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心理学论文】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心理学论文 一、人性中潜在的积极因素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学校这个环境下,而学校属于积极 团体,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这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他们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许多人认为,家长的天职是从小重视孩 子的成长,培育孩子的优良品格,因而这也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积极因素。

再者,现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也在无形 中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二、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其中很多人都是由于在心理方面产生了缺陷而造成的。此 外,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大学一年级学生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 适应问题,如在和新同学的交往中可能出现摩擦,自己很难学会料理起居生活等;
二年级学生出现的问题有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困扰,对生活的憧憬等;三 年级学生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人际交往、情感问题和学习时间分配等;四年级 学生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等。

(一)自我调节能力弱带来的弊病 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情绪障碍。在高中阶段,许多大学 生都是抱着一种考取名牌大学的心态学习,他们努力奋进,有人生目标。而在大学 阶段,很多人认为已经到达了宁静的港湾,是时候休息和调整了,于是就会产生很 多不良情绪。第二,社会性退缩。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学生宁愿宅在 宿舍,跟同学不停聊QQ、微信,也不愿意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逃避现实。这样 就使得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大大下降,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在退缩和孤独中减 退。

(二)孤独型与焦虑型的人格缺陷 孤独型人格源于对被拒绝的恐惧。回避亲密关系,甚至否认自己需要别人 的关怀,导致性格冷漠,对生活缺乏热情。这样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得比较孤傲和显 得不合群,很难和别人深交,并且在有人希望走进他的内心的时候,表现出回避性的特点。大学生心理焦虑是指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或意外事件的打击所产生的 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持续时间过长,会使人产生情绪上的焦虑、紧张、 痛苦和愤懑,甚至会使人灰心失望、痛不欲生,逐渐郁积为焦虑综合症和其他心理 疾病。

(三)社会竞争下的就业焦虑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新的就业形势, 许多大学生都缺乏应变能力和心理上的应对能力。很多人都幻想只要能拿到毕业 证,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自然有公司来“取货”,这样的思想在现代大学生中大量 存在。因此,当一些大学生遭遇就业挫折时,心里产生强烈的落差感,有的大学生从 此一蹶不振,甚至还有学生因此而终止生命。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是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入手,通过不断激发人自身 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而获得美好 的生活,这为我们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改善周围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对其生活的看法和感受,这种幸福感的关 键是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世界与生活质量之间进行协调,是人们对事 件的解释和看法决定人们的幸福感。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当对 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解,对于他们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和所处的生长环境,以及他们在 认知上遇到的困难,有目的地进行分析并且开展疏导工作。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 出了要求,要求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优秀品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关 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中,帮助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积极 (二)尝试体验式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生活的乐趣,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由被 动接受到主动汲取。在体验及锻炼中,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增强其 认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是受教育者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能使受教育者 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思想 觉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如组织 受教育者学习社会生活中的名人事例,汲取他们身上的正能量,这样的事例要贴近学生,让他们可以进行换位思考。

(三)优化整合社会力量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高校不能只是孤军奋战,应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因 为人的社会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不是单独 的客观因素作用,而是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逻辑结果。

在社会力量的组织形式中,包含了舆论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这其中要 求我们在社会的主流思想中,应该提供正面的宣传材料,起到树立理想、陶冶情操、 激发创造精神、形成良好风气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主要是通 过亲子之情的感化、家庭生活的熏陶起作用,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做好 预防工作。积极心理学的教育要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潜移 默化、循序渐进、寓教于无形等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方式上,要 通过隐形教育来达到教育目的,这表现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无意识性 的特点,它不是像政治理论教育那样直接有形,反而是追求一种潜在的效果,并不 是生硬灌输,这样更容易激励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自信心,使精神动力转化为现实 的实践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认真研究积极 心理学的效用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