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优秀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大学生“炫苦”现象的心理学归因》 【摘 要】本文所定义的“炫苦”现象是指行为者为了自我励志或利用 极端的炫耀行为来获得帮助以摆脱苦难境遇而产生的异常现象。辅导员在工作中 应当重视对此类问题的专业化思考和危机预警。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群体中“炫苦” 行为产生的影响,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该行为,得出非常规的印象管理、 社会舆论的偏向、对无助境遇的对抗、退行型防御机制的启动、对自身挫折感的 发泄等原因,为调控“炫苦”学生群体的心理、行为和有效开展辅导员工作提供参 考。

【关键词】“炫苦” 思想教育 心理学 归因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4810(2015)28-0147-02 一 大学生“炫苦”现象的概述 “炫苦”这个词语的最早出现是由一个展示自己吃苦的经历,曝光自己 的“艰苦生活”用来励志的留学生引起的。通过本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观察来 看,有较多学生,尤其是通过了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存在着在QQ、微信、 微博等网络上展示自身受到的辛苦遭遇的状况。人的每种行为都是有原因的,“炫 苦”这种行为的出现反常于中国人以往的行为模式,一改先前的“要面子”的特点, 有着复杂的原因。找到“炫苦”群体这种异常行为的原因,对于从根本上帮助这个 群体摆脱困境有关键作用。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分析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 从而做出判断,为自己的行为提供指导。社会心理学把这种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进行分析,进而推断其原因的过程称作归因。本文尝试对大学生中“炫苦”现象出 现的心理学原因做归因分析。

二 “炫苦”现象的心理学归因 1.非常规的印象管理 现在的社会越发地复杂,人们的某些行为更是越来越让人费解,大学生作为身处相对简单的社会环境中的群体,其行为中的典型群体行为症候群更值 得关注。正常情况下,社会人在社会交往中总是选择适合环境的衣着打扮和言语 举止,目的是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是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规 则。这种在社会交往中有意识地管理自己,来控制和影响他们对自己印象形成的 过程,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作印象管理与控制。正是因为印象管理的存在,人们在 交往中的行为才有章可循,才不至于太唐突。

再加上中国人有注重“脸面”文化的特点,容易产生过度的耻辱感、羞 愧感和社会焦虑。所以中国人习惯于遮掩自己贫穷、劣势的一面,否则就失了尊 严、丢了面子。当然,在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群体中,显露出自身劣势的一面也 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面向普通大众炫耀自己的“苦”,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难以理 解和接受的。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显现出自己可能给人留下负面印象的方面都 属于非常规的印象管理。

2.社会舆论的偏向 在“炫苦”行为发生之前,不论他们对自身行为结局的哪种预测,都少 不了感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这种情形在朋辈影响较大的高校中更加明显。社会 舆论是社会对个体行为和社会组织活动施加精神影响的手段,是道德关系和人际 关系的一种表现,对群体行为起着调剂、教育和管理的功能。社会舆论也是对人 们的个性、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耻辱心等施加强有力的心理影响的手段。

社会舆论以大家公认的道德标准和原则为基础,自愿维护社会生活中风俗习惯和 传统的人,就能获得社会舆论权威的维护。社会舆论伴随着“炫苦”现象的发生而 开始,部分学生的此种行为引起了周围师生对这种行为的议论,议论中还夹杂着 种种情绪表现。对于周围学生发生的炫耀困苦、艰难遭遇,甚至极端的因穷困而 丢弃尊严等行为,学校师生对此现象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会认为他们行为 败坏了社会风气令人感觉羞辱,但大部分人则会认为他们是值得理解和同情的。

这样使他们获得了社会舆论的支持和偏向,减轻了他们的羞耻感。

社会文化促使社会人的情绪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 适当地予以表达。对于“炫苦”群体来说,他们在行动之前一定也预想过自己的行 为将面临的评价和回应,他们应该是在权衡了利弊之后决定暴露自身的苦难和无 助,在生存需要满足不了的情况下,就不会去追求自尊和尊重的需要。

