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管理论文(共5篇)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共5篇) 第一篇 1建筑节能的发展前景 在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下,每年单单在空调和供暖方面,就耗费了这 一年中全国三分之一的用电量,再加上最近几年气候反复无常,到2013年,中国 的耗电数量将是之前的两倍。如果能够把我国现有的建筑基数的四分之一实现为 二分之一的节能目标,把一年6亿平方米的新增加的建筑实现五分之三的节能目 标,那么在2013年中国就基本可以节约560亿度电。由此看来,建筑节能所带来 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2关于建筑节能的相关措施 2.1政府的相关政策 政府以政策规范的方式来推广建筑节能。这种政策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部 分:一个是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用以保证建筑节能的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从而将建筑节能打稳根基。另一部分就是通过政府的激励政策,即在税收、制度 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鼓励支持,以此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用以保证建筑节能的 寿命得以延长。比如积极研究新型建筑材料,支持发展可再生资源等。
2.2统筹规划,加大管理力度 当一个项目得到良好发展后,将会给多个方面带来利益,这个过程是长时 间的。想要推广建筑节能,就要将运行者和使用者、业主和建筑企业的利益照顾 周全。由于建筑业主的目的大都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所以对于高耗能建筑对业 主和社会造成的经济困扰,他们基本上都不够重视。由于物业的统一管理形式造 成业主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些都使成本的控制受到了阻碍,影响了建筑节能的快 速发展。
2.3采用科学技术创造更大价值 建筑节能不单单指节约成本,也要加强对于建筑技术的开发,将重点放在 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巧妙运用上,让可再生资源例如风能等推广到节能领域, 用科学技术的创新来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让建筑节能这一行业可以持续发展。3建筑工程造价中节能 3.1重视建筑成本 严格来说,建筑的成本有正常使用期限之内的消耗和维护运营应付出的成 本以及该建筑一次性建造的所有成本,这些成本合起来就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全 过程成本。为了达到对有关建设项目施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多个贯穿在整个工程 中的造价控制的方法和相关标准在中国出台,这也表明了我国防范于未然的决心。
然而,尽管国家加强监督管理,中国的现有建筑依然达不到节能要求。产生这一 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当中,忽略了在全过程成本当中使用 成本所占的巨大比例,而仅仅看重建造的成本。就拿供暖成本当成范例来说,我 国冬天采暖的集中地区在北方,平均每平方米建筑大约消耗22公斤煤,这么大的 使用成本既增添了使用者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必 须要重视在全部建筑成本当中使用成本的比例,在节能减排的施行过程中,对于 使用成本在管理上的空缺,可以用工程造价这种方法来弥补,从而带动行业的发 展。
3.2经济性的建筑节能 节能型建筑的造价比较高,与同类非节能性质的建筑相比大约高了十分之 一,而高出来的那部分就是节能资源。尽管如此,当传统建筑和节能建筑在市场 上进行商业竞争的时候,节能型建筑依然不会因为造价较高而减弱竞争力。据调 查显示,当节能建筑达到六层以上时,它的建筑成本会降低到传统建筑物的成本 之下,而且价格的优势和建筑的层数成反比。由此看来,尽管整个过程当中的成 本由于节能费用而有所增加,但是节能费用在工程造价的全过程中却只占了很小 的比例,具体表现如下:①在外墙使用节能构造与传统构造比起来每平方米只增 加了60元左右,在整个工程造价中所占不到十分之一;
②塑钢双玻璃的保温性比 较好,尽管使用它会提高造价,但一年中每平方米却节省了大约70斤的燃煤;
③ 新型的有隔热保温功能的材料,使供暖的费用有效缩减,而且保温性能也更加良 好,不但延长了这项投资的受益时间,造价也相当便宜;
④与传统墙体相比,使 用节能措施不仅可以减轻自身重量,而且也降低了造价;
⑤将节能技术运用到供 暖上,可以让用户在这方面的开支有所缩减,当节省的开支与造价使用的成本进 行抵消后,算起来每平方米也才仅仅增加了10块钱。
3.3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严格监督建筑质量、认真掌控工程造价这两点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好坏,也 就是说,在建筑工程当中,工程造价起着重大的规划作用。想要让节能建筑得以 推广,就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方面进行掌控:①同时兼顾造价成本和使用成本, 重视在全过程成本里面的使用成本的比重,从而让节能思想与全过程成本达到融 合。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前提将造价管理进行更新优化,将只看重造价成本而忽略 使用成本这种腐旧模式摒弃,建立全新的管理意识;
②建立新一代的工程造价的 管理体系,用以在工程造价中取得控制权,从打造全新的规范的计价体系;
③遵 照建筑节能的规范和要求来提高管理水平。从小处入手,建立有关于节能建筑在 工程造价方面的信息体系,用市场经济加强这一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得到良好发 展。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利用信息上的优势对其进行引导,社会各地区根据自 身特点完善节能技术并以此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让整个行业蓬勃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节能建筑行业,一次小小的投资就能给建筑使用者带来巨大 的利益。节能型建筑的好处不单单是可以造成经济方面的长久利益。同时,对于 环保方面,节能建筑的贡献也是相当大的。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建筑节能将 会在建筑的发展方面拥有优先被选择的权利。建筑节能,不仅仅节约了成本,并 且也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最终受益的也将会是人类。
