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圈钱黑洞】升级黑洞多少钱

担保圈钱黑洞

担保圈钱黑洞 随着近期“德隆系”的全军覆没,一大批老庄股感受到了生存危机而纷纷跳 水,其中托普系的业绩“蹦极”和巨额担保又成了市场的一枚“重型炸弹”。自4月16 日托普软件公布7.87亿担保“黑洞”之后,托普系的3家上市公司股价均出现崩盘。

截至4月19日,仅托普软件总市值就蒸发了90多亿元。

有关专家指出,上市公司融资担保本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但现在已经演 变成为一种恶意“圈钱”的手段。造成一些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滑波,甚至涉及诉讼 事件层出不穷,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爆发的最突出问题,已引起中国最高层的关 注。

担保黑洞敞开 统计显示,目前涉及担保的国内上市公司多达460多家,占总体上市公司比 例的40%.披露的担保总额约为686亿元,其中担保金额较大的40家上市公司占担 保总额比例达25%.有迹象表明,上市公司“担保圈”范围正在不断放大,其性质也在 异化。

据一位深谙融资策略的业内人士透露,上市公司融资担保有两种类型,即关 联担保和相互担保。前者是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迫使上市公司为股东及关联 企业提供巨额担保。上市公司充当“提款机”角色,而最终被掏空,导致经营陷入困 境。如st幸福、st猴王,就是经典例证。不过,我国近年来制定众多政策措施,并不断 加大监管力度,关联担保现象有所收敛。但是,上市公司之间相互担保,已成为中国 资本市场上的普遍现象,是引爆上市公司业绩“地雷”的多发地带。

在上海,有9家上市公司为st兴业地产提供巨额贷款担保而“落水”,其中中国 高科、上海九百、中华企业已被债权银行告上法庭。英雄和同济科技则承担连带 责任,为st兴业地产偿付2000万元和5600万元的银行贷款。同样,隧道股份为st国嘉 担保贷款过亿元人民币,先后被四家债权银行作为连带责任人告上法庭。受到st 国嘉牵连的还有开开实业、长江投资、联华合纤及方正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

在深圳,以深石化a为例。据统计,深石化a共计有10.93亿元逾期对外担保记 录,占该公司净资产192%.与深石化a有着担保关系的上市公司有:中科健、海王、 深宝安、莱英达、达声、pt金田、飞亚达、中浩、深特力、深房等。又如深宝安, 为现已退市的pt金田借款1558万元提供担保;而pt金田逾期未还贷款,导致债权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深宝安被法院判处清偿包括本金、利息和受理费共计1820万 元。虽然深宝安表示将追偿本次诉讼的损失,但是对于一家已经退市并濒临破产 的pt金田,这又谈何容易。就像上述披露的深石化a、深宝安及pt金田等形成的多 角互保关系,让深圳一些上市公司陷入了一个由它们自己编织的、错综复杂的“担 保圈”而不能自拔。

在福建,近年来形成的“福建担保圈”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有众多上市公司 跌入担保陷阱。值得提及的是,北京中关村科技互保涉讼案。据称,银广夏一案已 拖累一大批上市公司,中关村科技即为一例。庞大的不规范的对外担保,无疑成为 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以爆炸。

系统风险显现 一些上市公司在对外担保时,对被担保方的资信状况、偿还能力不进行认 真研究和考察,就随意担保、滥用担保,而且对外担保数额大、期限长、关系复杂, 使得原本互不相干的几家上市公司被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旦这个 担保链某一环节断裂,势必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给命拴一线的多家上市公司带 来系统风险。

