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论文 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论文

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论文 论文摘要 税收是每个阶段必不可少的聚财方式,只不过是在不同的社会阶段采取的 聚财方式有所不同(从奴隶社会的劳役形式,到封建社会的实物形式,以致到当 今社会的货币形式),在以往的社会形态中,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税收”二字, 但从根本上来说,与现行的税收相差无几。每个社会阶段为了更好地维持国家这 个庞大的机器的正常运转,都在不断地苦心探讨和筹划更优化的聚财方式和手段。

从这一点来看,税收制度是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的,并非已成定局一成不变。

税收虽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国家存在的必然产物,但税收还必须顺从 和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多种 所有制经济成分,为使国家机器良性运转,无论是税收制度还是管理手段,都应 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虽然九届人大常委会 在2001年4月审议并通过了新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对1992年9月颁布实施 的原征管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实际工作当中,又出 现了一些新的和纰漏,根据本人经验的积累和看法,现对税收征管制度方面存在 的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的观点,与大家进行讨论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是一部 有关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法。本文对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形成、现状和 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如何完善现行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 观点。

关键词:税收法律制度完善 税收征收管理,指国家征税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 照统一的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组织入库的一种行政活动, 是国家将税收政策贯彻到每一个纳税人,有效地组织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的 一系列活动。这个活动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行政执法过程。因此,税收征纳各方只 有按照法定的方式、和步骤来进行自己的征纳税活动,依法行使征税权力和履行 纳税义务,才能形成规范、有序的征纳关系和良好的税收征纳环境。近年来,我 国十分重视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国务院领导提出了“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 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治税方针,把加强征管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保障 新税制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工作,适应加入WTO和推进依 法治税的需要,必须对我国现行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构建 统一、公正、效率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律体系,为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和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以充分发挥税收在组织收入、调节 经济中的职能作用。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我国正在积极建立统 一、公平、法治、开放的税制。

一、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形成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是随着新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而逐步形 成的。依据税收征管的立法情况,可以把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86年4月21日。为了 统一全国财经政策,前政务院于1950年1月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统一的 税收法规,即《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由于当时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税收的宏观调控和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被忽视,税收法制不健全,有关 税收征收管理的规定分散在各个税收法规之中。《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是一部综 合性的税收法规,它在规定了实体问题的同时,还规定了高度统一的税收管理体 制,即税收立法权和税种的开征、停征、税目与税率增减调整的权力都归中央, 因此,《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是一部“实体”与“程序”规范不分的法规。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自1986年4月21日至1992年12月31日。为了改变税收 征管制度分散、混合、不规范的状况,适应当时正在进行的税制改革,1986 年4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暂 行条例》的颁布,对于促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监督管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起 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开始单独立法,初步实现了税收 征管制度的统一化和法制化.开始走向统一立法的阶段。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自1993年1月1日起至2001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 收征收管理法》正式实施。1992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于1993年1月1日起施行,1995年2月 28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个别条款作了修改。这是我国在税收方 面由部门规章上升到法律程序的,调整税收征纳程序关系的第一部法律,也是税 务机关进行税收征收管理最基本的法律依据。为了保证《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 效实施,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颁布了《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发票管理办法》、《税务稽查工作 报告制度》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颁布与实施,使税收征管的各个 方面和环节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我国税收征管工作开始步入法治化轨道。但是,由于的局限性,这部第一部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税收征管基本法还存在一定 的缺陷:一是从政府对纳税人管理的角度考虑多;
二是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和 管理行为没有约束;
三是很少考虑纳税人的合法权利;
四是国家税款优先的地位 没有明确等。

第四阶段:这一阶段自2001年5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 理法》正式实施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修订案,经九届全 国人大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01年5月1日正式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依法治税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 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作为税收领域的基本法律,不可能 对每件事都规定的十分具体,同时由于税收征管的涉及面很广,业务量很大,复 杂程度高,使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许多原则性法律规定,由 于缺乏必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具体规定而难以落实,2002年9月7日,新修订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经国务院总理签发第362号国务院令颁 布,并于2002年10月15日正式施行。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推进了 我国税收征管的法制化进程。标志着我国的税收立法正在逐步走向完善。

二、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特点 1、建立了税收征管法律体系。1993年《税收征收管理法》通过后,国家 和各地方又相继制定了与征管法配套实施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从而大体 形成了以税收征收管理法为“母法”,以税收征收管理各专门法和单行法为重要组 成部分的税收征管法律框架。表现在:制定了《税收征收管理法》(1992年)、 《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税收征管业务规程》、《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 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组 建在各地的直属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局实施意见的通知》(1993年)、《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范围意见的 通知》(1996年)、制定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1998年)、《发 票管理办法》(财政部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于加强依法治税严格税收 管理权限的通知》(国务院1998年)、《行政处罚法》(1996年),《税务稽查 工作规程》(国家税务总局1995年)、《行政诉讼法》(1989年)、《国家赔偿 法》(1994年)、《行政复议法》(1999年)。另外1997年通过的新《刑法》中 专门涉及税收犯罪的就有14个条文,并在第三章第六节中单独规定了“危害税收 征管罪”等。2001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2002年新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实施后,国家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法律法规,如《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国 税发[2001]137号)及《关于全面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决定》(国税发 [2001]125号)等等。