本文作者:迟贵宾 工作单位:北安市房产管理局 第二篇 1、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迫切性与可行性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务 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需比2010年下 降21%左右。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 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7.6%快速上升到33%以上。当 前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如采用墙体保温、遮阳、空调智控等节能技 术,改造后的建筑物节能率高达50%以上,建筑节能改造投资3~5年内可收回投 资。若全国大约400亿平方米的高能耗建筑都按照节能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平均 每平方米每年节能300kWh,折合约14.7亿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34亿吨, 社会效益巨大。合同能源管理(EnergyManagementCorporation简称EMC)通过节 能服务公司(EnergryServiceCompany,简称ESCO)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 资和取得利润。
2、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的机制建设 目前建筑节能EMC模式尚处起步阶段,有效运作的项目不多。在现阶段 需发挥政府及市场的促进作用,以体制改革带动机制建设,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 准入、市场动力、市场仲裁的体系。
2.1建立政府主导的节能减排体系 由于知识普及率不高及体系建设落后,公众对建筑能耗的严重性认识不到 位,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缺乏足够了解与信任,加上节能要求的缺乏法律保障,导 致推进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性不高,制约着EMC模式的应用。在市场机制尚不能 有效推进情况下,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行业的重要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的行业运作体系。在政府预算中增列节能改造项目支出,同时积极推进节能项目 实施,建立示范项目并制定扶持政策。
2.2加强行业建设,建立更加完善建筑节能行业标准 建筑节能EMC不仅要面对旧观念的抵制、体制缺陷、税赋不合理、缺少 权威中介等大的市场环境问题,还要经常面对信用缺失的尴尬局面,困而需要加 快行业建设,建立全国性的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等 国际性组织就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及机制问题展开交流合作;
加强建筑能耗调查 与统计工作;
建立健全规范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并强制认证;
建立规范的合同能 源管理体系标准及技术要求;
建立建筑节能领域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监测与验证 技术标准。各地区需在行业管理及资源配置上加大扶持力度,为EMC营造良好 的外部发展环境。
2.3加强市场主体建设,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建筑节能EMC发展的核心是培育专业ESCO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EMC的 运营机制是全新的,又比较复杂,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综合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 力、商务计划制定能力、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后期管理能力等,将降低为 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不利于市场健全。ESCO应具备一定的资质方能承接EMC 项目,因而应当设立市场准入门槛。2.4加强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建设 节能技术研发创新可以起到技术保障作用并提高运营的效益。科研机构及 ESCO应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产品研发如高效节电设备、热回收新风、保温隔 热材料等,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家“863”、“973”等重大科技项目中应给予 充足的资金支持。在企业税负方面,应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如鼓励ESCO申报高 新技术企业认证。
2.5建立市场仲裁体系,保障运营方利益 EMC通过节能量来分享节能效益,如果没有客观公正的尺子,EMC应该 分享的节能效益难以正常实现。为保障运营主体的利益上应借鉴国际经验需引入 仲裁制度。通过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制订标准的确保节能效益分享合同模板及分配 条款,保障各方在规则内合理的进行利益博弈。
2.6加强政府及行业奖励标准,提高节能效益空间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先后公布奖励标准,如《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 城市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于示范项目按照节能量审核机构核定的节能率和 改造建筑面积进行35-40元/m2的补助。《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 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给予每平米补贴60元、既有建筑外窗或外遮阳节 能改造示范项目按窗面积每平米补贴250元。政府的财政补贴及行业奖励将促进 业主、ESCO以及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有利于市场的开拓与培育。
3、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控 建筑节能EMC项目的顺利运营实施涉及到多方主体,且环节复杂,所以 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多种风险,需合理的规避和分散风险以保障项目参与主体 合法权益。
