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调整
职业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调整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教育发展模 式的转变,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教育质量提升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期许。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提倡以质量效益为主、走内涵型发展模式的 背景下,高职高专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在办学思路、定位方面转换职教 理念,积极适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决策,倡导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全面 可持续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多元共享;
实用性人才;
学科专业;
课程 体系;
教师队伍;
教育需求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目前最为重要的教育政策选择之一,为 此国家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开始,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赋予了新的目标和内涵,注入了 强心剂。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共 同发展的格局加快形成,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选择。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良机,众多高 职高专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办学思路方面也相应地要重构自己的定位 区间和发展空间,以此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
一、重新认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 传统的重道轻器、重学轻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成才观、教育 价值观,进而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纵观目 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办学规模小,造成其与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结 构失衡;
另一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办学同质化凸显,技术化和应用型特点不足;
再有,办学水平偏低,特色不够鲜明,社会适应性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建设,二是转型。建设的目标是要使得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具备“适应需求、统筹衔接、多元共享”的特点。三个目标指向了三个相对独立 的方面。适应需求,就是要处理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匹配性、适应性 和引导性的关系。当下,我国正在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升级的关键在于 推动经济转型,而推动转型需要形成新动力,要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战略,重点 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加快信息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高起点上 做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1]。职业教育尤其是高 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较之其他教育领域更加直接、更加密切,改革的动力和迫切程度更大。因此,如何引领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打造“中 国职业教育的升级版”,培养经济社会适应性人才变成了当务之急。统筹衔接要 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更加注重内部结构的调整、秩序完整性的谋划。在提 升整体层次的同时,也要使其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完整。这其中暗含着这样一种趋 势,就是职业教育自身的体系化、结构化和完整性建设,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明 确了职业教育的独立性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来 办职业教育,而不是依附于其他体系,更不是补充于其他体系,而这一点对于高 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专业设置、师资建 设、培养方向确定之后,其突破口在于课程体系建设,一是课程体系的衔接性, 二是课程体系的独特性。课程承载着人才的标准、规格和培养方向,也是职业教 育专业设置的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对人才评价机制建设、社会适应性 等也提供了重要参照。多元共享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涉及领域行业和产业, 共享职业教育建设成果,从机制和模式等方面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发展。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并非要单独树立一个标杆,而是要在整个教育背景和系统中 展开建设,要使这一体系的建设优化和改进整个教育结构,使得教育改革和发展 形成更加良好的状态,进而与社会其他部门形成良好的互动,提升教育的地位和 作用,完成教育的应有内涵和职责。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该是多样性、 多元化的,应该是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渠道和选择。从上述对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讨论来看,对职业教育的重新定位是转变观念和转型建设 的关键,对职业教育的重新定位包括对其独立性和体系性的肯定,也包括这种独 立性与其他教育领域甚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把握。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更加突出,究其原因,除了传统上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以 外,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业已形成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办学层次上的差 异,高职教育被定义在了高等教育的最低一级,成为低层次的高等教育。通过高 等学校的这种办学层次的预设,又将其毕业生分成了不同等次,并受到社会的认 同。如此恶性循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马太效应凸显。将高职教育重新定位, 就是要突出其独特性,从强调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层次差别转变为强调两 种教育的类型并存。正是由于承认高职教育独立性的存在,我们才会端正态度, 去循着这一类型的教育规律去谋划其发展,促进其发展,承认它的价值,承认它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承认它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承认它对职业教育 发展的引领性和规定性,承认它对高等教育的内涵拓展的合理性,进而承认它所 培养人才的不可取代性,承认它对经济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高职教育独立性的 最重要支撑和表现是在人才培养的独特性上,也即要造就实用型应用性人才。因 此,在建设新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快原有高等教育体系中部分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改变目前高等教育机构同质化现状,减少学术型、学科 型、研究型院校数量,推动部分院校向职业型、技术型转化,实现人才结构向着 技术型、工程型的应用复合型倾斜,为国家建设提供实用型人才支持,为国民教 育提供更多更和谐更宽广的平台。转型的重点是新建本科院校和应用技术类院校, 前者从升格建校方向上就锁定了应用型,加上其研究型实力偏弱、服务于地方经 济社会等功能强化等原因,实现转型的优势强、阻力小;
