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行业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 问卷,问卷共27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背景因素与创业意愿的关 系调查;
第二部分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包括独立自主意识、学习能力、领 导才能、风险承担能力和抗压能力、接受创业教育情况等.本文研究样本来自华 南地区3所农业高校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1份,回收率87.8%。有 效问卷339份,有效率96.6%。采用EXCEL2010进行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运用 SPSS20.0软件对调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对问卷作信度分析, 结果发现测评项目的信度系数(标准化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04,表明问卷结果 具有较高信度,问卷调查的数据可靠。

二、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研结果与分析 1.个体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创业人文环境 较差,到农村创业更具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在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 等创业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这要求到农村基层创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 挑战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坚定的学农爱农兴农的信念。

而性别、年级因素、专业、心理素质等可能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的形成带 来深刻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明显,男生有创业 意愿的占25.0%,女生占18.0%,男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
不愿意创业的女 生比例高出男生14%(见图1-A)。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更加追求事业成功,风险 承担能力更强,更富于冒险精神;
另外男生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改 变命运,取得创业成功,同时还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追求 工作稳定、男性担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有关系。持无所谓态度(观望)的男生比 例比女生高7%,反映男生一方面追求事业成功,同时对创业更加慎重,更显犹 豫。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有较大差异,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大三大一≈大二 大四,其中,大四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大幅低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学生愿意创业 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于大四学生17.3%)。相应地,不愿意创业的学生 比例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见图1-B)。大三学生经历过创业憧憬和创业教育成 功案例激励后,创业冲动和意愿激增,而大四学生历经了找工作、毕业论文、考 研等诸多压力后,变得更加现实,甚至有些消沉和疲惫,创业激情被磨灭,创业意愿大幅下降。依据专业特点,将受访学生分为两大类:传统农科类和非传统农 科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农科类学生创业愿意(23.5%)明显高于非传统 农科学生(14.7%),无创业意愿的传统农科学生比例(45.0%)明显低于非传 统农科学生(56.3%)(见图1-C)。其原因可能包括,传统农科学生较多来自农 村,受家庭和自身条件限制,就业相对困难,就业质量不高;
所学专业比较对口, 凭借专业知识更容易自主创业;
农科学生由于专业“冷门”,更具危机感,更加懂 得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
农科毕业校友中成功创业的案例较多,对农科 学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风险承担与挑战 意愿以及事业心等对创业意愿形成有重要影响采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 KMO检验对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样本Bartlett球形度 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即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见表1)。样 本的KMO值为0.881,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原变量适合做因子(主成分) 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0.6作为 纳入标准,运用正交旋转方差最大法提取因子,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共提取8 个因子(见表2),这8个因子共解释了17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77.396%,说明对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贡献率较高,该分析结果可以接受。最终提取的8个公因子, 涵盖了所有17个变量,根据载荷最大的变量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各原始变量的载 荷、公因子的命名、解释变量如表3所示。由此可见,假设一个农业院校大学生 的性别、生源地、家庭、年级、专业、社会兼职与实习经历、学生干部经历、创 业相关经历等不变时,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到8种因素的影响,依 据重要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人脉和资金支持(14.081%)、财富与地位的追求 (11.502%)、政策了解(10.261%)、自学能力(10.201%)、创业氛围与教育 (9.062%)、事业心(7.571%)、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7.494%)以及就业形 势感知(7.494%)。将因子分析中所得出的8个因子作为变量,分析其与受访者 创业意愿的相关关系。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的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均小 于0.01,即所提取的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极显著相关。为探明各因子对创业意 愿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各因子作为自变量,创业意愿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 进行分析。其中,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创业氛围与教育、风险承担与挑 战意愿以及事业心这5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概率p值均小于0.05,因此回归模型 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资金和人脉支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强。据此 建立回归方程:y(创业意愿)=-0.291+0.398*x1(人脉和资金支持)-0.183*x2(自 学能力)+0.286*x3(创业氛围与教育)+0.264*x4(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0.202*x5(事业心)。观察所有个案的残差数据,标准化残差呈正态分布,并且从回归标 准化残差的标准P-P图(见图2)可以看到,散点在直线上或靠近直线,说明变量 之间呈线性分布。由此可以推断,回归方程满足线性及方差齐性检验。

3.兼职、创业教育或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密切 调查发现,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愿意创业的占28.6%,无社会兼职经历 的学生具创业意愿的占20.1%,两者之间相差8.5%;
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不愿 意创业的比例(40.2%)比无兼职经历学生的比例(53.6%)低13.4%(见图3-A)。

表明大学生课余到校外兼职有利于促进创业意愿的形成。积累必要的经验和技术 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社会兼职为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提振了创业的信心和愿景。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对创业意愿无明 显影响。担任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创业意愿分别为23.5%和22.9%,不愿意创业 的比例分别为51.4%和52.2%,均无明显差异(见图3-B)。有研究认为,创业教 育中的创业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提升创业意愿。[2]本次调查发现, 创业实践和参加创业大赛活动对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参加过创业 实践或创业大赛的学生其创业意愿(40.6%)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学生 (13.5%)高出27.1%,处于观望状态的比例也高出12%,不愿意创业的比例 (19.4%)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58.5%)低39.1%(见图3-C)。表 明通过亲身参加和创业有关的活动,接触与创业相关的事务,对于了解创业、激 发创业热情有积极的影响。洛达克(Roudaki)指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 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强化有重要作用;
[3]李(Li)研究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和印度大 学生的创业意向发现,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意愿形成影响很大;
[4]大学 期间关于创业的学习经历有利于他们提前了解企业如何运作,对他们预测创业能 否取得成功,评估是否做出创业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增强大学生的创 业意识,提高创业意愿,应该强化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让学 生了解创业,掌握技能,勇于创业,热爱创业。

