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的论文
浅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的论文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一 《改革开放浅谈》 摘要: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着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背景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 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是近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 设的最重要的内容和最鲜明的特色,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已经完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现在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目标前进。
关键词:改革背景,改革性质,改革成就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 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讨论这场改革以及它带来的深厚 影响:
1,改革背景。
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着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背景的。从国内 看,我国刚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动乱,国民经济十分不理想,面临严重困难。当时, 整个政治局面处于一个相对混乱的状态,而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 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进行改革从而 走出困境,需要找到明确的奋斗方向;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 内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推动世界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 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共产 党在研究了国内外的深刻 背景后,意识到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 的生机活力,我们需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把这两个方面 的背景结合起来,我们用四个字概括,就叫双重逼迫,使得中国不得不在这个时 候,而且有了这样的契机,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因此,在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 走向,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事实证明,这一决策不仅是我国走出了困境,而且把我国的经济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取得了辉煌 的成绩。
2,改革性质。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改革,不是对原 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开放提 出了新的思路,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了充满生 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了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是并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更不 是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是我党领导的一场新 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而改革开放提出的对外开放, 已成为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是 行不通的,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现代化的实 现离不开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县城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过程不可能一 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 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我们需要意识到,改革开放在根本上符合党心、民心, 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 命运的关键抉择,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改革开 放不仅是经济的飞跃,也是思想的大解放,打破了精神枷锁,推动了历史的大转 折。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 大的中华民族,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 设发展社会主义,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 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3.改革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 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的、 卓越的政府对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完成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观地考察我们的 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 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 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 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 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 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当年,邓小平曾经说过:“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 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到2006年,国内生 产总值已经达到21.09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
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 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增强了。人的精神面貌深刻变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 高了,青壮年文盲已基本扫除,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学的毛入学率已 经达到百分之二十。过去年代存在的那种个人迷信、思想僵化状态从根本上得到 改变。人们敢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大大增强,这些均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特 别要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国跟其他后发展国家 一样,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二十多年的爆发式的持续的经济增 长证明了我国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有能力的政府。在他的领导下,我国生产总值连 续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举一个最有代表性 的例子来说,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震荡了整个亚洲,牵连了俄罗斯,甚至影响 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和墨西哥。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 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 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 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依法治 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 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我国于2001年11月10日成功加入WTO,这 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 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 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力资源丰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在寻求 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对外依存度,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出发,对中 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非常有利。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 贸关系、减少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是近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和最鲜明的特 色,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已经完成了“三步走”发展战 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现在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十六届五中全 会提出了一个很重要很客观的判断: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但是 应该看到,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改革已触及到了深层次的矛盾,虽然从 总体上说我国社会是和谐的。但是,改革难免会诱发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此, 在这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阶段出现了对近30年改革的不同评价和 主张。对此,我们既不要大惊小怪,又不能因此而使改革停滞不前。当前尤其要 克服担心改革会影响社会和谐的心理。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 时期,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 放,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这是对以改革促进和 谐的最好解读。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 放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深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 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重大成果,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 信,这个理论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