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 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 式,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灌输式”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 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 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 于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一般更适合于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 而对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维的学生来讲,教学效果就要差一些,如果一味地追求 “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每种学习方式都 有它显着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很难检测和评判孰好孰坏, 教学反思《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机械的、形式化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 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是否符合教学 实际。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很简单而不需要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 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现代 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只能是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 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 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 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 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 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 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 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 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 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 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把先进的理论与自己班级的是实际情况相 结合,这样才能拥有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