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综合其他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利于实现思 想政治教育既定目标的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 息资源总和,包括网络载体和网络内容。其中网络内容又包括有网络通讯、网络 社交、网上贸易、云端化服务、共享资源、对象化服务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 源类别庞杂、形式多样,这些不同类别、形式的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它们是相互 联系、能动的辩证关系。26年,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16号文)后,从国家到地方,高校到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成为各类教育的重头戏。网络的出现,让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网络上 把关人的淡化甚至缺失,让大学生在接受信息去屏障化、去中心化。赛亚柏林曾 言:我已厌倦阅读那些人,他们总是站到第一列,有着几乎完全一致的观点,毋宁说, 我更愿意阅读敌人,因为敌人会穿透那些思想的防线[3]。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转 型,大学生精神生活呈现出趋利化、平面化、信仰危机,人生意义的迷茫。未来困 惑的迷茫与堕落的撕扯;压抑与幻想的纠缠;崇高与底线失守的单项侵占;放逐与 回归本位的错位等,这些现状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悬置在理论层面, 不能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每一粒沙子都被在乎”的时代,每一位大 学生都是社会道德承重墙的重要支撑。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就在于抚平生活肌体上 的精神凸凹,用精神缝补散落满地的欲望碎片,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熟悉、 温暖、直接、现成的世界”引导人们探寻真生命、真追求、真理想、真品质。网 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有直接关联,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 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过程。合理开发利用 网络思想政治资源,首先要弄清其分类和特点。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曾说:社会的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如何配置所“赋 予”资源的问题,它更是一个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的问 题[4]。剖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本质和特点,认知其规律和特点并充分开发 利用就是有效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同环 节体现出的不同功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主体资源、客体资源、载 体资源、环体资源四大类别。主体资源是指以浏览为主、无法实现即时互动的浏 览页面。就高校来说,学校门户网站、新闻网、红色网站等都属于主题资源。作为主体资源,网站必须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信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主 体的认识和愿景,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资 源是指交互式互动浏览页面为主的浏览页,包括即时通讯、移动客户端等。客体 资源是突出学生的参与性,bbs、贴吧、微博、微信、qq群等都属于客体资源。从 教育效果来看客体资源的教育功能隐蔽性、趣味性更强。客体资源的有效开发利 用能够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视域的流变性、碎片化中,吸引大众、 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价值。正如美国学者赫伯特马尔库塞所说:“产品起着思想 灌输和操纵的作用……由于更多的社会阶级中的更多的个人能够得到这些给人 以好处的产品,因为它们所进行的思想灌输便不再是宣传、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 式。”[5]网络载体资源是指网站的建设和开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多 依靠比较成熟的社会网站。目前学生人气较旺的人人网、微信、微博等后台数据 库均不在学校。美国着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谁掌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 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这 不仅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开发利用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首先,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网络思想政治资 源的开发不脱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唯意识形态论和道德底线的突破都是对以人 为本的背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把维 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与思想引导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广大师生的实际需要和健 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工作,“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其次,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 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对接是网络资源开发利用的契机。所谓“明者因时 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适应bbs、微博、微信等网络载体的 变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 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 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7]第三,坚持借鉴与坚守相统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 源属于公共产品,大量的共享资源可以开拓视野,充实知识体系,丰富学识内涵。但 是对于共享资源不能全是拿来主义,借鉴之外要立足国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 中国声音。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 体现的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网络资源的开发坚持借鉴与坚守 统一,能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自觉”。第四,构建全员 育人的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将咨询、信息、文化、 社交等网络思想政治资源实现无缝对接,达到网络反哺的育人功效,构建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四、上海部分高校成功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案例分析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它 具有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质,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 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一)根据主体资源的特征,加强主体资源的建设,是主题资源开发利用的有 效途径 (二)针对交互式互动浏览页、即时通讯工具等,实现资源供给的动态性,挖 掘网络客体资源潜力 BBS、人人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载体日新月异,学生的热情随着一个 又一个新鲜话题潮起潮落,而那些原本需要关注、探讨的最基本的公共社会问题 却被忽视了,除了偶尔能产生一点效用之外,更多的时候,喧嚣过后徒留一地鸡毛。