3.1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与工具 EMC项目投资集信用风险、建设风险、设备风险、财务风险和节能量风 险于一体,要消除或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就必须掌握有关的数据、资料,对风 险进行全面识别与分析。EMC要求企业建立内生机制,在管理、财务和风险控 制等方面确保公司长远发展,ESCO在自身风险管理上下功夫,成长为节能产业 的管理专家。3.2关注客户信用评定,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 EMC项目运作时间长、资金密集,因而客户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关乎 项目能否有效运作。在项目签订初期应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精选优良客户,防 范信用风险。客户应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而且真诚地愿意与ESCO合作。在合 同签订时应约定效益分享及期限,并留有一定的应变余量,以保证在客户方面出 现变化时,EMC仍然能收回全部投资。
3.3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盈利预测 ESCO应与客户就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进行合理预期与评估,在可行性方 案设计中应选择优质的设计、施工、监管、及设备厂家作用合作方,以健全规范 的体系和质量标准保证项目的预期效益实现。在盈利预测时应充分考虑能源价格、 设备能耗效率等因素,以合理的期望值来预测未来的盈利空间。
3.4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与设备选择 节能施工中应重点把握关键技术环节,如:墙体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 等应达到国家标准,外保温工序应严格按规程施工;
门窗应隔热性能及漏风率达 到标准;
建筑外遮阳应达到当地风压保护要求等。施工质量需达到设计标准,并 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3.5打造专业化队伍,加强项目运营风险防范 ESCO应致力于打造专业化运营队伍,打造良好的服务口碑。因改造后建 筑的运营需由专业的建筑设备(如空调等)运营人员实施,设备是否在高效运行, 设备开启时间及行为节能制度的推行均是能否达到节能效果的关键。
4、结束语 完善我国建筑节能EMC的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推动行业发展,加快高 能耗建筑改造,进而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型,可以为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发挥重要战略作用。逐步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基于市场条件生存的节能产业,这具 有巨大的现实意思并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作者:刘志旺 邓鹏 工作单位:远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篇 1、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迫切性与可行性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务 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需比2010年下 降21%左右。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 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7.6%快速上升到33%以上。当 前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如采用墙体保温、遮阳、空调智控等节能技 术,改造后的建筑物节能率高达50%以上,建筑节能改造投资3~5年内可收回投 资。若全国大约400亿平方米的高能耗建筑都按照节能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平均 每平方米每年节能300kWh,折合约14.7亿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34亿吨, 社会效益巨大。合同能源管理(EnergyManagementCorporation简称EMC)通过节 能服务公司(EnergryServiceCompany,简称ESCO)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 为客户提供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 资和取得利润。
2、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的机制建设 目前建筑节能EMC模式尚处起步阶段,有效运作的项目不多。在现阶段 需发挥政府及市场的促进作用,以体制改革带动机制建设,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 准入、市场动力、市场仲裁的体系。
2.1建立政府主导的节能减排体系。由于知识普及率不高及体系建设落后, 公众对建筑能耗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缺乏足够了解与信任, 加上节能要求的缺乏法律保障,导致推进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性不高,制约着EMC 模式的应用。在市场机制尚不能有效推进情况下,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行 业的重要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业运作体系。在政府预算中增列节能改造项 目支出,同时积极推进节能项目实施,建立示范项目并制定扶持政策。
2.2加强行业建设,建立更加完善建筑节能行业标准。建筑节能EMC不仅 要面对旧观念的抵制、体制缺陷、税赋不合理、缺少权威中介等大的市场环境问 题,还要经常面对信用缺失的尴尬局面,困而需要加快行业建设,建立全国性的 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性组织就建筑节能领域 的技术及机制问题展开交流合作;
加强建筑能耗调查与统计工作;
建立健全规范 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并强制认证;
建立规范的合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及技术要求;