3.对无助境遇的对抗社会心理学中的对抗理论认为,人们试图保护和维持完成某些行为的 自由,特别是与一个人生存有关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是以个体的生存需要为出 发点的。“炫苦”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抗的动机,对经济困难家庭出身 的对抗,对生活中压力的对抗,甚至对命运的对抗等。在心理学理论中来讲,服 从群体或者从众行为,对于个体来说是种安全的选择,脱离群体或违背群体就要 冒一定的风险,但当个体受到的环境压力和生活影响时,这部分群体也可能采取 这种方式来引起大众的注意,以达到让更多人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苦难的目的, “炫苦”行为就是其中之一。“炫苦”学生在用大家不敢或不愿做的行为来警醒朋辈 群体,释放自身压力并引起同类人的共鸣。

4.退行型防御机制的启动 弗洛伊德认为健全的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他将人潜在的自 我即本我看作是先天恶的,是一种趋向于使人走向对抗而不是合作的力量。本我 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本我始终是无意识的。自我是永久 存在的,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 现实原则来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本我的对立面是超我,是人类心理 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 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罪恶感)。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 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的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 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可能是由防御机制中人格的退行引起的。人格的退行,表 现为超我对自我的约束力下降,最终造成理性或理智对本我实现方式约束的失效, 以至于使人的行为呈现出孩提时本能化的特征。孩提时,哭闹等方式能够引起父 母的注意,需要得到满足,发生人格退行的群体模仿幼年时候需求得到满足的方 法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炫苦”群体将自身的经历向大众展现,获得自身压力 的释放,行为过激时采取各类哗众的方式,丧失了正常人应有的理性和认知,情 形如同本我挣脱了自我和超我的控制而出现了人格的退行。同时这种极端的反常 行为亦能使观众对他们的态度由无视、冷落变为留意、分析、理解,最终获得帮 助以解决自身的问题。

5.对自身挫折感的发泄 苦难、困难、艰苦境遇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挫折,在思想不成熟的 在校大学生中尤为明显。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 ,遇到无法克服或自 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心理学中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人类的行为总 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 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产生了挫折,挫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炫苦” 行为就属于这部分学生群体对自身挫折感的宣泄。当个体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个 人会在情绪上表现抑郁、消极、愤懑等,挫折会使人产生反常行为。与上述的退 行机制相对的是挫折―攻击假说,认为挫折与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因果 关系:挫折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产生总是以某种形式的挫折存 在为先决条件。像社会上存在的裸走、闹事一类“炫苦”行为可以被定性为威胁社 会治安的攻击行为,目的行为的受阻引起挫折感,挫折感引起的攻击行为指向阻 碍其目标的人或者其他对象,指望通过这种攻击行为获得困难的解决。遭受苦难 折磨的群体,在挫折和压力下,会使身心产生不同的病变,如果主体缺乏足够的 认知能力或意志品质,很难以用理性反思的态度对自己遭受的苦难寻找解决的途 径,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抑郁,一蹶不振,甚至诱发神经性疾病。“炫苦”也是一种 对挫折感的宣泄,炫耀不是他们的目的,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工具,或者是一种 宣泄愤懑情绪的一种途径。积极励志的“炫苦”群体通过炫耀获得了关注,例如:
某学生在自己的网络空间晒出每天打工时数和手上因工作受的伤,在同学、朋友 们不同的评论声中,他们的挫败感可能会因为利于他的那些评论而减少或转换成 奋发的动力。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同情弱者的心理,“炫苦”者正是利用这种心 理获得自己的强大后盾,作为支撑自己和反抗阻碍他们达到目标的人的工具,最 终在外界的支持下摆脱苦难,获得额外的收获。

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炫苦”行为,这些行为有着不同的 行为背景,不管何种“炫苦”行为,“炫苦”不是他们的目的,只是达到自身目的的 一种工具,作为辅导员老师,了解具体行为的根本问题是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生 活困难或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本文对大学生“炫苦”这种行为方式的心理学归因, 为学生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提供参考,以期帮助同仁们迅速、准确地判断 和处理类似问题。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单身现象的心理学解析》 【摘 要】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单身现象进行案例解析,提出产生 单身的四种心理学因素:社会心理压力、完美主义倾向、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欠缺和对婚姻的恐惧,并对单身状态提出了三条建议:合理单身、成长单身和快乐 单身。

