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德育探究论文】 数学小论文

数学中德育探究论文

数学中德育探究论文 摘要:一、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任务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三、 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原则四、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误区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 德育是五育之首,新的课程标准关注人的发展,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 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 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理所当然承担着重要的德育任务,但数学学科有其自 身的特殊性,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枯燥。其德 育功能相对于一些文科来讲是隐性的,潜在的。因此,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德 育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去努力钻研、探究。笔者在多年的数学 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尝试,稍有心得,不揣粗陋,写下来与各位同行切磋、交流, 以期抛砖引玉。

一、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任务 1.用中国光辉的数学史、数学成就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感 情 古往今来,中国数学有着灿烂的历史、伟大的成就。从《九章算术》到《陈 氏定理》,都是极具说服力的史料,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勤奋 自强的思想教育的好素材。与初中数学内容相关的内容有:祖冲之的“圆周率”, 杨辉的“杨辉三角”,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九章算术》中有关方程的篇章等。

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引用有关的史料对学生进 行教育,这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十分有效的。

2.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如初 中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 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如代数中的加和减、 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 一的哲学思想;
三角函数、函数与图象这些内容把数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数”与 “形”统一起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 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 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 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 对立与统一间的辩证关系。

3.利用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 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

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著名数 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
著名德国数学 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数学发展的历 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 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 献身的志向。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数学中的美育 “到处都是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数学是美 的,这门学科的正确性、简洁性、和谐性就是它的美学特征。

数学中概念(包括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的产生与发展,都具 有高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数学中的简洁美无处不在,大到整个知识体系,小到 一个巧妙的解题方法,一个定理的语言表达都体现着数学的简洁美。数学的和谐 美不仅体现在公式、图形的对称性之中,在其他问题中有其独特魅力。如一切空 间图形都可以简化抽象为点、线、面、体,这充分显示出数学统一与和谐的美的 规范。再如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 的比例,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23摄氏度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
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 画面的0.618位置;
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美术作品的高雅风 格,音乐作品的优美节奏,交融于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之中。

“真即美,美即真”。在学习与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会使人深刻领悟到理性 的美感。因此,数学教育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 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5、通过数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自信心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 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 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 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 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 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 的推动作用。总之,“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 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 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 分析中。正如我上面所列举的,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丰富的德育 教育素材的。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 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些学习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 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可以让他们从小养成尊重他人思想,尊重他人成绩的意识。

4、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原则 1.潜移默化原则 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德育因素以隐性内容为主。因此,数学中的 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口号式的说教,不能将数学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这 样将有失数学课的本质。数学中的德育大多是“润物细无声”的。

2、因材施教原则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应针对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 待。此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德育因素,要防止牵强附会,生搬硬 套,贴形式主标签。

3、持之以恒原则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中渗透德 育也应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合作原则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学中的德育也不可能是单枪匹马。数学中德育应 与其它学科中的德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与学校乃至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使德育无处不在,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误区 1、切入不合时宜 有些教师为了进行思想教育而不顾与教材的实际内容有无联系,生拉硬扯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从整体结构上肢解了数学课堂,影响了所应达到的 效果。从而造成学生接受上的障碍,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都没有很好 的效果。

2、产生形而上学的观点数学教材中讲生产总是增产的,讲成本、物价总是下降的,讲用电用媒 ……总是节约的,这是一厢情愿,片面的,是对社会的错觉。世界上的事物是极 其复杂的,产量总是有增有减的,物价总是有涨有降的,节约与浪费是同时存在 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不注意纠正,便容易使学生形成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念。

德育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做为一个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学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的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做到 教书与育人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