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良心论文
教师的教育良心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良心恪尽职守道德修养 论文摘要: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师 个体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内在的天平,是教师在精神上抵制错误的道德动机,选 择正确道德行为的调节器。教育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律”,有其自身内涵与特点,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其特殊意义。教育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社 会和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取决于教师将一定社会对从教者的道德 要求,由“他律”变为“自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理念和课程体系的彻底变革。而课程改革 与教师的关系相当密切,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的道德素养、业务素质的 高低将直接影响本次课程改革的成败。可以说,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 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个教师都将在这场改革中被重新“洗牌”,也必 须在这场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应,在改革中促进自己的发展,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型 公民,而新型公民素质发展的核心在于“品德”。因此,新时期不仅要注重德育工 作的实效性,更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 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素 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 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关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关心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是“人师”。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重要的 专业素质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内在的天平,是教师 对自己是否履行了道德责任和对自己的教育言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和监督, 是教师在精神上抵制错误道德动机,选择正确道德行为的调节器。教师的良心, 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存在于教师内心的自我道德信念和要求。具有了职业良心, 就能够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违犯职业道德的任何邪念。
一、教育良心的内涵与特点 1.教育良心内涵。教育良心可以表现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其主要内涵,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首先“恪尽职守” 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作责任和纪律的要求。教育工作中的“恪尽职守”表现为两条, 第一条要求教师应当遵守工作纪律,按照社会和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尽职尽责。
如,认真备课、上课,遵守工作时间及其他工作规范等等。第二条是要求教师不 能误人子弟,要尽全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受到职业良心的谴责。
其次“,自觉工作”的要求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一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个 体和自由的特性。“慎独”的美德十分重要。因为教师的工作多数情况下都是无人 监督的。虽然有教育对象的面对,但学生往往没有全面监督教师工作及其质量的 能力。二是教师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没有边界和限度。
如教师不仅要完成校内的工作,还应当与家长、社区等方面建立教育联系。
这一联系需要教师大量的精力上的投入,怎样才算践行了使命,我们无法有明确 的界定。再次,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 魂,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 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而且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 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 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观念转化为外在行动的具体而细微的实践 过程,赞扬、褒奖包含着爱;
批评、处分也体现着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 一形式多样,他渗透于学校工作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教师良 心的上述三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教师与社会、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学生的道德关 系。这三个方面的联系是,它们共同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义务意识、 情感等等。教师的良心与教育事业有必然的联系2.教师良心的特点。首先、层次 性高,所谓层次性高指由于教师劳动的崇高性质,以及教师本人往往对这一崇高 职业及其要求有较高的自觉,所以教师良心在境界上高于一般的职业良心。一是 现代教师经过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都有较高的对于教育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二 是教育良心的调整范围广泛,要求较高。如,教师的言谈举止,必须力求反映较 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否则就不是足以垂范于学生。其次,教育性强。所谓教育 性强指教师良心的榜样作用和判断教育良心的最终标准是看良心是否真正符合 教育事业的要求。检验教师良心的最终标准当然只能看良心之外所做的判断是否 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二、教育良心的意义 1.良心对教育工作质量的促进作用。教师的职业良心对教育行为的调空作 用表现在教育过程的全部环节中。在教育工作开始之前,教师的良心会行使对准备采取的教育行为的“预审权”。教师的良心会问教师自己“:这样的行为合适 吗?”“这样的行为有益于学生吗?”“他会受到伤害吗?”等等。在实际教育过程 中,教师的良心则会努力行使“监察权”,它会提问“:预期的行为有应有的效果 吗?”如果没有,良心会引导教师采取措施上的调整。教育活动结束,良心会行 使“鉴定权”。教育良心对特定教育性或褒或贬,教师也就或者自豪,或者忏悔。
教育良心因此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最好的导师或学校。
2.教育良心对于职业生活的精神意义。教师的职业良心实际上意味着一种 自我评价机制的存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常常会遇到社会、学校、同事甚至学生 的不公正的对待,会面临许多矛盾。教师的职业良心一方面抚慰自己,对自己职 业生活作出公正的评判;
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即使是遇到较大的委屈时依然能够 按照职业良心的指示行事,做到所谓的“事业为重”。所以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 精神人格的保护神,是教师鞠躬尽瘁,积极耕耘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三、教育良心的形成与修养 1.社会状况对良心形成的作用。一个正义较多、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会 自然对每一位社会成员的职业道德提供涵养上的环境和舆论上的保证,从而有利 于职业良心的形成。一个对教师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给予恰当的尊重,一个人人 恪尽职守的社会氛围,显然也是有利于教师形成较高水平的职业良心。
2.教师的同济群体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实际上良心的形 成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俗的传承。教师对教育道德关系和道德要求的认知大量是 通过工作环境的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去获得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教师 同济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道德传统的质量较低,当然不利于教师的职业良心的 形成与提高。
3.教育对象以舆论的形式对教师良心形成的影响。由于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教师劳动的价值必须在教育对象上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赞扬或蔑视、批评对 教师的道德行为会起非常大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最终会影响教师职业良心的形 成。一个善于修养的教师肯定会以“学生”为鉴。
4.教师自我修养对教育良心形成的作用。首先,要慎独,这是一种比较高 级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师德修养的一种极高境界,是教师良心的保证。慎独指 的是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且难以被别人发现的情况下, 依然能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不做任何坏事。教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拥有独立地选择工作方式的权力。我们教师怎样对 待每一天的教学劳动,以怎样的态度备课,是否公正地给学生评分等等,这许多 工作往往是没有外界监督或难以监督的。因此可以说,教师能否做到“慎独”,直 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和学生进步。教师如何“慎其独”呢?一是在“隐”处着眼。要求 教师把着眼点放到自己的思想深处,去寻找最隐藏的角落里的不良思想和动机。
二是要求教师无论在何种场合,都坚持一种应有的表现,人前人后一个样。三是 在“微”处着手。古语云“积小善而成大德”“,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进行师德修 养,要从小处起步,防微杜渐,不放过自己每一点有损教师形象的言行。其次, 每日三省。内省作为道德修养的方法源远流长。曾子则称“: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的修养方法为我们今天所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和自我 思想斗争。比如,要求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自己是否杜绝了随手扔粉 笔头;
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不乱扔果皮、纸 屑?每日三省,有两种途径:一是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改正。二是对照别人,反省 自我。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去学习,发现别人的缺点,应该对照反省自己“,有 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