上市公司互保带来的最大风险是被担保方恶意贷款、滥用银行资金,令担 保总额超过其偿还能力。一旦银行贷款逾期,被担保方无力偿还时,债权银行上诉 法院,提供担保的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承担连带责任,并拿出真金白银替被担保方 清偿银行贷款。互保引发的诉讼问题,几乎在全国普遍存在,对提供担保的上市公 司的杀伤力特别大。如st棱光,为多家上市公司贷款提供担保,担保资金达5亿元之 多,在多起逾期贷款诉讼案中负连带清偿责任而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中关村科技 与银广夏的一笔5000万元的贷款担保,使其陷入尴尬境地:代替银广夏清偿逾期贷 款又不甘心;推卸连带责任,债权银行及法院又不 担保引发的另一风险是严重杀伤上市公司业绩。有人戏称,互保风险是今 年中国股市的业绩“杀手”。例如,受担保牵连的上市公司联华合纤,由于所属化纤 行业供求不平衡、产品成本售价倒挂导致其主营业务发生亏损,再加上因担保所 承担连带责任,使公司业绩“雪上加霜”。

权威人士认为,在全国普遍存在的“担保圈”,对上市公司业绩杀伤力很大, 使上市公司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无法恢复元气,有的甚至被迫退市,对上市公司所在 地投资形象和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压力。而债权银行因巨额逾期贷款不能回收,而陷入费力伤神的诉讼纷争中;即使赢得官司,也不一定能顺利收回本息,造成银行 资金被无谓占用,甚至最终会付渚东流。对广大股民利益也是一种损害,从而打击 中小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最终引发股民对中国证券市场信誉的质疑。这位人士强 调,如果不尽快解决“担保圈”问题,不仅无法向广大中小投资者交待,还可能引发 系统金融风险。

值得提及的是,一些上市公司一方面在大量替别人贷款提供担保;同时又利 用别人为自己融资担保,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但是企业效益并没有因此改善,反 而逐年下滑,这使得人们对上市公司贷款动机产生怀疑。以中关村科技为例,中关 村科技累计借贷达10亿元,但这并没有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中关村科技始终处 在非常惨烈的下跌过程,其经营业绩更是明显恶化。

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担保是圈套,两家或多家有资金需求的上 市公司碰在一起,双(多)方一拍即合,形成互保关系,共同钻银行的空子“圈钱”。在 某种意义上,这些担保是一种恶意敛财方式。

这何尝不是中国股市乃至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的最大系统风险! 走出担保迷谷 为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中国证监会早在2000年7月1日颁发《关于 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上市公司对外信用担保的对象选 择、担保的风险防范、担保的披露等具体操作提出一系列的指导意见。

业内人士认为,针对担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奉劝上市公司要有所为有所不 为,亟待完善对外担保的决策程序,建立一个风险防范体系。如在对外担保过程中 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勤勉尽责,对被担保方的信用状况做出周密细致的调查,并 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如要求被担保方提供反担保)。建议上市公司在自身融 资时,尽量采取资产抵押等方式;尽量杜绝人情担保、无风险意识的担保,以减少对 外担保带来的潜在风险。对于由地方政府促成的“拉郎配式”的互保现象,应引起 高度重视。地方性上市公司甚至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拒绝地方政府 指令性的担保。加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实现共享, 共同防范金融证券风险,使担保成为一种真正的企业间的经济行为。

专业人士还指出,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是解开“担保圈”、提高上市公 司质量的主要途径。以福建为例,有1/3的上市公司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有不少上市公司仅凭自身力量难以解困;有些上市公司正面临退市危机。在这种关键 时刻,地方政府一定要发挥重要作用。可考虑由政府出面,以划拔土地或置换资产 的形式,缓解银行与“担保圈”内的企业关系;并最终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对圈内企 业进行大规模重组,重新造血,寻找一条新出路。

也有专家认为,解决“担保圈”问题,不能一味强调政府作用,而根本出路在 上市公司自身。市场经济中产生的问题,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上市公司解 决“担保圈”问题的惟一出路是健身强体。否则,今天在政府的帮助下解困了,明天 又会被困。以福建为例,一些上市公司当初跟风上市,上市时质量就不好;很多公司 又不做主业或主业不突出,盲目地争食多元化“馅饼”,最终掉进多元化陷阱。如果 一个企业什么都想做,最终肯定是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只有上市公司主业做好了, 企业做强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担保圈”问题。

据悉,鉴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