建立建筑节能领域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监测与验证技术标准。各地区需在行 业管理及资源配置上加大扶持力度,为EMC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2.3加强市场主体建设,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建筑节能EMC发展的核心是培 育专业ESCO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EMC的运营机制是全新的,又比较复杂,如 果缺乏强有力的综合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计划制定能力、财务管理与 风险防范能力、后期管理能力等,将降低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不利于市场健 全。ESCO应具备一定的资质方能承接EMC项目,因而应当设立市场准入门槛。
2.4加强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建设节能技术研发创新可以起到技术保障作 用并提高运营的效益。科研机构及ESCO应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产品研发如高 效节电设备、热回收新风、保温隔热材料等,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家“863”、 “973”等重大科技项目中应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在企业税负方面,应研究制定 支持政策,如鼓励ESCO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 2.5建立市场仲裁体系,保障运营方利益EMC通过节能量来分享节能效益, 如果没有客观公正的尺子,EMC应该分享的节能效益难以正常实现。为保障运 营主体的利益上应借鉴国际经验需引入仲裁制度。通过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制订标 准的确保节能效益分享合同模板及分配条款,保障各方在规则内合理的进行利益 博弈。
2.6加强政府及行业奖励标准,提高节能效益空间。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先 后公布奖励标准,如《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对于示范项目按照节能量审核机构核定的节能率和改造建筑面积进行35-40元 /m2的补助。《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 项目给予每平米补贴60元、既有建筑外窗或外遮阳节能改造示范项目按窗面积每 平米补贴250元。政府的财政补贴及行业奖励将促进业主、ESCO以及金融机构的 积极性,有利于市场的开拓与培育。
3、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控 建筑节能EMC项目的顺利运营实施涉及到多方主体,且环节复杂,所以 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多种风险,需合理的规避和分散风险以保障项目参与主体 合法权益。
3.1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与工具EMC项目投资集信用风险、建设风险、设备风险、财务风险和节能量风险于一体,要消除或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就必 须掌握有关的数据、资料,对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与分析。EMC要求企业建立内 生机制,在管理、财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确保公司长远发展,ESCO在自身风险 管理上下功夫,成长为节能产业的管理专家。
3.2关注客户信用评定,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EMC项目运作时间长、资 金密集,因而客户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关乎项目能否有效运作。在项目签订初 期应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精选优良客户,防范信用风险。客户应具有较大的节 能潜力,而且真诚地愿意与ESCO合作。在合同签订时应约定效益分享及期限, 并留有一定的应变余量,以保证在客户方面出现变化时,EMC仍然能收回全部 投资。
3.3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盈利预测ESCO应与客户就节能项目的节能效 益进行合理预期与评估,在可行性方案设计中应选择优质的设计、施工、监管、 及设备厂家作用合作方,以健全规范的体系和质量标准保证项目的预期效益实现。
在盈利预测时应充分考虑能源价格、设备能耗效率等因素,以合理的期望值来预 测未来的盈利空间。
3.4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与设备选择节能施工中应重点把握关键技术环节, 如:墙体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等应达到国家标准,外保温工序应严格按规程 施工;
门窗应隔热性能及漏风率达到标准;
建筑外遮阳应达到当地风压保护要求 等。施工质量需达到设计标准,并降低后期维护成本。3.5打造专业化队伍,加 强项目运营风险防范ESCO应致力于打造专业化运营队伍,打造良好的服务口碑。
因改造后建筑的运营需由专业的建筑设备(如空调等)运营人员实施,设备是否 在高效运行,设备开启时间及行为节能制度的推行均是能否达到节能效果的关键。
4、结束语 完善我国建筑节能EMC的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推动行业发展,加快高 能耗建筑改造,进而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型,可以为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发挥重要战略作用。逐步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基于市场条件生存的节能产业,这具 有巨大的现实意思并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作者:刘志旺 邓鹏 工作单位:远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1建筑节能设计就是从分析地区的气候条件出发 (1)从建筑设计入手,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和防御不利气候因素影响。
(2)合理群体规划布局。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夏季有利的主导风向(通风致凉)和避免 冬季不利的主导风向(避风保暖),综合考虑采光、通风、保温和防晒等因素,合 理安排群体布局和建筑朝向。(3)合理控制体形系数。也就是说,单位建筑空间 的外表面积越大,体形系数越大,能耗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在考虑节能设 计时,建筑平面外形不宜凹凸太多,力求完整,避免因凹凸太多增大而提高体形 系数。在所有几何形体中,球面体体形系数最小,同等条件下能耗最低。体形系 数小而相对节能。(4)合理控制窗墙比。窗墙比就是建筑外窗总面积与外围护墙 体总面积之比值。(5)从细部构造设计入手,有效利用隔热保温、遮阳和自然通 风等被动式节能技术,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6)外墙体的隔热保温与遮阳。目 前,我国正提倡新型复合墙体自保温系统和外隔热保温技术,外保温的优点:建 筑室内温度受室外温度波动影响小,有利于主体结构保护和避免热(冷)桥的产生。
