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论文篇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思考》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 必备技能。计算机不仅是工具,而且是文化。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对象 执行方式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发展历史 1、八、九十年代: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对象主要是以下三种人:
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师生;部分在职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小 学生。教学的内容偏重于计算机应用知识,计算机常用语言(如BASIC语言)的使 用。

2、二十世纪末: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对象已扩展到公务人员、企 业管理人员以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一般知识分子,包括所有机关、团体、学校、 企业中的人员。这次普及带有职业和岗位特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成为人们求职 的重要条件,也同时成为晋升职务、职称和工作考核重要条件,并要求通过相应 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处理以及常用的办公应用软件。

3、二十一世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对象已经遍及全国所有领域。

首先教育部出台规划,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分三步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 术课程,即:2001年前全国所有高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5年前全国所有 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10年前全国所有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其 次,全国总工会决定在全国职工中普及计算机应用,争取在三年内,全国至少有 50%职工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职工自主择业和岗位竞争能力。这次教学内容中, 网络应用成为学习计算机的切入点。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面临问题 1、学生起点不一: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 应用水平远高于农村和贫困地区。高起点和零起点给教学实施带来一定困难。2、内容过于系统:对于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是 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使用,需要课程具有应用性和实用性。而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多采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其内容过于完整和系统,从工作原理到数制转 换,从操作系统到体系结构,内容庞大、涉及面广,许多学生感到过于专业,高 深难懂。这违背了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初衷,混淆了计算机专业和非专业、学校和 社会、专业人员与应用人员的区别。

3、教学内容滞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教学内容难以紧跟 时代步伐,滞后就在所难免,这是尚可理解的部分。还有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滞后, 就是问题所在了。比如一本教材连续使用三至五年不换,操作软件版本陈旧不升 级,停留在WIN XP(微软已经终止其服务)、OFFICE 2003的操作使用教学,内容 滞后程度可想而知。

4、其他问题因素:诸如教师自身敬业度和知识更新速度、配套机房 的设备完好度等。众所周知,学校机房的高使用率使机器损坏率居高不下,资金 问题又制约计算机的更新周期,所以设备完好度这一客观因素,甚至成为计算机 应用基础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之首,直接制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执行方式 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教学对象有三类:一是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 人群;二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处理各种任务的人群;三是计算机专业教学,面向高等 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研究生以及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显然,计 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面向前两个层次。它的对象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人群,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都应该从应用入手,舍弃现在用不到、 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使他们能轻松自如地使用计算机完 成日常工作。故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执行方式,个人以为按照创设情境、确定任 务、协作实践、教学相长四步较为有效。

创设情境:根据社会热点和学生兴趣,创设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情 境,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有较强的实用性。例如为刚刚过去的抗战胜利70周年 大阅兵为情境。

确定任务: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件做主题任务,通过任务实施了 解、掌握教学重点,学会操作方法。例如制作节日贺卡等。协作实践:利用机房的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或分组或团队协作完 成指定任务,如主题设定、资源收集、版面设计、文字编辑、图片处理等等。

教学相长:在经历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和协作实施后,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性被激发,一些创意妙招和对时尚的把握,无疑对教师是一个吸纳提高的过 程,对今后的教学注入活力且大有益处。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检验 计算机等级证书无疑是检验所具备计算机能力的佐证,同时也给初学 者带来一定的成就感。除专业领域职业资格证书外,含金量比较高的等级证书之 一就是――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还有英语水平等级考试证书),它是应聘职场的 硬件条件之一,是除学历反映的专业水平外,直接显现其他能力水平证明。目前 有关计算机的证书考试包括:信息产业部主办的软件水平考试。教育部主办的全 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劳动部主办的高新技术 技能测试。还有各地区自设考试,如职称计算机考试、大学生计算机统一测试等。

等级考试是通用性的考试,反映一个人计算机知识的水平。NIT考试 是应用技能型的考试,侧重培训过程,采取模块化方式,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

