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的相关论文
心理辅导的相关论文 心理辅导的相关论文篇一 《论大学生心理创伤的辅导》 摘要:生活中的灾难性事件是心理创伤的发生源。心理创伤的常见表 现包括生理上、心理上的一般表现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创伤的 辅导与一般的心理治疗不同,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意义。通常可采用心理动力学辅 导模式、接受现实辅导模式、文学艺术辅导模式和创设心理创伤辅导环境、建立 大学生心理档案、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等辅导 策略。辅导的核心和焦点是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康复能力。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创伤;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0845(2012)08-0128-03 心理创伤是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常见的问题。近年来,地震、海啸、 恐怖袭击等各种灾难性事件在全球各地时有发生。我国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 以及“723”动车事故等都给幸存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这便促使人们更 加关注心理创伤的研究。目前,人们对心理创伤的干预或治疗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对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心理干预与心理辅导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心理干预主要强调外力的作用,而心理辅导则更加注重主体内 力的作用。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创伤的康复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心理创伤的发生和表现 心理创伤是个体因遭遇某些灾难性事件而引发的心理刺痛性情感反 应。《精神障碍分类与统计标准》(第四版)对心理创伤的界定是:“心理创伤是身 处威胁性环境因素与个体防御机能之间失衡的经历,伴随着无助和无法预料感, 并因此持久地对个体自身及其周围世界的理解产生动摇作用。” 1.心理创伤的发生 (1)心理创伤的发生源 心理创伤的发生源是灾难性事件。灾难性事件是指那些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或躯体完整性,可以引起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络发生剧变,从而引起 心理创伤的事件。灾难性事件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自然灾难,如地震、洪水、 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山体滑坡等;第二类为意外灾难,如火车、地铁、汽车的 运输灾难以及空难、海难等;第三类是人为灾难,如抢劫、枪击、人质劫持、战 争灾难、恐怖活动等。此外还有其他不幸的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亲人死亡、 医疗事故等[1]。灾难性事件是否会造成个体的心理创伤,取决于事件的严重程 度和事件对个体的意义。
(2)心理创伤发生的心理与生理机制 心理创伤发生的心理与生理机制是相当复杂的。有研究揭示,经历灾 难性事件后,个体不断地以某种形式回忆事件历程,伴随着强烈的痛苦情感体验。
这些强烈的情感体验与情绪性记忆相联系。心理创伤体验的情绪性记忆不同于常 规回忆,它会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躯体感觉或深刻的视觉表象等形式重现,并难 以消退,且无法被未来经验修正或替代。心理创伤在本质上是由强烈的负性情绪 记忆引起的。对同创伤有关的情绪性记忆的抑制失败或负性情感体验不能消退可 能是心理创伤的重要心理学机制[2]。越是严重的灾难性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 越强烈、体验越深刻,个体越难忘记。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认为,心理创伤与不 同脑区功能活动失衡、病理性认知和负性情绪有关。前额叶、杏仁核、海马回等 与情绪和记忆有关的脑区功能在灾难性事件的刺激下可能发生可塑性变化[3]。
此外,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变化也可能是其重要的生物学致病机制之一。
2.心理创伤常见的表现 (1)生理和心理上的一般表现 生理上的表现主要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胃肠功能失调、呼吸加速、 手足发冷等。如果人的生理反应能适应个体所受的刺激,这些生理反应会逐渐消 失。当一个人持久或重复面临的紧张刺激超出刺激域值后,人体采用全部的适应 和处理方式都不能解决问题时,机体产生的过度生理变化则不易逆转。
心理上的表现体现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的表现为 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中断、理解困难、记忆力下降、对外界过于敏感和难以作决 策等;情绪层面的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恐惧、易激动并伴有自卑、自罪、 害羞等情绪体验;行为层面的表现为退缩或远离他人、容易受到惊吓、回避、敌对或好攻击、易失控等。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简称PTSD)指由突发性、 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引起的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或心理障 碍,是一种经历严重身心创伤后所产生的焦虑性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 有:1)持续地再体验创伤事件,如反复的痛苦回忆、噩梦、幻想以及相应的生理 反应;2)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或易醒,发怒或易激惹,难以集中注意;3)逃避 和麻木,如努力回避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疏远他人、情绪冷淡、心 因性失忆等。应激障碍的表现一般在创伤后立即出现,若症状在三个月内逐渐消 失,则称为急性PTSD,超过三个月仍未消失,则称为慢性PTSD。若超过三个月 仍未消失,则被称为慢性PTSD。慢性PTSD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持续数年或数 十年,甚至影响受创者一生。
