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培育实践研究] 艺术培训师资介绍

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培育实践研究

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培育实践研究 一、现状与思考 在我国,传统艺术教育始终宽泛地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各个 领域,且多以分科教学的方式存在。然而,真正将艺术教育明晰定位在“艺术”, 且将其以综合的方式呈现的是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2001 年6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中小学九年 义务教育中开展艺术课程,这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起 来的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艺术课程打破传统艺术教育分科而教的界限,注重 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门类以及与其他非艺术领域之间的融合, 强调以人文精神为主线,知识技能为辅线,密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 的联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之目的。为了避免与以 往的艺术教育在概念上发生混淆,中小学界常称之为“艺术课”、“综合艺术课”或 “艺术综合课”。

无疑,这样一门艺术课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 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业已习惯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广大 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现在从事中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的 教师大都是原来从事单科音乐或美术教学的教师,目前情况下,跨学科教学存在 现实的困难。5个年头过去了,师资问题自始至终存在甚至困扰和阻碍着改革的 进程。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以深化艺术教育改革,推进课 程与教材新体系的构建,着力使艺术学科的价值与功能更大地体现出来,真正成 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远在改革之初,学院为适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成立了小学艺 术教育系,主要承担我省贯彻实施国家新课程――小学艺术课程的师资培养、培 训和研究任务,也是学院创建特色学科、精品课程的重点科系,同时也成为我国 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艺术课程师资培养和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自2002 年起在全国率先培养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专职综合艺术师资以来,小学艺术教育 系紧紧围绕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依托课改实验区基地鲜活的案例和交流互动的大 平台,以科研促教学,以实践带科研,深入研究小学艺术课程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和较完整的架构,为我省小学艺术课程师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艺术课程的核心是综合,综合性艺术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艺术教育的一个 重要趋势。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现代社会出现的课程综合化倾向是课程发展历史进程中否定之否定的结果。“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的世界和谐共生的时候, 当时代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候,当时代要求人 格整体发展的时候,课程的综合化就成为必然。”[1] 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有一个零点计划,其逻辑前提是科研人员的 文化艺术素质导致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所以要以零为起点,重新审视艺术教育。

我国在进入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艺术教育,其高瞻 远瞩的意图不言而喻。我们知道,信息时代的教育特征是将工业时代的封闭性、 单向性、继承性、统一性和专门性转向开放性、双向性、创新性、个性化和综合 性。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从传统狭窄的学科视野中走出来,以一种开放的眼光 和综合的架构参与社会发展。”[2]“使之从培养某一学科的专门教师逐步过渡到培 养有较为宽广知识背景的和多方面能力的教师,再到可以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教师 或能够进行综合课程教学的教师,以便为通才教育准备师资。”[2] 可以说,综合是科学发展的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发展 的需求。因此,综合艺术教育既要让学生掌握“艺术”的语言,用于人际交往、美 化生活、美化自然、“经世济用”、“改造客观世界”;
也要让学生乐意在艺术世界 中徜徉,陶冶性情、美化自我、“修身养性”、“改造主观世界”。在本次课改所颁 布的艺术课程标准中还确定了艺术课程的人文性,明确指出,艺术课不是一种单 纯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水平和人文素质 的人文课程。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夏中义先生曾 提出“精神成人”的理念。应该说,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了创造精神 产品的能力,还包括了人对社会已有精神财富的享受能力。所以,艺术教育是学 校美育的核心。如今,艺术教师应该既是创造型教师、引导型教师、交流型教师, 也是方法型教师,更是因材施教型教师;
既是传递人类文明的纽带,又是塑造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浇灌艺术之花的园丁。因此,在现代艺术教师的素质内涵 上,要求具备可靠的政治素质,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 思想,广博的文化涵养,健康的身心素质,高尚的审美素质,坚实的专业知识, 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高超的教育技能。也就是说,艺术教育要求素质发展全面的教 师。