2、在税收征纳过程中,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征纳程序必须在法律上作 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坚持依法征管原则,就明确要求有关税收征管的规则必须 由国家的法律加以确定,要提高税收征管的立法层次。因此,在2001年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条中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 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法律授权国务院制定的,依照国务院制 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这就形成了我国集中统一的税收立法权体制。明确 了我国的税收立法权。

3、根据新时期税收征收管理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为税务执法人员设定了必要的税务行政执法权。如:税务机关有采取税收保全措 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权力,但同时也设定了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的条件。

强调税务机关在实施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以及进行税务检查时,必须严 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手续。并且对税务人员滥用职权(如对纳税人重 复检查、处罚、随意核定税额、收人情税、关系税;
任务吃紧时收过头税、寅吃 卯粮,任务松时设立过渡帐户、延压税款),违反法定程序(如随意增减执法环节、 违反法定时限),行政不作为(对法律规定的职责不履行和消极履行:如不按规定发 售发票、不按规定为纳税人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不按规定进行减免税的 审批、不按规定为纳税人审批延期申报、税款缓缴),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 务人的,要给予行政处分等。

4、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必要的保护。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在规定了税 务机关的征税权力和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时,也明确了纳税人享有的合法权益。主 要表现在:第一,规定了税款延期缴纳制度。第二,建立了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不 当造成纳税人损失的赔偿制度。第三,延长了纳税人申请退税的法定期间。第四, 赋予了纳税人对复议的选择权等。

5、建立了税收责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偷税、抗税、骗税、欠税及偷税罪等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构 成要件和处罚标准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三、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随着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虽然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在2001年5月1日实施,但税务人员 特别是一线的征管人员在日常的征管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不容操作的新情况、新 问题,这说明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在税收保全措施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赋予了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 权力,但是我觉得有关法律规定的过于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很难操作,以致成为 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条文。税收保全措施是一项由税务机关实施的行政强制措 施,是指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或某种客观原因,可能致使以后的税款不 能征收或难以保证。税务机关依法采取的限制纳税人处理或转移商品、货物或其 他财产的措施。它有两种程序: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简易程序是根据《征管法》 第三十七条规定,适应于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 时经营的纳税人;
一般程序是根据《征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适应于从事生产 经营的纳税人;
另外,《征管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在进行税务检查时 也可以采取该项保全措施。并且规定“个人极其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 用品,不在税收保全范围之内”。

从上面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一是采取税收保全的涉及面不全,它的适用 对象仅限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而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负有代扣代缴 或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缴或少缴已经代扣、代收的税款的却被排除在税 收保全措施之外。二是公民个人的财产和公司的财产都受法律保护,从事生产经 营的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和个人合伙企业,他们的业主以个人的全 部财产对外承担无限责任,他们的财产和利益却没有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违背 了公平原则。三是税务机关在使用简易程序处理问题时的前提条件是核定应纳税 款,责令缴纳而纳税人不缴的,这里的责令缴纳有没有时间限制,应该是立即缴 纳还是给予一定的时间,《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而这个责 令的时间是确定纳税人“不缴纳”行为的认定和是否采取税收保全的重要依据。责 令立即缴纳的,只要纳税人不能当场缴纳,无论什么原因,税务机关都可以当场 采取税收保全,这样就给税务机关执法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其合理性值 得怀疑。四是税收保全的执法方式有失公平。税收保全措施的简易程序适用于未 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一般程序适用于已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管理 的纳税人,简易程序的执行方式仅限于扣押商品、货物,而一般程序不仅可以扣押商品、货物而且还可以冻结存款和扣押查封其他财产,显然一般程序比简易程 序严厉。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性原则。

2、纳税人的纳税担保方面: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纳税担保的形式 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明确了我国纳税担保可以采取纳税保证人和由纳税人或第三 人以其未设置或者未全部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提供担保的形式,但是在的税务实 践中,客观的讲,纳税担保使用的并不多,有的税务机关甚至说从来都没有使用 过,这也说明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我国的纳税担保制度在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 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采取税务行政复议之前,如何提起纳税担保。我国在税务行政复议 和税务行政诉讼时采取的是”先缴清税款、滞纳金,才能进行复议“的行政复议和 行政诉讼制度,实际生活中,很多本应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案件,因为 纳税人的传统观念,认为既然钱已经缴给税务机关,再跟税务机关“打官司”也就 没有实际意义了,况且以后还要和税务机关打交道,怕以后和税务机关的关系不 好相处,或者是纳税人根本无力缴纳税款,因此,面临诸多的困难,使纳税人最 终放弃了诉讼权利。另外,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 条规定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可以在税务行政复议前以提供纳税担 保的形式,然后提起税务行政复议的权利,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实施细则》第六十一、六十二条又规定纳税人、纳税担保人只是有提出纳税担保 的权利,至于是否采用则是由税务机关来决定,并且法律也没有对纳税担保规定 具体的审查标准。所以,即使纳税人提出纳税担保,税务机关也不一定同意。二 是在纳税担保中,没有考虑在履行纳税担保期到来之前,一旦纳税担保人发生意 外或担保能力下降、所提供担保的财产变现价值明显减少,以致到税款的征收时 怎样应对。三是纳税担保人在为担保人缴纳了税款后,应当享有向纳税人追偿的 权利,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并没有对纳税担保人的基本追 偿权利进行规定,这就是过多的强调国家的税收征管而忽略了纳税担保人的权利。