开放一个能释放话语权的公共空间固然重要,但是能在出格的语言文字、高分贝 的音量、轰炸式的倾述中保持冷静、专业的声音,需要教育工作者健全既有话语 权又有专业系统的公共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随着变化而变化,上海理工 大学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一个既能容忍无序喧嚣的声音,也能接纳温和思辨 的说理的微圈。上理微圈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及时、即时地进行新 媒体建设,形成物理意义上的微圈。21年上海理工开通并运行新浪官方微博,2013 年4月开通腾讯微博。微博建立后,二级学院和单位先后建立近67个微博,形成微博 矩阵,关注点的不同有效形成错位宣传。2013年9月正式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服务 号,2014年4月微信订阅号正式开通。截至2014年7月,学校二级学院和单位的微信 公众号共有近2个。通过和各学院、各职能部门打造立体化的新媒体群,传播微文 化、传递正能量的上理微圈。其次,创新媒体技术,通过个性服务打造有学校特色 的上理微圈。上海理工大学依靠学科优势创新媒体技术,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打造 轻量级的移动APP,为校园服务定制个性化功能。目前上海理工大学有 (三)易班建设是网络载体的拓展拓宽的成功案例 刘云山同志在2014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要采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 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模式转型。

2014年7月中宣部组织多家中央媒体召开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对媒体融合工作提出新的五项要求,其中之一是要有商业模式。中宣部提出产品设计要充分考虑 市场活力问题,具备盈利条件的产品才真正具有发展后劲。强调商业模式不是为 赚钱而赚钱,而在于扩大市场份额和传播覆盖,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学生热衷 的BBS、人人网、微博、qq群、微信等新媒体的后台多不在校方掌握中。肩负知 识传播和文化引领的大学,聚合了国内最为先进的研究所和高端人才,若缺失具有 粘性的平台吸引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流于空谈。上海教育界率先研发推广 的易班就是一个成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资源案例。易班是上海教育系统自 行研发的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网站融合了论 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应用,加入了为在校师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 一站式服务功能,并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易班已经成为全国 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本文以比较成功的上海海洋大学的易班建设为例剖析 网络载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上海海洋大学以易班为平台 构筑基于网络行为分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方式。目前,上海海 (四)网络环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所谓非排他性 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 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确要如此则会 付出高昂的费用。这一特点决定了对于网络环境的建设依靠对不良信息的封堵是 行不通的,科学的办法是通过发现、预警,进行有效的研判、干预。对网络资源的 研判、引导以上海交通大学的舆情管理为例。上海交通大学26年成立“网络宣传 与管理领导小组”(简称“网宣办”),统筹管理校园网络阵地内容建设与信息安全。

上海交通大学网宣办建立了完善的网络舆情信息发现、预警机制。交大作为教育 部网络舆情信息直报点机制单位,也是上海市教卫党委网络舆情信息直报点机制 单位,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范围涵盖校园网、各高校BBS、微博、人人网、百度 贴吧、QQ群、社会网站、社会媒体、境外网络等网络平台。上海交大网宣办除 配备专职舆情主管老师外,还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稳定可靠的舆 情工作学生团队(舆情助理团队)。网络舆情信息日报被校领导称为“工作早餐”, 为校领导有效掌握各种舆情动态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其次,建立“三级应急响应机 制”。根据舆情发展的状况,上海交大网宣办将舆情的状态分为三种状态,即“绿色”、 “橙色”和“红色”三种颜色。三种状态模式,根据不同状态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与预 案,强化了管理的层次性、实效性。第三,不断拓展与网民的对话平台。为疏导网 民情绪,针对网上集中反映出的热点问题,加强网上沟通和网下教育,邀请专家、领 导、嘉宾与网民通过网络在线进行交流。此外各职能部门每天上网,及时回应网友关于学校校务政务工作的意见、建议。上海交通大学网络舆情的发现、预警、 研判和干预机制是校园安全稳定的“监测器”,和谐校园建设的“风向标”,学校改革 发展的“策动力”,密切掌握舆情信息,有利于对热点事件进行积极引导,有利于维 护和提升学校形象和声誉。

五、结束语 网络带来了文化冲击,大学生接触到学校以外知识的机会越来越多,价值观 和价值标准也日趋多样化。在同一情境中,有的学生可能触动心中最柔弱的弦音, 有的学生则始终置若罔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正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 会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转身于大学生细微的日常生活之中, 用精神缝补散落满地的欲望碎片,引导大学生探寻真生命、真追求、真理想、真 品质。网站是网络环境下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载体,网站如果缺乏足 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大学生在接受信息 的方式、思想活动的过程、个性心理、行为方式乃至网上话语的形态等,都出现 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情况和新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零散的、互不关联的 状态存在的,它是一个关系网络、活动网络。存在于其中的是多主体、多维度、 多层面的综合互动,是一个复杂系统。唯有有效开发利用网络主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