二、探索与实践 我国小学艺术师资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艺术师范类院校的培养。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作为全国率先培养小学艺术师资的学院,其中,艺术教育系以招收初 中应届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大专学历为培养模式。为使未来的小学艺术教师 在五年的有限时间里完成多项的学习内容,努力达到全才型的教师的目标,我们 在培养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培养模式以及师资培养规格等方面进行了全 面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一)一专多能型的培养目标定位 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将之定位为: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艺术教学需 要的理论、知识、能力、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具有艺术教育整合与发展能力和 开拓精神,“多能一专”,适应小学艺术课教学的合格师资。我们认为,作为小学 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应该比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素质更高更全面才行”。

多能就是“必须具备所学专业各个方面的教学能力。”也就是“应该在自己的本专 业方面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3],所以,一专多能就是素质“素质更 高更全面”,我们期望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紧扣《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 在课程理念上,根据国家基础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在大 艺术观的背景下,从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艺术教育能力,进行教学分析、评价、总 结的能力,发展学生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能力,组织教学和组织活 动的能力,具备处理现代教育信息的能力等,还应使学生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 学会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此课程理念下, 我们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上,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综 合性与创造性相统一,思想性与师范性相一致,“共性”与“个性”相渗透。

(三)基础全面专业凸显的课程结构 在课程结构上,我们打破了传统学科本位的狭隘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开 设公共文化课和音乐、美术、戏剧与舞蹈为主的学科基础课、为学生提供基础性 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以人文素养与多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 贯穿融合,促进学生在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和愉悦性学习中,将艺术学科内 部质性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同时将艺术与其它非艺术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发展 学生各项能力。此外还设立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综合类活动课程体系,通过 各种艺术实践、讲座、观摩、体验、表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艺术能力训练, 确保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公共必修课:政治、语文、外语、历史、地理、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 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师口语、体育等。

2.专业必修课:乐理基础、钢琴、声乐、舞蹈、音乐欣赏、合唱指挥、戏 剧表演、美术基础理论、素描、图案、色彩、国画、手工、书法篆刻、中外美术 简史、工艺设计、电脑设计、艺术欣赏、艺术概论、美学、小学艺术教学法等。

3.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生主辅修的方向进行选修)民乐、管乐、电子琴、 电脑音乐制作、儿童歌曲创编、环境设计、服装设计、摄影技术与赏析、壁画设 计、工艺雕塑、室内设计、广告设计等。

4.综合类活动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艺术采风与实践、各类知识讲 座等。

(四)“2・2・1”的课程方案 根据我院招收五年专学生的特点,我们制定并实施了艺术教育“2・2・1” (既普修、主辅修与整合)专业培养课程方案。

“2”(指1―2年级)为普修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文化课和音乐、美 术、戏剧与舞蹈为主的学科基础课、综合活动课。为三、四年级主辅修期进入音 乐或美术学科高一层次的学习打下宽实的基础。

“2”(3―4年级)为主、辅修期。面向全体学生继续开设公共文化课,根 据学生特长,分别开设主修音乐辅修美术和主修美术辅修音乐两大课程,为学生 提供音乐或美术学科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在主修音乐或美术的同时, 辅修其中一门专业(美术或音乐),并溶入艺术其它门类综合活动课、艺术创作、 艺术实践、教育见习、实习。

“1”(5年级)为整合期。第五年的第一学期安排必修课程之外更多是选修 课程与活动整合,其中包含8周的实习,外出艺术采风和毕业创作与毕业汇报。

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辨以及参加12周的毕业实践活动。

(五)专业与教育能力兼备的培养规格在培养规格上,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艺术专业基本能力与教师的基 本教育能力。具体来说,由以下五部分构成。

1.音乐基本能力:含音乐理论与音乐技能两个部分,音乐理论方面,要求 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与音乐文化素养知识,具有一定水平的中外音乐作 品鉴赏能力,了解地方民间艺术的种类及其特点。音乐技能方面,每生毕业时必 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功与一项专长(3+1)。三项基本功分别为“弹”、“唱”、“跳”, 一项专长即会演奏一件民乐器或管乐器。

2.美术基本能力:含美术理论与美术专业技能两方面,理论方面要求具有 扎实的美术理论基础知识与美术文化素养知识。具有一定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鉴 赏能力,了解地方民间艺术的种类及其特点。技能方面要求每生毕业时必须同时 具备三项基本造型能力与一项专长(3+1),三项基本造型能力分别为色彩、装 饰、国画,一项专长为工艺制作。