【关键词】单身现象;心理学解析;案例 单身现象在社会学界经常被关注,一些社会学家对此问题进行了解析, 并从人口学的角度提出了第三次单身浪潮、第四次单身浪潮的说法。从世界范围 内来看,许多发达国家也出现了大量的单身现象,单身现象的确已经成为社会学 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单身现象背后也有不可忽视的心理学因素,本文对 单身现象从个体的角度论述其心理成因。

对单身的界定,有学者提出真正意义上的单身者主要是指那些过了 “结婚适龄期”却仍处在未婚状态的男女两性。(范晓光、袁日华,2006)也有学者 提出单身类型分为“婚内单身”、“伪单身”(隐婚)、单身(从未结婚和离异) 几种, 其中的“婚内单身”和“伪单身”都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单身(杜双燕,2008),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增高,离异单身也成为单身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界定的单身为当前处在单身状态的未婚和离异个体。

1 单身现象的案例解析 1.1 社会心理压力导致单身 某男,31岁,老家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了近10 年,一直租房生活,月收入三千多,还要节省部分出来赡养家中老父老母。也谈 过几个女朋友,可是一到谈婚论嫁,就面临着房子、车子一大堆现实问题无法解 决。

有的社会学家认为市场经济的因素会影响人们做出单身的选择,尤其 会影响女性对婚姻的影响(黄碧祺,2012),事实上,经济因素的背后仍然是和心 理因素结合才会产生效应,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没有房子车子的情况下仍 然会选择婚姻。因此在这类现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社会文化的 角度去看,金钱价值观的影响是其一,当我们随机问大家最需要什么,首先是钱。

大家都需要这个东西,当然个人也无法逃离整个大环境;同时,中国人在意房子, 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房子带给人的是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是 年轻人的从众心理产生的过度需要,超过婚姻本身的承载。婚姻的本质是心与心 的相处,基础是情感。在爱情与婚姻构成的要素中,情感还是排在第一位的,不可本末倒置。追求物质本身无可厚非,但过度了就超过边界。只要基本的物质需 要达到后,就可以考虑结婚,而且物质在婚后还可以两人共同创造,这更有利于 情感的成长。物质条件可以在婚后创造,如果情感的基础不牢,在婚后再去创造 就比较难。

1.2 完美主义倾向导致单身 某女,33岁,知识女性,学时曾经有一个富裕的男友,各方面都不错, 因为自己坚持读研,不愿结婚,最终两人选择分手。参加工作后,也经人介绍认 识了一些朋友,可是自己总觉得不适合,要不条件不高,要不素质不行,比自己 的前男友差多了。加上自己工作比较忙,这样拖来拖去,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就蹉 跎了,一转眼已经三十多岁的了,自己还是单身。

在这类案例中,我们看到个体的人格类型倾向于完美主义,追求完美 的近义词叫过分挑剔,总是不满意,总是患得患失。这类人格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活在自我世界与标准中,当外在的客观条件发生改变时,我们内心的标准还没有 改变,还在跟以前比较。就象很多优秀的单身一样,总是以自己年轻时候的标准 去选择,不愿意面对现实。

1.3 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欠缺导致单身 某男,今年33岁,10年前大学毕业后留在重庆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现在是公司主管。因为幽默风趣、口才俱佳,他像一只花蝴蝶般穿行于艳丽的花 丛中,周旋于许多优秀的单身女性之间并游刃有余而自动选择保持单身的状态。

他的心声是――“我有很多女朋友,每一个都有各自的优点,也各有缺点。我就 是享受她们的优点。他对这种幸福生活乐此不彼,不愿意选择一颗树木而失去一 片森林。

在这类案例中,个体不愿意走进婚姻建立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恋爱 讲感觉,婚姻是相处,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讲的“花心男”,不愿意走进婚姻是不 愿意承担责任。特别是80后的独身子女占多,在成长过程中挫折的训练与经历少, 很多人的内心还没有担当与面对的勇气。其实在表面的光鲜背后,内心深处还是 比较孤独的,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不愿意去付出与行动。