后者原有的历史定位就 极为明显,只是办学思路上坚持得不够,形成了技术型实用型特点弱化的局面, 加之评价体系的导向、行政化趋势严重等原因,加重了其特色建设不明显。从更 深层次上讲,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也存在着办学定位的调整问题, 至少应当扩大和完善其人才培养功能。
二、重视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制度和保障机制建设 要保障高职教育定位的实现,要使得高职教育过程优化,就必须优化影响 高职教育的诸个要素。影响或者制约高职教育的要素很多,从外部讲,有高职教 育立法、高职教育管理监督评价、高职教育投入、教师政策、招生就业政策等;
从内部讲,有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科研、学生管理等。
当前高职教育改革视域下,在国家宏观政策制度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在高职教育 人财物投入日益增多、办学资源短缺得到初步缓解的前提下,高等职业院校制度 和保障机制建设显得最为重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反映在高职院校与政府 或者社会、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上,应当更多地尊重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体地位, 明确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在法律范围内推进高职教育与社会良性互动,有效遏 制高职教育管理的行政化趋势。高职教育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所谓扩大高职院 校的办学自主权实际上是还权于学校,是尊重教育规律的表现。现代化的基本要 求就是科学和民主,要更多地以市场的眼光对待高职院校,而不是像计划经济时 代那样对院校管得越多统得越死越好。要更加明确地界定政府和学校的界限,既 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又不能挤占学校的自主空间,两者之间要有足够的张力空 间,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发挥。目前来看,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凸 显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设置和调整权。高职院校是教育领域与社会互动最 为活跃和直接的部分,对社会经济需求应当作出最快的反应,而专业设置和调整 权如果不在学校,难以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二是人事管理和教师评聘权。随着 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师延聘上享有更多的权利, 因为高职院校较之普通高校在人事方面具有更多的复杂性,某些专业教师或实践 教学教师可能来自于企业一线等,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作出人事管理 和教师延聘决策。三是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管理的参与权。高职院校对社会的服务和导向功能突出表现在行业、企业对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参与上,很多院校在 这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经验,有的延聘企业领导参与学校决策和教学;
有的与企业 签订培养合同;
有的与企业共同建立产业孵化机构;
有的建立专业建设咨询机构, 谋划院校专业发展方向;
有的院校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吸收社会各界尤其是行 业企业人士参加,议决院校重大决策。凡此种种,都需要高职院校作为主体与社 会力量互动,如果门槛设置过多,内耗就会增加,高职院校的活力则难以体现。
四是建立高职院校联盟评估体制机制。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和独立性呼唤评估体 制机制改革更新,高职院校教学评估应当更多地依赖同行,评估主体应该增加校 盟或者校协,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不可包办代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 评估的甄别、诊断、促进和导向作用。
三、强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诸要素中,教师队伍是最重要的一个。与普通高等 教育相对应,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复杂性更强,优化和建设管理更有难度, 这是由高职教育的类别特点决定的。如前所述,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是课程和教 学的设置、实现,而这一特殊性呼唤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独特性。从教师类别结构 上,通识课程教师、专业基础教师、专业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要统筹考虑, 与普通高等教育以系科专业为主体不同,教师管理的权限要向上移动,院校层面 与系科层面良好结合,院校层面要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方向调整、人才 需求状况等方面研究师资结构、规模变化情况,为系科提供相对准确合理的师资 配备思路和方案,克服学科专业在师资配置上的盲目性。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上, 应用型和实用性是其基本要求,教师队伍素质要在整体上进一步加强。另外,要 加强专业和实习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变普通高等教育“重学轻术”的师资建设 理念,根据培养需要,加大专业性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同时也要提升这些教师适 应经济社会变革与适应技术革新和进步的能力。要实现专业性教师到企业实践的 制度化。从教师队伍管理和聘任上,要打破院校界限,尤其是在专业接近和教学 设施类似的情况下。要实现院校间协作和共享,延聘企业行业社会人士兼任高职 院校教师,高职院校作为聘任教师主体,财政要予以适当补贴,继续扩大兼职教 师结构比例并提高其整体素质,使之制度化、经常化。
四、积极倡导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我国是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是现代化教育体 系建设的需要,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是 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短板,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的质量和规模,高职教育的治理管理,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师资以及投资体制、可持久性、办学教学评价 等问题逐一需要研究、需要解决,可以说高职教育的现代化无论是从目标上,还 是从内容上,亦或是从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上,我们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规范去遵 循模仿,只有靠实践和研究的反复碰撞,才能不断改进不断修正不断前行。值得 注意的是,高职教育研究也要向实用型转变,一是要加强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模 式、方法和渠道进行研究;
二是加强技术本身、技术应用和技术转化研究;
三是 加强经济社会转型和需求转型研究;
四是加强高职教育管理监督评价研究;
五是 加强高职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
六是加强高职教育文化和制度研究等。
2014年国家增设了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从导向上对高职研究的方向 予以引导和规范。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职业教育作为 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要在新的职业教育政策背景下,反思 重构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改进高职人才培养机制 体制,优化高职院校外部和内部发展环境,让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 国家现代化建设,使其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我国的教育体系,惠及我国人民的教 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