(7)玻璃门窗的隔热保温与遮阳。外墙玻璃门窗是阻挡夏季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 和冬季室内热量散失的最薄弱环节,其能耗是同面积墙体的4倍,屋顶的5倍,对 建筑能耗影响较大。(8)“可呼吸”玻璃幕墙。它一般由双层玻璃幕墙构成(外层通 常为单层玻璃,内层为绝热的双层玻璃),在两层幕墙间形成一定宽度的空气夹 层,并配有可调节的百页。(9)屋面隔热保温与遮阳。在夏季,屋面日照时间长, 太阳辐射强度大,屋顶外表面温度最高达到60~80℃,顶层室内温度受其影响会 提高2~4℃。在冬季,屋顶对外散失热量,又增加了室内的空调热负荷。屋面隔 热保温除采用倒置式设计外,蓄水屋面和种植屋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0) 自然通风。风压与热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两种手段,二者互为补充、密不可分。
风压通风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与具有良好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选择有利通风的建 筑朝向、控制建筑进深、“引导”自然通风等,可实现良好的风压通风效果。热压 通风(即“烟囱效应”),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从建筑上部排风口排出污浊的热空气, 从建筑底部吸入新鲜的冷空气,实现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一般在不良的外部风 环境地区,或进深较大的建筑,多利用热压或热压风压兼用,实现自然通风。(11) 从环境控制技术入手,合理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主动式节能技术,开发运用 可再生能源。(12)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量大,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优良 条件。(13)地源热泵技术设计。利用地下水、深层土壤和水库、湖泊等深水层受 自然季节气候影响小、温度相对保持稳定的特点,通过水作为媒介,与地能(地 下水、土壤或地表水)进行冷热交换提供热泵的冷热源。在生态建筑和低能耗建 筑中,太阳能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往往采用联合运行的方式,可以克服自身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新建筑 窗户里面充满气体有助于简化房屋的采暖和制冷设备,因为高性能的窗户 在冬季能降低热损失,在夏季能降低得热。要求高效的采暖制冷设备。典型家庭 的实用账单的大约50%是采暖和制冷。通过安装合适的保温层,正确地密封你的 房屋,安装合适功率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HVAC)设备,你将创造一个舒适的 能量有效的房屋。
3既有建筑 降低建筑的能量使用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并且长期为消费者提供经济 收入。能量节省意味着采取措施和习惯来降低维护一栋建筑运行的能量需求,能 量效率意味着使用改进的技术降低能量需求,所有这二者都为业主提供降低其能 量账单的方法,而且这些行动的范围从简单的努力如关窗、关灯、到安装新的高 效采暖制冷设备等。
4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及动态 4.1建筑规划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低能耗建筑、 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 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 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 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 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 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以改善既 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 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 隔设计得以实现。
4.2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 遮阳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 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 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 少建筑冷、热消耗。首先,提高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一般通过改变 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行,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 以建筑能耗软件DOE-2.0的计算结果为指导,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
最后,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 理的围护结构。
4.3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采暖、空调系统与上述削减室内冷热负荷的措施并行,才能真正 地减少采暖、空调能耗。首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 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 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
如欧洲国家通过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然后基于建筑动态 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在其他的家电产品和办公 设备方面,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如美国一般鼓励采用“能源之星”的产品, 而澳大利亚对耗能大的家电产品实施最低能效标准(MEPS)。