二、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的特殊性 1.生理学层面的特殊性 从生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年阶段,身体强壮、精力旺盛, 也是生命活力最强、生活最幸福、最快乐的时期。但灾难性事件给他们带来的是 难以承受的痛苦和失望。同时,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也会刺激大学生的生理机 能,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唤醒,甚至对身体的免疫力造成破坏。通过 心理辅导可以调节生理唤醒水平,降低创伤给大学生带来的痛苦[3],使大学生 健康、愉悦地生活,重获青年时期的幸福和快乐。
2.心理学层面的特殊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弗洛伊德和荣格都强调内在心理创伤的影响大于外 在创伤,创伤后个体都采用分离的方式去压抑或遗忘创伤本身带来的痛苦。分离 的心理防御机制虽然结束了外在的创伤,但创伤所导致的个体心理后遗症却继续 存在并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生活经验少、意志薄弱,在灾难性事件中更 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但他们掌握有较多的科学知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 独立健全的人格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学校的心理辅导更容易对大学生产生效果。
3.教育学层面的特殊性从教育学角度看,大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对象。大 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中,与教师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在校大学生心理创伤的康复, 主要依靠学校的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和教师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来得以实现。大学教 师与社会心理工作者、心理医生不同,他们对待大学生的心理创伤,主要不是采 用外部心理干预或心理治疗的方法,而是运用启发、教育、指导的方法,充分挖 掘大学生主体内部的潜能,使大学生实现自我康复。教师是大学生心理康复的教 育者、指导者,而不是干预者、治疗者。大学生与教师日常更加亲近,他们对教 师更有信任感,依赖性更强,因而,教师的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心理创伤的康复 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模式和策 略的针对性——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康复能力为主要目的。
三、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的常用模式 1.心理动力学辅导模式 心理动力学辅导模式的重点是防御焦虑。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许多 基本的人类愿望都与现实或“超我”有着直接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结果就是焦虑。
为了防止出现焦虑,自我压抑了这些愿望并对其加以防御。大部分经历过创伤的 个体都会采用分离的方式来有意地遗忘和压抑这段经历,从而保护心理,使之不 受“超我”的谴责[4]。在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中,教师可采用催眠、自由联想、积 极想象、梦的分析等技术帮助学生防御焦虑。首先,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加 强学生在辅导中的安全感,使他们勇于面对创伤性经历和人格问题。其次,在辅 导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回忆痛苦的经历,并将这种丧失和创伤的痛苦表达出来,解 除分离性症状。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自我、人际关系、社会功能进行整合和 修复。有些整合可以自发地实现,但大多数情况都需要对人格进行重新组合、构 筑或者必须借助想象和催眠促成[4]。
2.接受现实辅导模式 接受现实辅导模式的假设是,人们一直试图压抑或逃避痛苦,但这种 解决方式恰恰是形成问题的部分原因,因此我们需要接受现实并采取全新的策略。
这种辅导模式的三个步骤是接纳、选择、采取行动[5]。第一步是使学生明白, 痛苦本来就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生活中的痛苦不可避免,试图赶走或彻底消除 那些原始伤痛是不可行的,应该接纳自己、接受现实;第二步是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到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如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选择 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方向或职业目标,使其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活力;第三步是指导 学生在行动中实现改变,使其回归到青年人应有的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生活中,摆 脱心理创伤的困扰。
3.文学艺术辅导模式 文学艺术辅导模式包括绘画辅导、音乐辅导、舞蹈辅导和阅读辅导。
国内外临床研究都表明,文学艺术辅导对心理创伤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5]。
其原理是采用可操作性的方式接触被忽略或被压抑的无意识,释放内心聚集的能 量,重新整合自我,面对现实[4]。文学艺术辅导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比较便于实 施,也较容易被大学生接受。1)绘画辅导是让大学生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将潜 意识里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绘画 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象征的方式自我表达潜意识中存在问题的途径。学生在 辅导过程中不会感觉到被攻击,更易于接受。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绘画中收集更多 真实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2)音乐辅导是运用音乐活动的形式对大学生 进行刺激与催眠,激发其身体反应,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音乐能影响人格,而情感培养对人格成长至关重要。音乐活动是极有序的行为, 有助于协调身心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音乐能超越意识直接作用于潜意识,因 此,音乐辅导在心理创伤的治疗中具有特殊功效。大学生普遍对音乐有特殊喜好, 音乐辅导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3)舞蹈辅导是让 大学生通过跳舞或做即兴动作的方式消除心理创伤。舞蹈辅导能让受创者通过舞 蹈动作中的创造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感并建立自信心,进而提高其对自我价值的 认识。舞蹈辅导往往是团体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有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能够感 受到集体的温暖。4)阅读辅导是让大学生阅读图书或接触其他信息材料,以帮助 他们疏解负面情绪,进而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阅读辅导对心理创伤者的失衡状 态具有暂时性的缓解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 素材帮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进行自我治疗,从中找到恢复的力量。