3、在支付有关的涉税手续费方面:
《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 为扣缴义务人”,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条则规定:“税务 机关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手续费”。实行支付手续费是对代 扣代收人的劳动给予的报酬。但是,随着经济体制和有关财税政策的调整,使我们基层的税务机关在对个人所得税日常管理和对扣缴义务人如何支付手续费方 面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2002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文仅对企业所得税、个 人所得税实行中央60%、地方40%共享作了进一步明确,但“两税”分成实施几年 来至今对手续费的支付义务仍没有明确规定,所有的扣缴手续费全部是有区县级 财政负担,这样既不现实,又不合理。并且由于经济的增长,个人所得税在国民 收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如何支付手续费的问题就摆在税务部门的面 前,手续费的不到位,不仅挫伤了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积极性,影 响了税收征收管理的质量,而且也保证不了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

4、税收征管的基础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税务管理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表现在:第一,税务登记在法律上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由于是市场经济,人们 的经营方式很是灵活,不少经营户因为经营范围,经营地点以及经营策略的原因, 抱有试试看的态度,不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或暂时不做税务登记.而作为税 务部门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的阻止这种现象的存在,漏征漏管现象比较 严重。第二,税务登记与纳税人银行存款之间衔接不够,不少纳税人在银行多头 存款,虽然《征管法》规定了持税务登记证在银行或其他机构开立基本存款帐户, 但现在实际情况则是纳税人先用税务登记证在银行开设一个基本的存款帐户,然 后在以后的时间里,企业则以各种名义在银行开设多个帐户,或在多个金融部门开 设帐户,还有一些私营独资企业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设帐户用于经营的现象也很 普遍,这就造成税务机关难以掌握纳税人应税经营情况。第三,现有的发票管理 规范不够健全,违反发票管理的处罚措施还很笼统,还有待做进一步的完善。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1、在如何保证税收保全措施的公平合理方面,我觉得税收保全措施应该 适用于所有的纳税人,包括对扣缴义务人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如果这 样的话,对公民和个人的财产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可能会引起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 情况发生,对社会稳定不利,这就应该要求对税收保全措施规定更加严格的程序。

另外要对采取实施税收保全的条件作出具体的规定,责令缴纳的时限应有明确的 规定。建议对各类纳税人都适用同样的税收保全执行方式,以体现法律的公平原 则。

2、在纳税担保上,法律既然给纳税担保人有提出纳税担保的权利,就应 该从保护纳税人、纳税担保人的利益出发,建议规定如果没有明确的反对理由, 则税务机关不得拒绝纳税人、纳税担保人提出的担保要求。再者为了保证税款的 足额缴纳,税务机关可以要求提供担保人增加担保、变更担保人,也可以以金钱来充抵其应纳税款,在纳税担保人应该享有的追偿权上,税务机关应当考虑他们 的权利。因此,我国有必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增加纳税担 保变更和纳税担保人在承担了纳税人的税款缴纳义务后,有权行使向纳税人追偿 的权利的规定。

3、在支付有关的涉税手续费方面,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对 代扣代缴范围内的个人所得税等,因财政体制变化而划分了各级次的分享比例的, 其手续费也应由分享收入级次的财政承担相应的手续费支付义务,或在与基层财 政年终决算中做必要的调整解决,同时也要加强对扣缴义务人支付手续费的管理 和监督,提高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人的积极性。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4、在税收征管的基础管理上,建议提高税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修养,继 续加强税法宣传的力度,加强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税务机关在办理税务登记上 的配合;
加强税务登记和银行部门的衔接,控制私人帐户参与企业经营。继续加 强发票管理,加大对违反发票管理行为的处罚力度,运用发票管理手段,制裁税 收违法行为。

总之,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是税收程序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 管理法》中虽然对税务行政执法程序有了明确的规定,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经济的超速发展,对于税务行政执法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因此,加强税收征管 立法,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相符合的税收征管法体系,进一步 完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是税收法制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资料:
[1]金人庆,《人民日报》,2000年4月20日。

[2]李林军:《税收执法责任制与适用》第三页. [3]参见张守文:《论税收法定主义》,《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4]王锡锌:《行政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8月版。

[5]刘剑文:《税务研究》2000年第6期。

[6]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