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专科_高校继续教育服务模式研究

高校继续教育服务模式研究

高校继续教育服务模式研究 高校肩负着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继续教育是服务 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目前,高校继续教育正在从服务个体向服务行业转型,从学 历提升教育向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转型,从单一教育模式向融合型教 育模式转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学习型社会 建设,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人们的学习愿望被不断激发。尤其是信息 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继续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使教育供给侧发生了结构性变 化,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发 展。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传统上,从培养目标角度而言,我国继 续教育模式可以分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两类;
依照学习形式划分,则主要有 脱产、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电视大学等。目前,社会成员多样化、 个性化、泛在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日益凸显,继续教育被认定为一种“学习服 务”或“学习体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壁垒逐渐模糊,各种学习形式交 替融合,相得益彰。改革创新继续教育办学与管理体制,建立继续教育事业可持 续发展机制,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继续教育服务新模式,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对 继续教育事业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的内 在需要,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问题。

一、继续教育基地服务模式 继续教育基地模式是一种由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主导并批准设立,依托高 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集约化、规模化、多样化的教育培训的形式。基地的设 立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机构及专职工作人员、完善的管理制 度、固定的教学场所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足够的培训教材或讲义、稳定的专兼 职教师队伍、明确的发展目标等基本条件,一般采取高校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按 照规范和程序自主申报,政府或行业组织专家进行资质论证、现场考察和评审的 形式。在规定的建设周期之后,政府、行业或受委托的第三方机构会对获批的基 地进行检查考核、综合评价,并进行取舍,对示范性基地的成功经验进行辐射推 广。该模式有利于政、产、学、研一体化,能促进各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有机 结合。通过继续教育基地的共建和共享,能够避免教育培训资源的重复建设,降 低成本,高校通过基地的建设,在服务地方及行业中争取发展空间,在贡献地方 及行业中获得发展资源。

二、会员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会员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是指采取自愿申请,交费加盟入会或企业与高校 签订合作协议入会的方式,为会员企业团体客户及个人客户提供通用的及专属的 教育服务,如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的培训,新入职人员的岗前 培训等。该模式更适合中小微企业。实施该模式,高校需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队伍 建设计划制定培养方案,建设“培训课程超市”,制作专业化、特色化的课程培训 菜单,设立模块化的课程平台体系,会员企业的职工按照自己的爱好、需求选择 学习内容,作为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和强化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基于 E-learning、MOOC、C-SPOCs等理念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对高级别会员 还可量身打造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通过建立会员企业职工详细信息及学习档案, 并将学习者个人学习后积累的学分与行业所属企业人力资源的考核评价紧密结 合,在全行业实施科学的、统一的学分积累及学分转化认证评价体系,使个人的 提高与满足行业所属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体现“会员制”开展行业继续教 育的实效性。显然,“会员制”服务模式易于在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之间 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利于保障开展行业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于 促进高校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使会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大大 提升。实施继续教育“会员制”模式,把高校与行业、行业所属企业、学习者紧密 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整合校企优质资源,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行业继续 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行业继续教育得以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项目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项目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就是基于项目管理的思路,以继续教育工作预期 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为考核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予以 评价和奖惩,以项目形式针对行业企业或地方某些培训需求集中开展的一种继续 教育活动。继续教育实行项目管理,突破了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项目负责 人组建项目实施团队,对项目的执行进行组织、协调、领导、沟通和控制,拥有 一定范围的人、财、物管理支配权,同时对项目实施的进程、结果等承担责任, 能充分调动项目负责人及其项目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极大地 激发项目团队的使命感、责任心、成就感。继续教育项目制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 制、激励约束机制、奖惩机制,从而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 继续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四、开放型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开放型继续教育服务模式是高校适应国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 型社会”战略规划,主动面向社会,充分开放自有教育资源,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尽可能满足行业及地方各种需求的一种服务模式。开放、灵活、公益性是这种模式 的显著特点。学员的年龄、学历、身份等不受限制,通过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 满足不同学员的求学需求,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因材 施教”“以人为本”。通过构建不同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学分互认机制, 实现开放式学习和学历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证书等需求间的互通,基于学员的 品牌认知,可以把社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纳入继续教育的服务对象, 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结构体系。这种模式对社会在职人士需解决岗位实际问 题、转岗培训、社区教育等有着重要价值。为确保服务质量及可持续性,政府需 统筹规划,跟踪监管,公正评价,并给予一定的教育补贴。

五、联盟型(战略合作关系)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 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行 业特点明显的高校可以与行业部门、行业组织、大型企业实行共建共管或共同组 建教育集团,专业门类较多的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二级学院或专业集群, 采取多种形式组建或参加教育集团。因此,可以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协同发 展、借力发展,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已是当今社会的共识。联盟型(战略合作关 系)继续教育服务模式正是上述政策与认识环境下的产物。它是一种基于高度信 任,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共享竞争优势和利 益的长期性、战略性的协同发展服务模式关系,最终实现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共赢。

以服务行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校企联盟”,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 “校地联盟”,以整合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要目标的“校校联盟”就是这种模式 的具体表现形式。

六、西安航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西安航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以来,主动适应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以服务促管理、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创优势,依托学 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设立了“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陕 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几年来,基地以体制机制、培训体系、硬件 环境、师资队伍、网络平台建设、理念文化、服务行业能力等为建设内容(见表 1),以打造符合行业标准的特色教育品牌为目标,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 先导,以健全培训体系为基础,坚持工学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构建了涵盖培 训项目选定、培训课程研发、师资队伍优化、培训方式创新、培训质量评估“五 位一体”,衔接顺畅、相互协调、规范有序、管控有力的培训基地运行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地处阎良航空产业基地的地缘优势,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 先后与中航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多家 单位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建立与行业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 共担、成果共享的协同人才创新培养新机制,建立校企联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吸 纳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人才 培养质量评价、实习基地共建等。学校为企业在员工学历提升和非学历教育培训、 科技服务、投融资咨询等领域提供服务。双方开放实验室、研究室(所)与技术 中心,共享科研仪器设备,联合进行技术攻关、项目申报、市场开发等,联合组 织学术交流活动,实现优势教育资源与和服务网系互利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合 作共赢。继续教育学院在发挥服务窗口和桥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探索,已成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成为服务行业和地 方的重要平台。

七、结语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 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互联网+”行 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的密集出台,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 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终端架起了一个 无限开放的平台,创造了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人人皆学,处处能学, 时时可学。高校继续教育要开阔视野,坚持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在服务行业和 地方经济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蔡向朝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