文学艺术的辅导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可以在广 阔的大学校园生活中实施。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得益于教师的辅导,而且还 可以借助同伴的力量和学校的各种资源来实现自我康复。
四、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的策略 1.创设有利于心理创伤辅导的环境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以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为主,以辅导员和班主任 为辅。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及时、有针 对性地对有心理创伤的大学生进行辅导,以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要充分 利用学校的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创设良好的心理创伤辅导环境,以 此来巩固心理创伤辅导的效果。
2.建立全面、规范的大学生心理档案 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对他们进 行心理测试,为其建立心理档案。在灾难性事件发生之后,要及时进行筛查,发 现存在心理创伤的学生,应给予其及时、有力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在辅导过程中 也要建立心理档案,以便于日后对其进行跟进治疗和个案研究。心理档案应包括 学生的人格特征、个人生活经历、经历的灾难性事件、辅导过程、辅导效果等。
这将为预防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创伤提供重要依据。
3.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个体辅导是比较常用的辅导方式。个体辅导的目标是:1)帮助学生处 理目前的心理创伤,提供可利用的资源;2)使学生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对心理创伤 有较好的应付措施;3)促使学生在创伤中成长,增强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4)帮 助学生整合内在和外在资源,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应对创伤;5)帮助学生恢复身心 功能,防止出现负向和破坏性的结果。
当遭遇灾难性事件的人数较多时,常使用团体辅导的方式。与遭遇相 同或拥有相似经历的同伴共同分担体验,可消除学生的顾虑,也能使他们从帮助 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能识别出需要进一步做个 体辅导的学生。但团体辅导也有不利因素。因为,并非所有的人在集体中都会感 到轻松自在,在团体辅导中有可能通过对自己或别人经历的再次体验而二次受创。
实施团体辅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对团体辅导和心理创伤要有较深的认识, 最好由两名教师来实施,以便于互相鼓励和支持;2)处于抑郁状态或以消极方式看 待团体辅导的人,可能会给其他成员添加负面影响;3)急性悲伤者(如亲人去世的 大学生)不适宜参加团体辅导;4)辅导过程中不要强迫成员叙述创伤细节;5)辅导结 束后,要组织教师进行团队督导,避免替代性创伤[6]。
4.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 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应对灾难性事件的自我保护常识。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 点:1)避免直接暴露于强烈的灾难性事件现场;2)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尽量避免 反复的负性情绪体验和回忆,关注自身的成长;3)当自己无法摆脱心理创伤带来的 痛苦时,应及时地向专职心理教师求助。
五、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心理创伤常常无法在短时间内或单纯依靠调动自己的心理能量 来恢复。因此,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和策略都应该有持久的辅导计划和措施,逐渐 促使遭受创伤的个体独立克服困难,适应生活。
第二,在运用某些辅导模式和策略时,要慎重对待暴露创伤心理体验 的现象。任何辅导方法都难以将创伤的经历和体验从个体的记忆里彻底消除或清 除,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在辅导后使个体的情感或情绪反应处于其可以承受的范围。
第三,受创伤时的年龄越小,未来形成心理创伤的可能性越大,心理 创伤也越严重。要针对辅导对象的特殊性采用合适的辅导模式和策略。
第四,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人们遭受的强烈刺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 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变化,或者致使一些脑区受到损害,从而在心理和行为 上表现出病理性变化。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如果采用上述辅导模式和策略无法 取得满意的效果,要及时送医。
心理辅导的相关论文篇二 《浅谈心理辅导》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 多的方便,但是也相随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问题,期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就是人们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辅导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甚至成了人们生活 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保健方式。本文就心理辅导进行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运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发展。下面就心理辅导进行简要阐述。