3.舞蹈基本能力:含舞蹈理论知识与舞蹈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具有鉴赏评 析中外舞蹈作品的基本能力、能够表演中国民间、民族等舞蹈片断及小品,能够 表演和创编少儿舞蹈。

4.戏剧基本能力:了解戏剧的主要种类及其发展史,具有鉴赏评析中外戏 剧作品的基本能力、能够表演戏剧片断及小品,能够创排简单的儿童剧与戏剧小 品。

5.教育基本能力:
(1)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小学生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学、美术教 育学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具备良好的艺术通识通感理论和实践的能力,能运用美学艺术理论 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3)掌握小学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即“三笔”“两Hua(话、画)”一报, 三笔就是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两Hua即简笔画与普通话,“一报”即板报设 计。

(4)具备处理现代教育信息的能力,要求每位毕业生能够运用计算机处 理文字,图像,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制作的课件,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艺术教学。

(5)具备组织教学与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能够利用乐器进课堂组织教 学,能够组织小型的文艺演出活动,能够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工作。

(6)具有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和对专业教育理论及发展动态进行研究的能 力。因为就目前而言,艺术教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面临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 解决不是靠教育研究者研究好了由教师来实行,更主要的是靠教师结合实际自己 的研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成效与反思 我院从2002年秋季开始招收首届小学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此正式启动 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目前生员已逾600名。“2・2・1”的课程方案通过5年的实 践,小学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成绩斐然。学生们举办的画展、摄影展、手工展、 音乐会、舞蹈、戏剧小品专场都展示他们学习的成果。学生们到每所实习基地进 行教育实习,带去艺术课程内涵与个人教学的魅力,深受学生、家长、老师与领 导的欢迎。2006年5月,首届小学艺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开赴我省艺术教育改革 最大的实验基地――南安实习,引起了国家相关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北京师范 大学扬立梅教授特意致信学院,信中说道:“获悉贵院艺术教育系艺术专业四年 级同学即将进入实习,特向同学们表示祝贺!这标志着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学校 的基础课程,开始接触实际教学这届同学开始入学的时候,幸运地赶上了我国的 基础教育改革。你们在国家艺术课程改革中率先担当起了师资培养的重任在这改 革的时代,同学们会接触到许多新的思想、理念,新的方法和实践,不同的观点 和碰撞,这都会引发大家更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一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新型 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艺术》教材副总编周杰教授于2006年5月10―16日亲赴 南安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并于一周后在国家艺术课程网站上发表《艺师南安实习 感想》,他高度评价了我们的教育成果,对学院小学艺术教育专业正在实习的2002 级同学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说:“你们有较全面的艺术专业,这得益于你们在校 所受的教育。马爱招的课体现了你们这一届的教育成果,虽然评课的时候我主要 提的是问题,但在爱招同学(应该称‘马老师’)上课的自始至终,我都处在激动 中!这不是一节课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马老师’个人的问题,更不是一个特殊、 偶然的问题。我以为这是一个具有艺术课程师资培养的方向可否确立的问题! ‘马老师’的答案实实在在、明明确确告诉人们:一专多能型的艺术教师是可以培 养成功的!艺术课程的新理念已经得到你们的认同和理解,并且致力于你们的艺 术教学实践。”2006年8月在全国艺术课程优秀教学录像课的评比中,艺术教育系2002级马爱招、陈君福同学在众多教学录像课中脱颖而出,双双获奖。

2002级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即将毕业并走上八闽大地的艺术教育岗位, 2003级即将进入实习阶段。实践证明,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应紧扣艺术课程 综合性与人文性特点,全力打造既具备较高的艺术素质,又具备较高的教育素质 的全才,才能适应当今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需求。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 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有一些课程还需整合,使之更适应艺术教育师资培养的需 要;
在教材的建设上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需要调整和更换。艺术教育师资培 养工程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还必须根据该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 师资培养、教学管理、教法研究等方面加强探究和改革,为培养合格的艺术教育 师资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