4.4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 从一次能源转换到建筑设备系统使用的终端能源的过程中,能源损失很大。
因此,应从全过程(包括开采、处理、输送、储存、分配和终端利用)进行评价, 才能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建筑中的能耗设备,如空调、 热水器、洗衣机等应选用能源效率高的能源供应。例如,作为燃料,天然气比电 能的总能源效率更高。采用第二代能源系统,可充分利用不同品位热能,最大限 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热电联产(CHP)、冷热电联产(CCHP)。
4.5利用新能源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 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人们对 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使太阳能初步得 到一些利用。在利用地热能时,一方面可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 热和热水供应;另一方面可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发电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 的风能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
4.6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 为了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内的温度, 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干燥时需要加湿,潮湿时需要抽湿, 而这些往往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实现。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 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 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 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
4.7生活使用能源 多数业主能接受的简单的节能和有效改进措施:夏季调高你房屋的自动温 度感应器。或者安装一个可编程的自动温度感应器,定期检查更换空气过滤器。
用简洁荧光灯具代替使用昂贵的灯。寻找房间的空气渗透源。检查保温层水平并 尽可能加强阁楼和管道通过的狭小缝隙等处的隔热层。设计单位可以帮助你确定 你当地的保温推荐水平。这些努力能降低采暖制冷成本并提高建筑的舒适性。购 买替换家用电器时,选择能量有效模式。增强窗户的御寒性能,考虑替换单层玻 璃窗户。具有里面充满气体的高性能的双层玻璃窗户的性能要比对应的单层玻璃 窗好得多。良好的节能习惯:关闭不使用的电灯;淋浴时少淋一会儿;洗碗机只有在 装满时才使用。这些小方法对节能起大作用。正确地植树和灌木丛有助于降低你 的实际账单。
5结束语 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建筑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为此,不断地开 发新的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实现建筑节能的技 术途径,在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 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主 要从建筑规划与设计,围护结构,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捉高总的能源利用效 率方面着手,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建 筑节能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中扮演着一个 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作者:李耀辉 工作单位:九江市中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五篇 一、桐城师专建筑节能现状调查 学校是属于人员密集型单位,夏季5、6月份,秋季9、10月份是学校用电和 用水高峰,供水供电压力大,常出现供水、供电设备损坏情况。而寒暑假期间, 能耗较小,只需基本的维持能源。2.师生节能意识薄,日常管理有待完善。学校 作为新升高校,在制度、管理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师生节能意识也比较单薄, 人走灯不灭,无人空调转、细水随便流等浪费现象较严重。3.原有建筑在规划设 计、施工建造上缺乏节能意识,节能效率低。4.供水供电设备不断老化。水电管 网设备老化现象严重,设施陈旧,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5.能源消耗的刚 性需求急剧增加。桐城师专2010年有在校学生3000人,2013年5227人,年平均增 长率30%以上,学校快速发展,人员增加,用电用水总量快速增长。6.用于建筑 节能的资金有限。作为新升高专学校,教学、科研、建设处处都需要资金,学校 办学经费紧张,能够用于建筑节能建设改造的资金十分有限。
二、因校制宜、多管齐下进行校园建筑节能 为将有限的节能资金用好用活,学校从多处着手,力求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和落脚点,做好校园建筑节能工作。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增强节能软实力 1.抓转变观念,树节能理念。桐城师专作为新升的高专学校,在转型期就 很重视校园的建筑节能工作,校领导从转变师生的观念入手抓节能工作,通过校 园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宣传画、温馨提示语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 引导学生正确地用能节能,让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理念深入师生人心,让节能成 为师生生活的一种习惯,力求形成人人讲节约,个个懂节能的氛围。2.健全节能 制度,强化节能管理。为把节能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注重完善一系列的节能制度, 多次派人到其他高校学习考察,引进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成熟的管理方法,用 能节能管理制度,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如《学生宿舍用电管理制度》、《空调 使用管理制度》、《教室、办公场所用电用水管理制度及标准》等一系列的用能 节能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用能节能实行细则,并实行目标责任制,根据“定 额用量,超标付费”的原则,将节电、节水的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师生,使节能工作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