一、心理辅导重要性 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化的发明、积累和传播以令人瞠目结舌的 速度发展。如核技术、新材料技术、新交通通讯手段,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促 使今天的人生活在一个与以前很不同的物质环境中。物质生活方式的改革又导致 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滞后,这两者的矛盾和冲突使许多人感到迷惑、不适应。
1.人口密度增加,人际冲突增加 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相关,经济发展加速也使人口迅猛增 长。在资源相对有限的前提下,人口增长会导致矛盾的发生。如日常生活、工作 中的人际冲突、矛盾,有限的工作职位、晋升机会、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容 量,在多方面制造出一个个竞争“瓶颈”,增加了人们的危机感。竞争催生冲突, 它使人经常处于应激压力之下,使人的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
2.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家庭负担着多种功能:生产、生殖、保护、教育、消费等,以 这多重功能为纽带,家庭结构得以牢固维持。现代社会里,家庭作为生产和消费 的功能日益萎缩,其他一些功能也日益社会化(教育功能转到学校,安全保护功 能转到保险、社会福利、公安部门),家庭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开始下降,家 庭破裂、重组的比例增长,稳定性下降,这其中又伴随着人们多少心理平衡被打 破,又要有多少新的心理适应机能要产生而现实由不平衡向平衡的转化,心理介 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教育日益片面化,忽视个性的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中教育畸形变化,一方面,社会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个 体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教育日益变成了职业教育、谋生教育。教 育内容片面集中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上。这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愈来愈背道而驰。
教育的畸形发展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产生大量的心理困难,学生以不健全的个 性品质走向社会,造成长远的适应困难。
4.人际交往减少,情感联系淡化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沟通、人与社会的联系大多依赖通讯工具、信息载 体和大众传媒,借助于这些先进手段,人的信息半径可延伸到很远的社会空间, 但另一方面,人生活的物理空间却缩小了,人与人的直接交流也减少了。由于交 往的方式越来越间接化,交往的内容也就越来越非个人化,以直接交往为条件的 情感交流也越来越少。
5.价值观念的变化 价值观的演变是社会实际生活演变的反应。在近几十年中,世界各大 文化中都发生了巨大的价值危机和价值的嬗变。现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事业 观、爱情观不断变化,价值取向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在这多元化的价值观中, 能调剂人们心灵,使人保持心态平衡的人文价值观却在退化。越来越物质化的价 值观让人很难再找出舒适、安逸、自在等的心灵休闲。取而代之的就是很多的心 里分歧、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辅导的出现决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社会需 要心理和身体都健全的成员来建设她。
二、心理辅导内涵 心理辅导是现代社会中一项特殊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心 理辅导是一项涉及人性、人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专业性强、内涵丰 富,有很多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尽管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心理辅导的涵义有 不同的界定,但是在辅导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并没有严重的分歧和对立,都认为 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辅导的显著特点有以下几点:
1.心理性 首先,辅导者的困难或问题是心理、行为方面的。例如:人际交往障 碍、应付策略欠缺、焦虑症或抑郁症等。当然,许多心理困难与人的生活事件有 直接关系,如离婚、诉讼、金钱等。但是心理辅导者关注的是人在面临这些问题 时的心理适应状态,而不是告诉来访者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离婚程序、怎样 打官司、怎样赚钱等。
其次,辅导互动内容主要属于心理学范畴。如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的 环境条件,分析他行为的意义和有效性,设计生活目标及达到目标的行动方式。
又如,探讨消极情绪与认知评价的因果关系,帮助来访者领悟其内在的动机冲突, 指导来访者克服不良习惯等等,都限于心理学范畴。2.辅导的对象是正常人 对于愿意寻求和接受心理辅导的人群,应该界定为正常人,尽管他们 在心理上存在一些障碍,但是从他们主动或愿意接受辅导的举动来看,他们是有 理智甚至是很明智的,他们只是想通过一种途径改善、提升自己的心理状态,追 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3.辅导是一种人际互动 人际交往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理智与情感的交流,这也是辅导产生效 果基础,因此在心理辅导中真诚、信赖、尊重是建立和谐、融洽、有效辅导关系 的背景和条件,各种技术如果缺少这种背景,就很难产生积极的效果。
4.专业性 心理辅导是一个独特的专业领域,它不仅限于单纯的心理学学习,也 不同于医学学习,其中含有大量的自我体验、接受辅导、实务训练、实践督导等 内容,并且心理辅导对人性的悟性要求也很高,所以它是一向专业性很强的活工 作。
三、心理辅导的道德准则 心理辅导是一项对人的心理进行干预的活动,所以对辅导者专业及道 德规范上的要求是很细致也是很严格的。
1.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对当事人负责,维护当事人的最大利益是辅导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则。
2.专业能力 在实践上,辅导者要遵守两个原则,第一,如实地向当事人介绍本专 业的职能范围,第二,不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领域工作。
3.保密 在辅导和心理治疗中,来访者要袒露大量的个人信息,并通过诊断和 测量产生许多有关来访者的新信息,无论是什么内容,辅导中都应视为受助者的个人隐私,应予以保密。保密是心理辅导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道德和职业规范, 辅导人员须自觉遵守,在需要解密时要特别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