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与“教”
谈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与“教” 摘要:在新的教育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悄然发生改变,但其“主导” 作用始终未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有效引 导上,突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课堂教 学艺术的“变”和“通”进行了诠释。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当新课程将学生个性化发展放在教育第一位之时,高中生物教师思考更多 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获 得更多知识与能力,突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有效课堂”的概念因此应运而生, 很多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了这种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性,也不断进行更深入 的探索,但理论性指导的缺乏、偏离教材内容的“畸形发展”等问题,给课堂教学 蒙上了阴影。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看起来幽默风趣、博学多知的教师带给学生 的却是更多的茫然;
各种问题情境的累积添加却让学生最终仍旧一无所获。种种 迹象表明,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渴望和期待的是“教学本真”的回归[1], 情境创设不应以“附属品”的身份出现。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课 堂教学艺术的“变”和“通”进行诠释。
一、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掌握“学”的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是一种艺术,而“学”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学” 的艺术是用最简便的方法掌握知识的内涵,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但前提条件 是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很大的思想负担,“生 物难学”已经成为一种“群体声音”,这种心理障碍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压 迫感中,无法从“被动”学习的情绪中走出来。因此要想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艺 术性,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减轻存在于思想与心理上的“学习负担”。这需要教师 引导学生把握住知识的关键,尽量去掉学习上不必要的环节,在学习新知识时能 够直奔主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堂学习的艺术性[2]。如在学习生物变异 时,这一课的重点知识是掌握生产生活中生物变异如何应用,在培养家畜品种和 农作物改良中如何应用多种育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存在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而 学生的注意力应集中在对单倍体育种特点、过程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课堂教 学中,笔者以单倍体植株进行新品种培育为探究的主题,引导高中生从四个角度 对“育种的捷径”进行探索与分析。一是给出育种的客观因素,即:采用常规杂交 育种法获得纯种需要6至8年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需要多长时间?二是结合教材中的阐述提出问题,即:①课文中提到的各种 后代是否都是纯合体?为什么?②它们各有怎样的表现型?三是结合实际提出 问题,如:与生产要求相符合植株有怎样的基因型?四是对问题进行延伸,激发 学生想象力,如:单倍体育种是否能够缩短育种年限?为什么?如此,通过这种 画龙点睛式的引导,不仅由浅入深,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更使学生把握住了 核心知识,从核心知识挖掘出“反思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突出课堂学习 艺术性。
二、以学定教,突出课堂教学“教”的艺术 教师在课堂上的“能量”更多表现在对学生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某种方法,无疑可以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导向与示范 作用,可以说暗含着“隐性”的教育作用。如果教师能够长时间地坚持用某种正确 且有效的方法进行问题的研究、探索与解决,并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 学生同样会于无形之中以此为榜样和标准,从而学会这种方法,并应用于学习中, 如此,则突出了课堂教学“教”的艺术。此外,课堂教学是一个集合了多种教学资 源和教学手段,无限放大抽象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能仅由教师一个人“表 演”,而是需要与多种教学资源配合。比如“故事”、“游戏”或者是“史料”,新知导 入应当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思维从上课伊始就进入活跃状态,在不 断的突破与碰撞中时刻处于灵感的“巅峰”。如“细胞组成的分子―――糖”一课, 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于日常生活中品尝到的糖,如方糖、蔗糖、 白糖等,其味道都是怎样的?这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是让接下来的知识 与其产生“矛盾”,当学生都回答是甜味时,笔者将话题一转,提出一个新观点:
我们知道糖是甜的,然而,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有糖的成分,如我们每天接触的 课桌、课本等,它们的原材料都是糖类的物质。那么,它们是不是也是甜的呢? 这个话题显然让学生“大吃一惊”,他们疑惑地看着课桌与课本,感到十分不解, 这些物体里怎么会有含有甜味的糖类呢?这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对呀,它们为 什么也会是糖类物质?大家只有对糖类物质进行详细了解,才会找到正确答案。
糖类物质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是甜的”印象,而新知中糖类却“不一 定是甜的”,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体”,那么究竟哪个结论才是正确的,如何突 破这对矛盾已经成为学生迫切想解决的问题,以此为驱动,新知学习自然而然, 水到渠成。
总之,课堂教学应突出艺术性,这种艺术是“有效”课堂的体现,是教师睿 智与能力的表现,更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因此,以教学实际为着力点,结合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以打造有效课堂为目标,让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是教 师的重要责任。
作者:王卫锋 单位:淮安市棉花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