化。

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程抱一起的不仅是桥梁的作用,他的作用是无法绕过去 的。因为他在中西文化间开辟了自己的道路。程抱一在法国生活了大半个世纪, 他的著作不是简单的比较文学,不光是学术。我们从中能得到一种睿智。他不断 努力做到借鉴西方哲学思想,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和西方哲学穿插在一起,和西方哲学思想呼应,而不是进行简单的比较。对次的不懈追求和不停揣摩,形成了 他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荣誉面前,他并不把自己的当选当做是他个人的功劳,而是认为自己只 是代表中国文化取得了这份荣誉,说明了法国人民对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对 中华文明的欣赏。他说:“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我靠的是背后拥有五千年源远 流长的文明史的中国,她是我创作的源泉。” 面对赞扬和褒奖,程抱一十分冷静。作为一个中西方文化的“摆渡人”,那 种不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兰西文学院院长这 句“用法国文化的精华丰富了中国文化,又以中国文化的深邃丰富了法国文化”。

也许是对程抱一孜孜不倦的沟通中西文化的高度概括吧。

结论 曾经有人这样说,东方和西方永远也不能相遇。程抱一用自己的行动,生 动地驳倒了这番言论。中国其实是有包容的精神和开放的胸怀的,作为沟通中西 文化的桥梁,程抱一已为我们起了楷模作用。

二十一世纪中法和中欧文化交流期待着新的突进和发展,我们要把握机遇 加强东西方文化对话,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包容的精神,开放的胸怀,求同存 异,承认差异,保留自己的文化特性。同时更好的推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文 化交流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一定要向他学习,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