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戏曲与欧洲戏剧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截然不同的激烈变化,构成主义舞台美术,它在舞台美术造型范围内的贡献,成为现代舞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源头,程式化是中国戏曲舞台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独有的虚拟性和象征性表现手法。
关键词:构成主义 程式化
正文:
一.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又名结构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到马克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对于激进的俄国艺术家而言,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旧秩序也成为过去。这个革命被看做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一大胜利。革命之后,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
直到1920年构成主义才在戏剧体现出来。构成主义讲究节奏,注重未来主义的动力学。它用的材料:金属、玻璃、木头等,构成平台、戏台等,开拓舞台地面到舞台顶部的垂直空间,在形式上相当于是一种抽象的几何体,用骨架作支撑。因此结构主义舞美师非常重视材料是否结实,用工业社会的机械部件来构成骨架式结构,构成主义布景在剧场中的目标是构建不同层次,为舞台运动提供最大的可能性,让演员身体的动作能充分展开。例如,梅耶荷德的《黎明》是一个由银灰色巨大立方体组成的抽象舞台,红色的绳子组成的圆圈从舞台上一直抛向顶端,黄色的闪闪发光的三角形马口铁上斜放着一些菱形体。
构成主义,不仅仅是想在舞台美术外部形式上创造新的视觉感觉,它的真正内驱动在于要创造一个能动的舞台。为了借助现代科技和现代材料,要在剧场里创作一台充满活力的演出,展示演员的演技,给演出更多的动态性。
构成主义极大的影响了现代舞美的发展,尤其在外部形态上,构成主义舞台美术受抽象舞台艺术的影响,以点、线、面、块组合成一个抽象的舞台装置形式,这些抽象元素的灵活组合,使舞台空间在纵深度和垂直度上更富变化,又是舞台画面分割更具现代装饰美。后人在这种形式中引进写实因素,给了它新的生命。这些由写实因素和非写实因素组成的点、线、面、块,在外部形态上相互分离,按生活逻辑似乎不合理,但当活动期间,他们的动作使它们产生艺术的整体联系,这种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元素组合,为现代舞美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程式化
中国戏曲表演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程式性,戏曲表演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式规则,舞台上不允许有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 中国戏曲表演的主要之点,就是善于组织程式性的艺术语言,赋予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意态乃至精神气质以鲜明的外部形象。这种程式性的艺术语言,不再是生活中的表层的、非本质现象的摹拟和再现,而是着力表现那些显示本质与特征的东西。用外化、物化、对象化的手法,把生活中自然流露的、无拘无束的,甚至难于用逻辑语言表达的情感,转化成鲜明可感的,舞蹈意味很浓的形象。
在古代油灯照明,道具只有桌椅的演出条件下,要使多种戏曲表演众多要素得到综合,并在一种特有的演出样式内统一起来,而且是在极简陋的舞台设施中进行演出,又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艺术上的协调,还要调动观众们的兴趣,就必然地要充分发挥舞台表演的假定性和虚拟性,并使之规范化,才能在极简陋的舞台设置和极简单的物质条件下表现出的剧情所需要的环境、气氛,并且在观众认可的条件下,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情绪进行渲染,这样就迫使戏曲形成它表演上的程式化。长期以来的大家都知道的“以鞭代马”、“以浆代船”、“以筷代饭”,就是程式性很强的虚拟表演。用这种特有的形式作媒介,就协调了舞台整体表演。同时,为了弥补物质条件的限制和不足,在时空交错和环境点染上还出现许多假定性,如表现室内的是“一桌二椅”,表现花园的是“一座假山”,表现金殿用“龙屏”,表现后宫用“凤屏”,酒店茶馆则用“酒”字“茶”字牌或旗,另外还有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提示下,以演员的虚拟表演来点染环境,表现时空交错。这样,由这些舞台的假定性和虚拟表演带出的环境,不但合理地解决了舞台设置中的条件不足,而且在演出中形成了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独特风格的表现手段,经过长期创造,沿袭下来发展形成整套程式,并继而成为程式化。