(二)引进技术,购置设备,增强节能硬实力 作为新升高专学校的建筑节能工作起步晚,底子薄,节能经费短缺,但我 们不能因难为而不为,因缺钱而少为,为此学校因校制宜,创新思路,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进行了一系列的节能改造:
1.把校舍加固工程和建筑节能改造有机结合。桐城师专2012年利用暑假对 学校的树惠楼、居仁楼、三向学馆三栋学生宿舍进行了抗震加固,2013年暑假又 对学校的南教学楼、1号宿舍楼进行了抗震加固。在两次的抗震加固改造过程中, 校领导注重把校舍加固工程和建筑节能改造统筹考虑,同步实施。结合抗震加固, 将原有门窗全部更换为密封性好、低辐射节能型门窗;
在楼顶增设隔热设施,对 部分屋顶还进行绿化;
彻底改造了原有的供电线路,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将铝 芯线全部换成铜芯线,有效减少了线路电损;
为每个学生宿舍都安装了节能电表 和限流保险,将卫生间、楼道、走廊中的路灯全部换成声控的节能灯;
对供水管 网进行改造,有效地解决跑、冒、漏、滴等问题。
2.改造旧设备,实行技术节能。学校自升专后,逐年投入资金,进行了一 系列建筑节能改造。如:在学校的所有沟槽式公共卫生间安装了红外线智能节水 器170台,节水率达40%;
对学校自来水进水管网进行了扩容,在主管网使用变 频无塔供水系统,通过给管网直接加压,既减少供水能耗,又确保了高层供水;
对学生浴室进行了系列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将原有的大间分割成小的单间, 安装了智能控水系统,实行贴卡计时消费;
将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等公 共场所安装了声控式节能灯;
对学生食堂进行了升级改造,淘汰了能耗较大的老 旧设备和灶具,改原来烧灌装液化气为烧生物柴油,既废物利用,又节钱节能;
对学校的锅炉房进行了改造,将食堂的老式锅炉更换成节能型蒸汽锅炉,既满足 了学生数增多后对热水的需求,又节约了大量的燃煤。一系列的节能改造,既有 效地提升了我校后勤保障能力,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3.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积极筹建节能监管平台桐城师专升专后, 在校园建设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安徽省节能条例》、安 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 “安全、经济、美观、绿色、适用”的建设方针。在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墙体材料 节能设计、门窗节能设计、屋面节能设计和利用太阳能等方面都积极采用节能措 施[1],凡是不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一律不建或改建。如我校2010年新建的艺术系综合教学楼就大量采用了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建筑能耗与其他同类 教学楼相比,下降20%。同时我校正在积极筹建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准备对校园 内的教学、办公、住宿的所有场所进行全覆盖,全面实行末端监管,进一步提升 校园的建筑节能硬件水平。
(三)人机并重,创新方法,增强节能巧实力 1.把设备节能和管理节能相结合,提高节能效率。再好的机器设备都必须 由人员去管理和维护,如果只重视建和改,轻视管与用,那么就会出现节能设备 成摆设,费钱费力不节能现象。在对其他地区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极大地损害了师生对节能改造工作支持的积极性,影响了学校对节能投入资金的 使用力度。我校在吸取兄弟学校节能管理经验的情况下,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 硬策略,一方面把有限的节能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先考虑花钱少,见效快,节 能效率高的项目,如优先改造学生宿舍电路,为宿舍安装节能电表,改造锅炉房、 浴室,为公共厕所安装智能节水器等,后考虑那些投入资金大,见效慢的项目, 如校园节能平台建设。做到有轻又重,有急有缓;
另一方面,强化管理,每一项 节能设备都安排专人负责,加强检查和维护,对用能超标的部门和人员,及时收 取超标费用,保证各种设备运行效率最大化。2.把绿色建筑和绿色校园建设相结 合,降低节能成本。加强校园的绿化建设,科学合理调整校园建筑物的布局,其 实是一项高效、廉价、一举多得的节能工程。为了搞好“整治环境,节能减排, 绿化校园”工作,学校专门聘请了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多次来校实地考察, 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对能耗大,布局不合理的部分老建筑进行了拆除,将拆出 的空地进行绿化。对校园所有能够绿化的地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安排, 做到乔、灌、花、草相互配置,高、中、低立体绿化,同时还尝试在屋顶、立面、 公共构筑物的表面进行绿化,使校园绿化率达40%以上。校园大量的绿化美化, 有效地改善校园微环境,既让师生感到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温馨宜人,又能有 效降低热岛效应,夏天可节约30%左右的空调用能。
三、结语 桐城师专作为一所新升格的高专学校,在建筑节能方面,起步晚,底子薄, 节能经费不足,缺少节能经验,但我们决不“坐、等、靠”。我们立足于本校实际, 借鉴别校的经验,因校制宜,摸着石头过河,在校园建筑节能领域展开了一系列 的探索与实践,有成功,有失败,有收获,有困惑。现在,我们已初步摸索出一 套符合我校实际,行之有效的建筑节能方法,且已初见成效,但与兄弟高校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今后随着我校规模的扩大,新校区建设的启动,建筑节能工作任重道远,作为高校的一员,我们要加强学习,有义务、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节能 减排工作,创建节约型校园,让大学生们在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环境中接受教 育和熏陶。
本文作者:方铁桥 许仁峰 工作单位: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