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神经定位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_臂丛神经阻滞损伤神经

【关键词】 神经定位仪 设备设计 臂丛 神经阻滞 麻醉 局部

神经阻滞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它具有起效快、安全可靠,适合各年龄组病人的优点。传统方法多凭术者个人经验,通过人体体表的定位和病人自诉的“异感”来指导实施。因此,对于一些难以合作的小儿或成年病人,将影响阻滞的成功率。为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国外学者首先将神经刺激定位仪用于临床,现国内也普遍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者自行设计了一套神经定位仪,可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可调节其大小的电脉冲信号,在预定的区域寻找神经干,确定神经干的位置。现将我们自制的神经定位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神经阻滞方法

Ⅰ组采用进口的神经刺激定位仪,将表面电极(阳极)贴在其支配的有关肌肉皮肤的表面,阴极为一特制的绝缘针(只有针尖与阴极相连)。两个电极导线连接完毕,把刺激仪的电流控制在3 mA左右,将绝缘针在待定位神经的皮肤表面刺入,当针尖靠近神经时,其所支配的肌肉抽搐增加;反之,远离神经时抽搐减小。若减小刺激电流至1 mA以下时,仍有较强的肌肉抽搐时,则表明针尖已接近准确的位置,可注入局麻药。通常小剂量注射就能有效地阻止肌肉抽动,此时再缓慢增加电流使肌颤在先,再注射药物;如此反复,直到刺激电流达4 mA以上无肌颤为止[1]。Ⅱ组采用自制神经定位仪,选择手术区域建立环路(两个电极),一个为固定电极,放置在欲手术区域;另一个为笔式活动电极,在欲阻滞区域进行探视。打开神经定位仪的开关,选择一个较大的电流,使患肢产生一个与脉冲电信号一致的肢体抽动,再减小电流量,逐步移动笔式电极,找出与脉冲信号一致的肢体抽动范围,再减小电流量,周而复始,找到电流最小而有肢体抽动的最小范围,就确定了穿刺点;用7号针头穿刺,同时询问病人有无异感并注入局麻药。以肢体感觉、运动的阻滞情况确定神经阻滞效果,分为优、良、差。

1.3 神经阻滞结果

Ⅰ组优8例,良2例;Ⅱ组优7例,良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 论

神经定位仪包括振荡电路和调节电路两部分。当接通电源后,振荡电路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电脉冲信号,调节电路可方便地调节电脉冲信号的大小,通过一个固定电极和一个活动电极形成一个环路。当电脉冲信号经活动电极施加到某一神经干上时,可引起该神经干远端部位的固定电极周围肌肉群收缩,产生随电脉冲信号的抽动。肌肉抽动的强度,与电脉冲信号的大小呈正比,与神经干到笔式电极的距离呈反比;旋转调节旋扭,逐渐减少电流强度,当以最小电流刺激仍然有一点出现肌肉抽动时,即可确认神经干的准确位置,可以以此为穿刺点进行神经阻滞麻醉[2]。

神经阻滞不仅用于麻醉,也是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臂丛神经、股神经、肩胛下神经等的阻滞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对临床难以合作的儿童、意识丧失者、失聪者,神经阻滞就较为困难。应用进口神经刺激定位仪或者自制神经定位仪均可明显提高神经阻滞麻醉的成功率。它们不是依靠病人自诉的“异感”来指导操作,而是通过量化的电刺激来确定操作。 但两者也有各自的特点:①进口神经刺激定位仪两个电极有正、负极性,自制神经定位仪两个电极无极性;②两种仪器的价格差别巨大,自制神经定位仪价格较低;③两种仪器均可通过“量化”确定穿刺针与神经干的距离;④本文结果显示,两种仪器临床临床应用效果无统计学差异;⑤两种仪器的物理特性不同:进口神经刺激定位仪的电源电压是1.5 V,电流是毫安级;自制神经定位仪的电压是3 V或6 V,电流是微安级,这与仪器的设计有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用自制神经定位仪长时间大电流刺激动物,仍不能破坏其神经组织,因此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本文结果表明,自制神经定位仪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的神经刺激定位仪,并可获得同等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苏扬,骆璇. NL1神经定位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术中神经定位的体会[J]. 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6,12(1):48.

[2]王强. 自制“神经定位仪”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1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