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诠释_会计电算化的课程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诠释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诠释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教学;
探讨 提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 实践,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实行模块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 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深化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培养和 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是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型 学科,实践性极强。财政部早在1994年5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 化事业意见》中就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 化。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得到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在 各个单位普及,社会需要大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会 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熟练掌握财务软 件操作方法,增加职业判断能力,提升自己专业竞争能力,以满足本专业岗位的 人才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性。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通多学科相关理论的 课程,包括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会计学知识以基础会计、财 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 算机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内容。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学生既要掌握会计 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都应该是在相关课程开设完毕 后才开设,或且至少是在学完基础会计和计算机基础后才开设。

(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 而且要掌握实际的上机操作即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上 机练习才能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技 能两者并重,即理论知识占一半的课时,上机操作占一半的课时,只有这样才能 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能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整套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

而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从填制记账凭证、 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是一系列连贯的流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学习,更要培 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连贯意识、做好各个功能模块训练的备份工作,将一系列工 作流程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场所限制,教学设备不足。大部分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与其 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一样安排在通用的机房。不能保证一人一机固定使用,尽管 每次上课学生都自带软盘备份,但部分学生的文件经常丢失,无法完成会计电算 化的正常训练。因为会计电算化教学不像其他专业可以每节课完成一个训练,而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步数据丢失,下一步就无法继续进行。

影响了教学进度。

(二)教学版财务软件有待升级。2007年1月1日财务部颁布了38个新的会 计准则,会计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可目前所用的教学版软件大部分是2006 年以前制作的,所用的会计科目和会计编码是旧版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软件版 本严重滞后,使得实训能力、实训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使用 这类软件作为教学软件,造成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已成为培养 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严重阻碍。

(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会计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 大部分学习积极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 机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一旦发现问题。大多会停止训练,抄袭现象严重,个别 会向老师求助,一个班通常只有1/2能独立完成练习,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 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

//www.gwyOO.com (四)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效果欠佳。会计电算化 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教师既掌握会计知识、管理 知识,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的 原来是学会计专业的,他们会计业务处理较为熟练,但计算机知识水平有限,对 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管理、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经常力不从心,有的学计算 机专业的教师,对整个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较为得心应手,但会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
刚从学校毕业的老师可能会计理论功底较 扎实,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也熟练,但无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经验及组织教学的 能力,以上原因均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四、改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途径 (一)建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数,设 计成标准的网络教室,保证每人一台电脑,把教室内的电脑联网,建立一个模拟 企业真实经营环境下的网络财务机房,适应高层次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要求。在配 备硬件和应用软件系统时,要考虑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此过 程中,可以与大型的管理软件公司合作,让对方给出专业的设计意见。购买正版 财务软件,由其提供先进的实训教学所用的财务软件和技术服务与指导,并随着 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升级及时更新;
同时,可与其合作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业务。

(二)采用模块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整体的把握。教师以一个会 计期间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传递程序作为讲解对象, 把理论内容分类成模块形式。如:初始设置、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 统、报表系统等模块,分类讲解,把每一模块所对应的实际操作讲解清楚,使学 生弄通弄懂。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会计电算化要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实现 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操作水平。如,对工资模块系 统的学习,先讲解该模块的操作流程:1、建立工资管理账套,对工资管理系统 进行初始设置,包括工资项目设置、人员类别设置等;
2、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 务处理,包括计算公式设置、工资数据的录入等;
3、工资管理系统月末处理:
包括工资分配等。其次,按这一步骤实际操作给学生看,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 作一遍,老师在旁边辅导,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经 验和规律,让学生熟练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实际操作。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全方位 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职能岗位等。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可根据手工操作环境 下所完成的会计资料,在指定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软件或金蝶软件)环境下重新 进行计算机模拟操作,完成记账凭证的输入、账簿数据的生成、记账凭证、总账、 明细账的查询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打印账簿、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

让学生从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模拟实训中体会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不同,感 受会计电算化的快捷优势,同时掌握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方法。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成绩考核方案。目前,学校的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成绩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这对有上机 实践操作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不合适。会计电算化考核的是学生掌握财务软件处理 实际经济业务的能力,应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单纯以期末理论 考试结果为主,考核成绩应包括实训操作和理论考试两个方面。具体做法是:期 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实训操作成绩占60%,实训操作成绩又分为平时实训占 30%,期末上机考试占30%。平时实训包括考勤、纪律、上机作业是否按实训要 求和进度进行、实训过程操作的正确性等。采取现场打分。期末的理论考试和上 机考试要结合社会职业资格认定,即以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代替本课程的期末 考试,实现考试和认证的双重结合。考试时,由财政局负责考务工作,成绩由财 政局认可,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得到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 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他们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和调查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目前,财务软件在企事业单位 和行政管理部门中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学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和社会调查。

实习是通过校企合作或由学生自己联系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学生在真实的环境 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 到困难可以向带自己的企业师傅或指导老师请教。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熟练 职业技能;
在实习同时,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社会需 求安排,学生从具体操作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法有 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了解各 个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