戏曲程式化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它能够观赏,在表演上具有造诣很深价值很高的形式美,这种由程式化的表演所体现出的形式美,就是把生活中具有原始和自然形态的语言、行动、感情通过虚拟、假定、夸张的手法,化为具有美学品格的舞蹈、歌唱形式,甚至连表演中的人物的喝茶、举筷、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是具有形式美的,同时还具有节奏感很强的音乐美,人物扮相的造型美,动作感情的夸张美,这些在观赏中统一表现为表演中的形式美。当然,戏曲程式化表现出的形式美,虽然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在形式上远离生活,但它的身段、动作、亮相并未脱离生活,而且强调程式化表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构成主义与程式化的异同
异:构成主义注重未来主义的动力学,它用异质的材料:金属、玻璃、木头等,构成平台、戏台等,开拓舞台地面到舞台顶部的垂直空间,在形式上是一种抽象的几何体,用骨架作支撑。因此结构主义舞美师非常重视材料的结实,用工业社会的机械部件来构成骨架式结构,构成主义布景在剧场中的目标是构建不同层次,为舞台运动提供最大的可能性,让演员身体的动作能充分展开。构成主义以机械和类似工业制图的线条为美,排斥传统的美,反对任何装饰因素,纯粹给演员提供一个便于活动的实用的功能型舞台,忽视了舞台美术对环境和气氛的塑造任务,这种忽视的补偿是给了演员最重要的地位。构成主义舞台美术的结构只与演员的规定动作相协调,这种结构与剧本并没有内在联系,完全以它自身的生命游离于戏剧动作之外,往往给观众理解剧本含义带来困惑。“所有东西要为演员服务,演员必须自我服务,他的着装必须想面具一样显示他的观念和思想,每种物体都必须以它特有的艺术表现力来装扮,演员的声音听起来应该像音乐,他的运动应该为戏剧提供节奏,他的技巧应该是表现出内心的外部形式,为这些表现方法服务的舞台必须具有不同节奏的层次,景必须具有高、宽、深,并能移动”。构成主义它的真正内驱动在于要创造一个能动的舞台。为了借助现代科技和现代材料,要在剧场里创作一台充满活力的演出,展示演员的演技,给演出更多的动态性。
中国戏曲表演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程式性。中国戏曲特别强调抒情、传神、整体美。例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表现青年的爱情故事,两者都非常富于抒情性,但两剧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出,莎剧在哲理性、动作性方面见长,抒情性则是汤剧见长,莎剧远远不及汤剧。汤剧那笼罩全剧的氛围,那人物内心情态的表现,都具有诗化的特征,戏剧与戏曲在表现与再现、时空建构、表演方式、戏剧结构等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戏曲重写意,戏剧重写形;(虚拟性与写实性戏曲抒情性程式化表演与戏剧表演的表演理论、体验理论;戏曲丰富的表现手段与戏剧的时空限制、戏剧性冲突、戏剧动作。具体讲:(1)构成主义注重再现生活,舞台大多是写实和具象的,包括布景、化妆、灯光、效果、道具等都力求真实,创造出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的舞台气氛,在舞台上形象地展现出社会生活环境;戏曲程式化则注重表现生活,戏曲的舞台美术基本上是写意和抽象的,戏曲的布景和道具都很简单,全凭演员的虚拟表演来表现,演员手中的一根马鞭,可以让观众想象到剧中人物正扬鞭策马,疾飞如奔,演员手中的一只船桨,仿佛使观众看到了大江中一叶扁舟正破浪前行。 (2)构成主义话剧注重写实,戏曲程式化注重写意。构成主义话剧艺术是一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舞台表演艺术,演员对于角色必须有深切的体验,不管是本色表演还是性格化表演,话剧演员都必须从客观现实生活中找到创造角色的依据、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戏曲程式化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艺术,它是将生活中的动作加以变形和夸张,形成戏曲表演艺术特有的唱、念、做、打的程式和手、眼、身、步的身段来表现。
同:戏曲程式化与戏剧构成主义舞台美学价值就在于它能够观赏,都是在舞台上献给观众,舞台结构有相同点。在表演上具有造诣很深价值很高的形式美,戏曲程式化表现出的形式美,虽然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在形式上远离生活,但它的身段、动作、亮相并未脱离生活,而且强调程式化表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点、线、面、块组合成一个抽象的舞台装置形式,这些抽象元素的灵活组合,使舞台空间在纵深度和垂直度上更富变化,又是舞台画面分割更具现代装饰美。这些由写实因素和非写实因素组成的点、线、面、块,在外部形态上相互分离,按生活逻辑似乎不合理,但当活动期间,他们的动作使它们产生艺术的整体联系,这种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元素组合,为现代舞美开拓了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