1.4 对婚姻的恐惧导致单身 某女,34岁,公务员,她在20出头的时候也曾经有个很相爱的对象,在快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因为恐婚选择了分手。她说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我对 婚姻有种恐惧感。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为了一点小事都会吵得鸡犬不宁。在 我12岁的时候他们离婚了,妈妈一直在我面前说父亲的各种不好,这让我从小就 对婚姻有些排斥。后来也谈过好几个男朋友,但没有一个能让我对婚姻产生憧憬 感。我并不是玩弄感情,每次恋爱都陷得很深,但当对方提出结婚时,我就不由 自主地后退,并强烈反对。最终,我和他们都一一分开了,每到过年过节看到别 人的阖家团圆更映衬着自己的冷清凄凉,心里也很不好受。

另一位女士,今年40岁,26岁结的婚,婚后两人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 这种状态持续4年后,两人终于结束了婚姻,离婚的时候坚信是老公的错。过了 不久,谈了一个男朋友,两人好了一段时间,后又因为性格原因分手了。何女士 很伤心,怎么自己命这么不好,尽是遇到些不好的人。自己都是正确的,没有错, 可受伤的总是自己。

这两类情况均为婚姻恐惧症。主要是对婚后生活相处的担心害怕,四 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离婚的经历让她有了“家庭是要分裂 的”,“两性关系是不可靠的”等诸多来自原生家庭的决断,让她很害怕重新导演 父母的悲剧。第二是自己情感创伤的经历导致。婚姻可以让人变成天使,也可以 让人成为魔鬼。一段创伤的经历有时让人很难忘记,有的直到终身,因为情感的 创伤是最深的。也许婚姻是美好的,可是如果再受伤,自己宁可不要这份美好, 宁可孤单寂寞,这是大多数人的心声。第三是对于婚姻中问题的出现,没有从客 观的角度去看待处理,过分强调对与错,过分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婚姻,这样,自 己总是没有错。可是,也许你都是对的,你赢得了道理却输了感情。所以婚姻不 是过分讲对错的地方。四是对婚姻动机的害怕。这主要是针对条件好的男女,担 心对方是冲着自己的物质与金钱来的。因为这种情况不少,所以财富变成一种负 担,财富成为一种罪过。

2 对单身人群的建议 单身之所以成为一个受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关注的现象,说明单身现 象不适合社会主流文化,也不适合人性的需要。从人字来看,就需要两个人在一 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撑。特别是在中国人眼里,结婚是人生的必须,有一个家。

单身代表一种残缺,单个人不成为一个家。要解决单身问题,让单身不成为一个 问题,个人认为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2.1 合理单身合理单身主要针对不想结婚,但又迫于外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找 一个人在一起,甚至出现过年租男友女友回家的现象。很多人就是这样,自己并 不喜欢,可是没办法,这样违背自己意愿的告别单身其实是一种痛苦。所以社会 也需要能接纳单身一族,给他们这个群体一个空间,特别是一个理解的空间、成 长的空间。现在单身的人越来越多,其实大家也慢慢接受了。只是做为单身人自 己,要有这种观念,单身也是合理的,单身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不要有更多的 内心冲突,不要觉得单身就是失败的代名词。如果觉得自己什么都经历过了,一 个人的生活也很好,就坚持下去吧。过分在意别人,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

2.2 成长单身 找到一个爱的人,走向婚姻与家庭,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所以大多数 单身是结婚前的一个准备阶段,既然是准备阶段,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 物质条件上的准备;二是要不断地成长自己、完善个性,心理上准备。这里分为 三个层面的人群:一是未婚的年轻人;二是选择有冲突的大龄青年;三是对于婚姻 恐惧的男女。

