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的公共艺术建设解读 校园文化有哪些

大学校园文化的公共艺术建设解读

大学校园文化的公共艺术建设解读 摘要: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既是一种开放的物质形态,又是一种精神和态 度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平台、艺术与功能的结合、生态 环保观念、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等方面进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 建设要注重文化观念的传递,综合人文和科学的因素,在文化和设计形式中找到 平衡,营造一个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公共艺术;校园文化;生态观;公共性 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艺术设计形式,是设置在大学校 园内部公共空间的艺术表达形式。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 风格,也不是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公共 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态度[1]”。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集 中体现出大学文化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大学形象的综合性展示,是大学校园文化 传承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的不仅仅是一 个个实体形象,更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大学的精神和审美的思维观念。作为大 学校园文化的标志,公共艺术建设的形式设置不是它表达的重点,它的价值在于 所承载的学校文化、精神、底蕴及内涵。

一、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平台 校园是青春成长的美好记忆、是大学生创造与智慧开启的学习阵地,也是 人生成长过程中感受生活、艺术审美的重要平台。学校是学生时代密不可分的活 动环境,对校园的人文景观所进行的设计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 会学校的文化历史以及学生氛围,在学生校园活动中产生的公共艺术,是特殊的 校园活动的物质文化形态,在教书育人的特定场所中具备深厚的学习意义和教育 价值,借助公共艺术平台传递出学校特定的文化、历史及社会教育意义。如北京 大学正门和北京大学校园华表(图1、图2),通过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和雕 塑,传达出北京大学特定的精神、文化和内涵。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是一种承载 学校精神以及文化特色的形态载体,是一种学生和学校联系的家园纽带,这个载 体既是一种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作为一种人文形态,它的价值意义在于营 造出一种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以充分的包容和关照的存在状态,使学生生活和 公共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接收既是主动者,同时也是受动者,体现出学生和校园的协 调一致性。大学校园应围绕居者和家园的概念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建筑、山水、绿化和空间表现的在场性展示出青春活动的主题,在学生与校园、人与环境的平 衡和谐中致力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就是一个课堂,公共艺术建设就是特定 的课程内容,讲述自然与生态的关系,营造与构筑全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极 富生机与活力中倾听年轻生命搏动。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 存价值、生命意义、进取精神加以肯定的艺术[2]”。

二、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艺术与功能并重 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单纯的实用功能,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就是要通过文 化与艺术的整合与规划,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在艺术审美和文化氛围上,营造出浓 厚的校园文化内涵和艺术感知环境,在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中更好地为大 学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以轻松、温馨和舒服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审美 和精神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和净化,并实现育人的目的。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不但要体现出它的艺术性,也要体现出它的功能性,通过学生与公 共艺术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学生更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并达 到校园文化美育的公共艺术建设目的。如东华大学校园导视牌设计(图3),造 型简洁,设计现代,小雕塑一般矗立在校园中,文字导向和地图导向合二为一, 体现出先进的导向功能。校园的公共艺术是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自由交流和活动 场所的艺术表达形态,公共场所包括教室、广场、体育场、道路等学生能够共享 的空间,在这些地方展示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形态美,蕴含着艺术家与设计师对 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体会与认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丰富美 感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对校园文化的精神认同。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可以是一幅笔 画,可以是一个雕塑,可以是一个公告栏,也可以是路边的一把休闲的椅子,但 是这些艺术形式必须受制于学校的人文特征和空间特质,才能展现出它独特而鲜 明的艺术魅力和协助确立学校人文氛围框架的精神功能。学校的公共艺术的艺术 美事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可以给身在其中的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视觉 美感、形式美感的视觉体验,不同材料、不同质地的触觉感受,在美化学校环境 的同时,为学生的艺术审美体验产生共鸣和联想,促使校园公共艺术建设与学生 形成良好的互动功能,激发大学环境的生机与活力,达到审美熏陶、审美教育的 目的。大学校园建设在美化校园的过程中也传递出诸多学校文化的信息,成为学 校传统文化物化的载体,不但可以凝聚学生团结在一起的力量,也可以激发学生 进取的精神和校荣我荣的自豪感。学校的公共艺术要具有教育的功能,潜移默化 地滋润学生的心灵,修正学生前进的方向。

