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论文篇一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也开展多年,各个高校也都在探 索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做好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己为各高校所重视,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 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 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 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 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为起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和顺利社会化为归宿。
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目标:
第一,初级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 是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当 代大学生正处在变革的社会背景之下,又正当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当他们面临 的冲突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又得不到外界帮助,就可以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 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引起自杀或伤害他人。心理健康教育能 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予以矫正和治 疗。[1] 第二,中级目标――完善心理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 是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优化心理素 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即通过性格品质的优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通过心理能力的强化,促进智育的 高效化;通过健康心态的培养,促进健康的全面化;通过内在动力的激发,促进自 我发展的主动化;通过行为习惯的优化,促进个体的顺利社会化。当代大学生在 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一系列生活事件中常会遇到挫折,由此而产生心理困扰。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尚不完善,挫折引发的情绪波动常常 十分强烈,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最终目标――促进心理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是健全个体,适应社会,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心理发展。同时,保持对客 观社会的积极、主动地适应,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当代大学生由 于自身存在的某些弱点和局限,常常会影响他们的适应与发展,阻碍潜力的发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的心 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自己,完善人格。
[2]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 成长等种种问题,他们渴望成才,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拥 有健康的身心是他们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 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 要意义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 心理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育心”作为自己的立足点,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 的认可。由此,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 初级功能――预防心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中级功能――优化心理品质,提高 调节能力;高级功能――充分开发潜能,促进人格完善。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 育,可以改善和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 会情绪调整的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 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同时,加强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第一,有利于解决大学生闭锁性心理与交往需要之间的矛盾。由于大 学生的社会知觉和情绪体验更关心别人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分析别人的活动时, 更多地着眼于思想、情感和个性品质,并借助于对别人的分析来认识自己的心理 品质,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他人的区别。自己具有了特殊的不同于他 人的各种生活体验,这种思想和情感体验,又不能轻易地向不了解自己的人透露, 而且思想情感越成熟,自尊心越强,就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心理特点与别人存在着 差异,使他们感到没有知心人可以谈心或倾吐真情,就把自己的内心感受隐藏起 来,以致产生孤独感,因而产生了闭锁性心理。但是,他们又迫切期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成人的帮助或与同龄的知心朋友交流思想、感受、愿望和理想。于是, 形成了一对矛盾。针一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细心观 察大学生心理的变化,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及年龄特点,及时给予帮助和指 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帮助学生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又提升了教师的威信。
第二,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求知欲和识别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渴求知 识,求知欲强烈,无论社会领域或自然环境领域中的一切,他们都感到新奇,都 想了解和探求究竟。但是由于辨别力低,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积极的、有益的,哪 些是消极的、有害的,以致良莠不分,把错误的事物也接受下来。这样就产生了 求知欲强和识别力低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教导大学生要勤学多思,增加判别力,特别是对课外读物,要用正确 的观点,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帮助他们培养自制力, 使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3] 第三,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大学生的抽象逻辑 思维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种思维能力使大学生能从现实的具体条件出发,把 自己所获得的感性印象,抽象地、概括地反复思考。同时,由于大学生对未来的 热烈向往,想象比较丰富,往往离开现实条件构想自己未来的前景,这样,就形 成一个“理想的我”。远大的理想为大学生的生活指明奋斗目标,但是理想与现实 不一定完全相符,当他们感到达不到自己理想时,就与现实发生矛盾。如果他们 对这一矛盾,不从自己本身的思想认识、智力特点考虑问题,就会把这种不切实 际的幻想夸大,而对现实不满。针对这一矛盾,应该提高或降低学生的抱负水平, 对抱负过高的学生,可适当降低他们的抱负水平,使他们的自我评定与现实的可 能性联系起来;对抱负过低的学生,可适当提高他们的抱负水平,帮助他们克服 困难和阻力,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勇于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分析》 【摘 要】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 要求,但大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逐渐加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入手,重点 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 高更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状况却不容乐观,中国心理卫生 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曾做过一项调查: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 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 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将重点放在培养社会适应良好,乐 观向上,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上,一方面向大学生普及心理 健康知识、理念,让大学生学会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心理困扰,预防和减少 心理危机事件;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培养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优化大学生个性品质,促进潜能开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是所有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共同关注的新课题。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分类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 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专家们指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至少包含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应该具有基本的认知能力、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自我实现的人生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但自我感觉 良好,而且能够符合社会要求,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心理健康状态可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三个层次。心理困扰属于 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属于不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始终处于动态 变化过程之中,大多数人多数时候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但由于现实生活、学业、 家庭生活中受到压力,遇到突发变故或遭遇挫折后,会引起内心的冲突从而处于 心理失衡状态,当困扰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又自行恢复到健康状态;但若困扰问 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经受过心理困扰,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主要 是环境适应、自我认识、学业发展、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择业困惑等发展性问 题,表现为:依赖性较强,独立能力差,责任心不强,自制力较差,以自我为中 心,团队合作意识差,情绪调控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形成问题的原因一方面 是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受家长保护过多;另一方面与应试教育制度有关,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心理成长,生理年龄 和心理年龄不对等;再者是当下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使大学生时时处在各 种竞争压力之中。当已形成的心理困扰不能自行解决,又不能得到老师、亲友的 帮助而及时解决时,则可引发心理冲突,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造 成危机事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和危害。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维护心 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学会化解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现代医学研究发 现,人的身、心健康是相互作用的,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可以引发多种身体疾病, 可见,心理状态对促进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二)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促进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理想、 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具备积极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就会取得 更全面的发展,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 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 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纳入高校 的基本教育功能之中,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任务。
(四)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需要 大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是否具备调解心理困扰,化解内心冲突的能力, 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对待家人,是维护家庭幸福的重要 支撑。同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 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也是构成社会和谐发展的必 然要求。四、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一)教育学生学会自助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知出现偏差, 要改善状况就要从改变认知、改变心态开始,只有自助,才是走出心理困境的唯 一出路。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适,客观的评 价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消除焦虑和自卑情绪,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
(二)高校注重培养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 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个体心理咨询是最直接 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是决定个体咨询有效 程度的核心因素。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二是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数 量严重不足。高校要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要配备齐全专职 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另一方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教师应掌握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技巧,从而进一步增强思 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 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三)高校尽快构建适合高等教育特点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杀、杀人等严重危机事件逐年增加, 高校急需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心理危机干 预能力,增强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包括开展心理危机教育,组建心理危机信息网 络,创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培训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等。
(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健康工作档案 高校选择适当的量表定期对大学生时行心理健康测试,及时发现问题, 结合日常个别关注,发现心理问题的易发对象,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学生辅导员或 专兼职的心理咨询老师进行跟踪辅导,对确有问题的学生建立重点关注档案。同 时,教育大学生积极主动配合心理测试,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组建由 班干部、心理委员、宿舍长组成的心理信息网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五)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以必修课、选修课的 形式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除课堂教育和咨询外,宣传活动 也非常重要。可聘请校内外专家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利用校广播站做专题广播, 办心理健康报,在校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周宣传活动, 在宣传周期间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现场咨询,为学生做心理测试,发放宣传材料, 观看心理健康教育录像,创造一个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通过加强宣传使更 多需要心理咨询的同学主动询求帮助,让更多的同学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