――对于未婚的年轻人,首先面临的是生存与创业,特别是在社会竞 争激烈的今天,这个时间段的主要精力就是创业与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一 方面为进入婚姻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自己的人格相对成熟,目标相 对清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选择什么,这样进入婚姻就不会盲目和盲从。不要 利用婚姻走所谓的成功捷径,到最终你还是要重头再来。也不要过分抱怨社会对 物质的需求,过分愤恨社会的价值取向,从我做起,不要乞求别人标准的降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同时,要在单身阶段做好婚 姻家庭方面知识的学习,需要对未来的家庭角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适应,这方 面我们以前的老师没有教过,所以要去学习。

――对于选择有冲突的大龄青年,之所以迟迟没有结婚,一方面是因 为创业错过了最佳时间,另一方面是内心完美的个性。所以呢,我们需要回到现 实中,创业给我们带来了事业的成功,也让我们更加成熟,我们今天的选择为时 并不晚。关键是对待选择的态度,现在的社会选择太多,如果你心中坚持更好, 你永远找不到最好的。所以这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自我人格的成长过 程。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抛弃的过程,看看自己完美追求的背后是什么,在 意什么。看看自己是选择成功的婚姻还是选择成功的伴侣,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 在一起不适合。如果是选择对方,则忽视自己;如果是选择婚姻,则会把两个人放在婚姻之中。当然还有逃避的个性,不敢去承担。这种个性的人在心理发展阶 段还处于一种儿童的状态,以儿童的心态、成人的身体与人交往,这也是需要成 长的。当你成长了,你的选择答案自动呈现;当你成长了,幸福就会向你招手, 不在乎你有多少岁。六十岁,你还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爱人。

――对于婚姻恐惧,如果是在原生家庭中感觉到的,则需要从内心潜 意识去修复,要重构对婚姻家庭的认识。当你的思维观点是负性的,你会收集所 有证据去证明你观点的正确性,这叫注意力等于结果。

对于在婚姻中有过创伤经历的男女,痛苦让人难受,但不是沉迷于痛 苦,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痛苦是人生的财富,没有体验过痛苦怎么知 道我们想要什么呢!痛苦会让我们去反思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去明白。要去觉 察自己,要增强自己内心的承受力,要降低对婚姻的预期,要增加内在的安全感。

而不是抱怨,不是一直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当你以受害者的心态去看待,所有人 都是可怕的,不安全的。

对于条件好的男女,不要过分去怀疑别人跟你接触的动机,自我保护 不要太强。因为我们的婚姻法已经对我们的财富进行了保护,你需要以一种平常 心、平等的方式去交往。

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合理看待婚前婚后的变化,合理看待恋爱与婚 姻的区别,恋爱是感觉的舞蹈,婚姻是相处的艺术。当你了解了,你就会有接受 差异的心理准备,并做出合理的心理调整。

2.3 快乐单身 大家谈论得多的单身一般都有特指,主要是指要结婚而没有结婚的人, 或者离婚没有再婚的人,年轻人不在此列。作为已在单身状态下的男女,每个人 赋于这个词的意义不同,感受会有不同。自由、潇洒、可以随性而为等,我们感 受到的是积极向上、阳光;孤单、孤寂、无依无靠等,我们感受到的是消极的情 绪。怎么样去感觉,取决于个人心态。不想结婚的,就享受独身的快乐,安排好 自己的生活,高品质去享受。以后准备结婚,首先也要让自己快乐起来,自己给 自己力量,而不是希望别人给自己带来快乐,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未来那个人身 上。因为一个人只有自己快乐,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才能给婚姻中的两个人带 来快乐。如果你还带着创伤,希望通过新的婚姻来医治,这本身就不公平。所以, 离婚的男女最好不要在过短的时间内进入一段新的恋情,更要慎重闪婚,因为这个时候还处于不理智的状态。好好思考一下,修复好自己的内心再去对生活重新 作出选择,才是对自己和别人都负责的态度。

3 结语 单身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状态和阶段,没有好与坏的分别,也没有对 与错的划分,重要的是个体对此状态的自我接纳如何。如果自我能够很好地接受 单身的生活状态,单身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如果自我对单身状态存在内心冲突, 则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内心,提升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