三、生态环保观念的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过程中,要将学生、校园和环境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 体,要求校园建设不但要满足学生的使用功能、符合时代审美情趣,还要受到自 然环境的约束和制衡,达到学生、学校和环境的共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生态 观视野下的校园公共艺术建设,是保证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生态化的校 园建设要处理好学生与环境的关系,要对学生在学校的地位作出深刻的反思。要 创作出符合生态原则的公共艺术形态,就必须要用符合生态原则的观念来指导设 计进程,使保护校园环境、自然环境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一种自发的自律行为,在 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基础上,建设有机的、可持续的、自然融合的校园景观,使 人文社会观念、艺术精神属性和科学指导性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和 谐的学习与休息的创所,在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功能。

景观生态型校园规划,要从规划设计开始就力求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结合, 成为独具风格、高水平的开放性的校园和环境[3]。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校园景观 设计(图4),校园景观别称“校园谷”,基地位于山谷,建筑依山就势,使自然 环境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互相融合。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要融于校园的自 然环境,要使人、环境、公共艺术的隔阂完全消失,营造出天人合一的至高生态 境界;
要贴近生活,使心理上更加接近单纯、安详、宁静、永恒的协调境界。生 态观要求大学校园的环境氛围体现出亲切的力量,在自然舒适地完成信息的交流、 沟通的传输。要充分体现出生态观念,返璞归真,建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 态校园;
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切合校园师生的生理、心理需求,缓解不良环 境造成的生态失衡,要遵循人体工学原理,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征。生态校园 公共艺术建设要与学校的整个环境、历史、文化协调,给学校师生营造一个维系 情感、彰显意志的多元化空间。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命题, 赋予校园环境空间以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和质量,成为自 然、环境和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公共性大学校园 的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的产物,不是自然产物,它总是体现为某些特定的社会功 能,所有的公共艺术都要服务于学校的文化发展需要。校园的公共艺术要向学校 的师生开放,它要成为学校师生聚会和活动的特定场所,因此校园的公共艺术建 设要尊重师生的公众意见,反映出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要能够反映出学 校师生的利益和意见。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是时代发展与文化浓缩的剪影, 它不仅要具备艺术自身的感染力,也是大学生对空间权利争取的象征,它代表着 一种意识形态的生存关系,体现出一种人文、自然、环保、公平、民主、开放的 社会态度。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形式多样,包括建筑、雕塑、道路、公共环境、 园林景观、图书馆、食堂等,但它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形式自身上,大学校园的公 共艺术要具有情感的感染力,要具有诱导公众关心环境和生态的特质,要具有内在的教化力量,使人们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如复旦大学“驴背诗思”雕塑设计(图 5),驴子的笃诚、诗人的忧郁一起构成了“驴背诗思”的深邃意境。基于大学校 园环境派生出来公共艺术建设要文化和艺术并重,要展现出校园的青春生活、要 建构出各种新的实用性空间、要传达出成熟思考者的内涵、要展示出现代环保和 人文与自然共生的观念。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也要体现出本土文化的 内涵,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征要在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中得以体现,注重把 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艺术中的精华部分传承和发扬,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 合,规划设计出具有民族个性特征的、内涵独特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的灵 魂是美的,内涵文化是有倾向性的,表现手法是具有国际性的,视觉感受是社会 共享性的。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观 念产物,是随着现代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所形成的公共空间的出现而出现的,它的 任务就是在学校的公共空间中通过对现代学校环境的艺术再创造而形成集体的 审美对象[4]。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相对于社会是一种半开放状态,是一个相对 的独立空间,是当代人对学校空间人文的最高形式的追求和期待。大学校园的公 共艺术必须是对人的意义的持久性和永恒性意义的思考和展示,是对空间形体, 对人的生存价值意义的历史延续性的把握和创造。

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力求达到可操作性、协调性、经济性、艺术性和 创新性[5]”。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注重的是文化观念的传递,突出设计的文 化内涵,强调文化观念在公共空间的传播和大众接受,尽量在校园文化和设计观 念中寻求平衡,在实用性和人文上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使校园成为师生激励成 长、陶冶情操、追求美好、探索真理的精神家园。体现校园文化的公共艺术建设 日趋多元化,走向了综合性发展的道路。但是不管怎么发展,校园的公共艺术建 设必须综合人文与科学的因素,营造出青春成长的见证地、人文智慧传播的场所, 所以它的公共艺术建设要成为人才成长与思维创新的交集,要能触发青春、抚慰 心灵、延续生命和守望未来,最终展示出一种生命和谐与青春相约的社会价值。

作者:刘艳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