4.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 家庭创业背景对创业意愿形成有较大影响。本次调查发现,亲友中有成功 创业案例的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23.1%)比无亲友成功创业的学生比例 (14.0%)高9.1%,前者无创业意愿的比例(46.0%)比后者(55.6%)低9.6%(见 图4-B)。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处于亲友经营企业的环境当中,对企业的经营运作 会有一定了解,或者对企业经营产生兴趣,这样也容易激发创业意愿。这些影响 可能在于创业氛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这种支持能够激励具有创业潜能的大学生坚定创业理想并朝着创业目标前进,从而提高创业的可能性。

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创业氛围对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大 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必要的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这对于大学生创业 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调查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创业意愿 无明显差异,即生源地(城镇或农村)对创业意愿无显著影响。

三、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路径 1.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创业理想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将解决“三农”问题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农村条件艰苦、就业岗位少、薪酬低, 很多农业院校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农村基层发展。因此,农业院校应站在推进我 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生基层创业的高度开展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 内涵,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类创业活动所必备的挑战精神、自学能力和事业心,核 心是要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 业观念,自觉适应社会需求,将目光转向农村和农业,树立面向农村自主创业的 观念。其次,在创业教育中应渗透“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一些农业高校把创业 教育视为提高就业率的无奈之举,部分涉农专业毕业生把回农村基层创业视为求 职不顺之后的选择。学生创业意愿受事业心的追求影响较大,在创业教育中要让 大学生充分认识基层创业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社会价值与地位的提升。农业院 校必须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一批立志学农爱农兴农的优秀学子。如袁隆平院 士早年读书期间在学校组织的园艺场参观时,对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春华秋实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立下了学农爱农的志向。再次,创业教育应与农业知识培 训有机结合。农业现代化知识是农科大学生创业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因此, 要特别注重农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的高度结合,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农科教育为 特色,创业教育为龙头,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的融合。既要 突出专业知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要加大创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强 调人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尽量扩大创业教育的受众面,不仅面向有 创业兴趣的大学生,更要将创业教育普及到所有在校大学生,尤其要重视对女大 学生的创业知识普及,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在普及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层 次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保证农科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 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要求。还可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专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农业 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探索农科学生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创业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2.重视大学生农事训练与实践,积累创业技能 首先,建立农业院校农事训练与实习基地。调查表明,社会实践、专业实 习和创业实践经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但是,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相关措施和制度还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薄弱。相对工业类企业和服务业发展, 农业企业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农科学生创业缺乏平台和 载体。因此,农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主动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以科技 创新、课程实践、就业实习等为目标的农事训练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业 参观、实习和实践。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大 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培养了一批立志农村 基层创业的学生。另外通过农业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大学生创业 协会等组织,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其次,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农业技能实 践内容。农业院校要以教育部“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实操能力,充 分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激发其创业意愿。定期举办 农业文化节、农业实验技能大赛、农业知识竞赛、生态沙盘制作大赛等活动,强 化农业技能和农事实训,畅通科技创新和创业探索的渠道,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教 学中感悟创业。还可尝试举办面向农村的大学生基层创业计划大赛,让更多的学 生在比赛中接受农业创业教育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再 次,整合社会资源指导创业实践。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需要与多个部门发生联 系,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农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其 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缺乏。一方面需加强与 农业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规定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必须到企业 完成;
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也可作为创业教育的师资,指导大 学生开展创业实训和实践。对愿意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的学生,重点开展帮扶和 指导,尽量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3.营造惠农兴农的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意愿 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良好的创业氛围是形成创业意愿的 催化剂。首先,农业院校要全方位加强中央惠农政策的宣传教育,通过校园网络、 电台、校报等媒体宣传农业文化,将农业文化宣传融入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和 社会实践中,从而最广泛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定期邀请在农村创业成功校 友回校作报告,设立在校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形成“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的良好氛围。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成立了南洋创业中心,主要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咨询和创业研究。为学生、教师、校友、企业家及风险投资人之间提供交流 和合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知识和创业信息。由于良好的创业氛 围,该中心成立至今,已有35%的学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其次,政府应建立农 科学生创业支持和保障系统。人脉和资金支持是影响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 最重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各地政府出台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 政策,但还没有鼓励农业院校大学生去农村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应从新农 村建设需要和实际出发,完善具体配套措施,协调财政、金融、保险、工商和税 务等有关部门,拓宽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将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简化相关 手续,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和优质社会资 源。利用政策吸引农业院校大学生去基层创业,如对农村自主创业的学生免除大 学期间的学费贷款,并提供创业资金贴息或免息的优惠。将农科学生创业者纳入 失业保障管理体系,对于创业失败的学生,选择留在当地就业或担任大学生村官 可以优先录用。再次,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的联动机制。农村创业空间 广阔,涉及的行业有经济作物的种植、禽畜养殖和加工、农业生态旅游等。政府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可考虑适当向农业院校倾斜,从技能培训、信息支持、项目推 介、场地对接、资金保障、咨询辅导、创业孵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各地应主动将 农业发展规划与农业院校对接,吸引具有农业知识背景的大学生开创事业;
社会 应进一步关注“三农”问题,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创业;
农业企业要主动搭建农 业科技孵化平台,提供实践场所。高校应积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让学生牢固 树立学农爱农兴农的理念,培养立志服务“三农”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政府、社会、 企业和高校共同联动,各司其职,为农科学生创业工作提供保障和平台,以最大 限度地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基层创业意愿。

作者:刘月秀 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