例如秘书文员,可以学计算机基础、文字处理、Internet等模块;广告设计人员, 可以学计算机基础、图形图像制作、影视动画等模块。

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人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 成部分。计算机不仅是工具,而且是文化。工具是可选的,而文化却是每个人所 必备的。虽然对不同的人来说,计算机所起的作用不同,有的人直接,有的人间 接;对有的人是有形的,有的人是无形的;对有的人是当前起作用的,有的人则是 以后起作用的。但是对每一个人,计算机知识是绝不可缺或的。计算机知识是当 代文化的一部分。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和今后发展。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具有 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从课程体系的建立到内容的更新,从教学方法、手段的 完善到上机实践、考核方式,目的都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我们必须充 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造就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论文篇二 《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摘要:本文先阐述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 从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等方面着手改进教学方法, 突出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技工学校;教学现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落后 国内技工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大部分都是几年前编写的,而计 算机信息技术更新快。教材与实际应用已经严重脱节,如现在社会上普遍使用的 微软办公应用软件已经发展到office2007,而教材还停留在office2000的内容上。

对计算机初学者而言,学习过时知识是枯燥无味的,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进 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不利于教学。

(2)教学硬件配备不足 由于技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机房和电脑提 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往往分开。而且部分机房的电脑还是很旧 的P3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环境,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 高。在日常授课中,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硬件,以致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机应 用基础课程变成了理论课,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

(3)计算机老师的知识需要更新 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面临着知识老化 的危机。技工学校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无法进入企业体验生活,对IT 行业缺乏经验,无法及时把握IT行业的脉搏。同时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 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技工学校计算机老师课程任务重,很难抽出时间自学,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4)技校学生的基础薄弱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技校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下降,技校的学生大多 数来自农村,不但文化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很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甚至连 怎样开机也不知道。部分学生还存在厌学心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掌握有 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够重视 技校开设课程是面向就业的,进行计算机教学定位时主要考虑市场、 社会需要什么,技校就设置什么样的计算机课程。网页制、Photoshop、Auto CAD 等课程是重点的就业课程,但好多技校只重视这些课程,而忽视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数据处理能力;掌握 最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力。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是否打好,决定了学生继续 深入学习高层次应用技术的效果。

(6)教学手段呆板落后 目前技校普遍采用理论和上机课程分离的教学方式,仍然延续教师讲 授理论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只注重原理和理论知识的讲解, 上机课往往成为学生上网的另一种方式。案例教学也只停留在较简单的问题层面, 且有的技校期末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多为笔试的形式,没有考查到学生的实操能 力。

二、应对措施 (1)改进教学模式,对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选用优质统编教材,在教材、辅导书、教学大纲、学时安排等方面统 一协调,精心安排,保证教学效果。计算机教研室坚持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 总结、试验、摸索,立足自身,加强培训,顺应教改信息网络化方向,结合实际, 制定一系列强化训练措施。提高教学一线教师教学上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利 用空闲时间进行自我增值,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倡兴趣化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 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把关者,只起引导、启发作用。强调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技校 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可以采取开展小组竞争和计 算机技能比赛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参加学习实践,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缩短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迁移的过程,达到了学以致用、 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3)实施“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有机结合的方法,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 考虑,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 学融为一体,在一个课堂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即:在真实或模拟的 工作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基础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认识和训练。该 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脱节的问题和矛盾,使技校学生在 毕业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身份到职工身份的转变。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系统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发挥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信息的多样性有 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 织与管理。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教 学更加具有直观性和互动性,同时大大加快授课的速度,增加单位课时内的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 把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具体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当作课堂 例题来分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
就教室的黑板报,用word来制作一个教室的黑板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主观能动性,最后给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让学生自己比较老师和其他同学的 方法的优缺点。这样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吸收知识。

(6)多方面进行考核 传统检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笔试,容易造成学生只是掌握理论知 识,而实操能力却没有提高的结果。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考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采取将学生的考核分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教学各个环节协 调管理,避免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追求全面知识。另 外可以采用全程化与模块化结合的考核方式。全程化,是按时间段将各课程分为 平时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模块化是指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进行一次考核。

如文字录入、系统操作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或组合模块。

三、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科知识日益更新,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以及学生与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我们的教 学,达到不断提高技校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