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扩大,会计失真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也给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危害,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和具体表现,并提出了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对策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所谓会计信息,指的是经过加工或处理后得出的会计数据和财务报表、账本、对账单、和其他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则值得是以上产出的这些信息与实际不相符或者被人蓄意篡改导致数据丧失真实性。会计信息是反应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信息,如果会计信息被篡改可能导致企业领导者被误导,最终发生决策失败。会计信息失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的两种是会计人员操作失误和蓄意篡改两种。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可能因为自身的计算错误或是主管判断出错,在不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产出错误的会计信息,这种可以理解为会计人员的操作失误。判定操作失误的标准是操作人员没有有意识的去篡改数据,且篡改该项数据,会计人员无法获取到任何的经济利益。操作性失误纠正起来很简单,也容易被发现。然而如果是蓄意篡改的话,就属于会计信息造假。这种类型的会计失真一般很难被发现,造假人本身是公司内部的人员,而且又可能是多人作案。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事人为了达到目的一定会有一定的掩饰。这些都会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很大的威胁。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收支项目与真实情况不符,主要表现为成本增加,或毛收入减少。造成最终的净利润与预算利润有出入。收入失真表现为收入与预期收入存在很大差距,疑似被人从中抽取。成本失真表现为因为突发性时间需要使用高成本的材料或是需要应急经费。这两种会计信息失真最终会导致净利润下滑。

2、资产负债失真。这一类的失真指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和负债情况不透明。固定资产和负债率是吸引投资的主要元素,于是有些企业就通过谎报自身资产和负债来骗取投资和银行贷款。

3、会计报表失真,这一类型的失真是指的是使用虚假的会计报表或者直接脱离账本,依靠个人主观判定来决定账本数据。简单的来说就是假账。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做假账,他们会准备两套不同的账本,一套对外一套对内,导致报表使用者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失信成本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力 

   失信行为之所以这么普遍,是因为我国对于企业账面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太低,且对于造假者也没有很深的责任追究。这样的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也是会计造假行为泛滥的主要原因。自我国市场化经济进程加快,经济和会计方面的法律也在不断的更新补漏。到现在为止,我国的《会计法》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对于企业会计失真的打击力度还不够,主要原因是会计造假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很多政府部门对于企业会计信息造假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失信成本低是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

   

2.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内部控制简单的来说就是针对企业内部原因引起的信息真实性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内部不会发生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错误。但是现在不少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机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指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不科学,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假账和账面错误不及时的检查和发现。导致最终企业产出的会计信息不真实,而且如果领导职一直不能理解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性,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一直发生。更有一些企业的领导者明明了解会计信息失真是不合法的行为,但是因为违法成本很低,为了自身企业的利益最大化铤而走险,不惜一切代价。纵使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观端正,但是在企业内部的大环境下也不能独善其身。

3. 财会人员素质偏低,财会部门工作不到位

  在市场化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会计的主体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简单的算账,记账,预算;到现在的电算化会计。市场对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去年的两会上《会计法》的修订,其中重点提出了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但是在目前看来,大多数的会计从业人员还停留在手工记账、算账的基础上。对于新兴会计岗位职责不清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认知不全,参悟不透。这样必然会造成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财务部门对于会计失真的行为视而不见,有法不依,更导致了低素质的财务工作者泛滥。监管不力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大原因。

4.外部监督机制的弱化。

我国目前的外部监督制度还不够强,这也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有关。在刚见过的时期,我国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模式,虽然没有严厉的监审制度,但是当时的企业和个人都是为了国家利益,一条心。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了市场经济。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利益就突显出来了。不仅是企业,连地方政府都开始谋求自身利益。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启动的年度审计制度。每年对于税收和企业财务情况做一次大审查。国家对于大审计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我们要意识到,每年一次的大审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和腐败的现状。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企业成本方面的预防对策

  要将内部利益问题协调,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然后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力。

  首先要做的是将企业内部的利益链进行整理,调节管理人员、企业持股人、和客户之间的利益链。不能让经营情况和财政报表成为唯一衡量企业经理人的唯一准则。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使企业内部的评价方式得到根本的改变

  其次,要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违法成本。加大执法力度,一定要做到立法、依法、执法的原则。对会计信息造假必须零容忍,让企业管理者付出远大于因会计信息造假获利的代价。

(二)法律方面的预防对策

  要大力健全企业会计诚信方面的法制建设。

  首先,需要增加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方面的条款。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曾欣尊泽已经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了。

  其次,会计不诚信行为应该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当前的《会计法》中并没有对于会计违法行为承担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作出具体的规定。这不利于一直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蔓延,同时也是对法律严肃性的忽视。所以为了有效抑制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尽快出台一套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会计法》。政府各个部门都应该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章制度办事,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法律责任。

  再来,《会计法》应该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做一个规定。目前的会计法中虽然有规定企业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大多数企业也并没有就此发展内部控制。今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必须化,法律化。

  最后,应该扩大《会计法》的监督范围和执法力度。政府财务部门的审查不应该只停留在每年一次的大审计,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定期的抽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执法过程中可以聘请专业的注册会计师辅导执法,全名根除企业的侥幸心理。

(三)企业会计制度方面的预防对策

  预防的最好方法就是完善制度。目前学术界内有学者指出,会计的工作应该程序化、准则化,使用同一的标准和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的限制会计人员操控会计数据的机会。

  会计准则是根据市场的当前发展情况而定制的。市场经济发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市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会计准则的更新不可能跟上市场的发展速度,因此会计准则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稳定性。政府部门在指定会计准则时应该考虑到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一些实际情况。当企业或者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应当重新审视当前的会计准则,将不再适应目前市场的一些规定和条款进行更正和修订。

  最后,应当尽可能的缩小会计人员的可操作范围,尽可能的将会计工作准则化,减少会计人员的决策机会,从根本上避免会计人员或者上级指示篡改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