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程教学的困惑和思考
法理学课程教学的困惑和思考 法理学课程是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对于打好理论基础、培 养学生法律思维、教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方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 课程本身理论性、抽象性程度较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导致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 中均面临一定的困境。法学专业老师认为法理学难教,出力不讨好;学生认为法理 学枯燥难懂,完全提不起学习兴趣。一旦出现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老师和 学生就开始互相抱怨。笔者在地方独立学院从事法理学教学工作已有8年,在长期 的教学中,摸索出了一套较适合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实际状况和需求的教学方 法。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应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我们应当形成 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 保课程教学效果。一、法理学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师生对法理学课程不予重视 在法理学课程的重视问题上俨然是理想与现实差距的真实写照。虽然在法 理学课程的重要性上面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有共识,但是在司考、就业这些现实压 力面前,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首先,很多学生认为以后如果从事政法方面的工作, 最重要的肯定是民法、刑法、合同法这些和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而法理学 太过于理论。其次,学生的不认真态度,也引致授课老师的消极心态,在上课过程中 敷衍了事。
(二)老师教学中的畏难情绪 法理学课程一直以来给我们的感觉是枯燥、抽象、难懂,实践中很多老师 不愿意承担法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认为理论体系内容丰富,要讲清楚,让学生明 白非常困难。承担了教学任务的老师在教学中也有极大的畏难情绪和压力,这些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备课的压力,很多学校虽然有法学专业教研室,但是 法理学专业的授课老师极少,在课程的准备上比较多的依靠老师单打独斗;另一方 面是实践中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课堂上消极对待让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感 受到孤立无援,想做课堂互动无人理睬,最后只能变成自说自话。
(三)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落后法理学作为理论课程,不像其他部分法由于法条的修改较多,教材修改频率 相对较高。法理学教材的更新相对较慢,且不同编者、不同出版社的教材体系内 容趋同。现有教材基本都针对普通本科院校,据了解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法 理学教材只有范忠信教授主编,部分独立学院法理学老师参与编写,由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本法理学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一直以说教为主,老师说学生记。很多时候老师不知道怎么 去教,上课比较多以课本和课件内容的复述为主,听起来难免晦涩抽象,很多学生 表示听不懂。
二、法理学教学方法的自我探索 (一)课前充足准备,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任何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充分的课前准 备工作。地方独立学院相较于其他综合性本科院校或者政法院校,所招收的学生 整体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对过于高深的理论接受度不高。因此我们 的教学方式更应当多样化,深入浅出,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是引领者,带着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学习,而不是机械灌输书本内容。过去 一言堂的传统教法会导致很多学生的抵触情绪。
首先,在每门课程开课之前,我们要严格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周历,要对 法理学的教学安排做出系统规划,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决定合适的教学方式。
其次,授课老师尤其要重视学期第一课。第一次课就如同社会交往的第一印象,第 一印象好,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一印象差,学生就会形 成排斥心理。因此我们要通过 (二)课上充分互动 法理学课程自身的抽象性、理论性带给教学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效 果,我们可以加强课程的互动性,通过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得师生之间有 足够的交流,另外再通过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方式强化思维训练。
1.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填鸭式——互动式教学,从单纯重视课堂——树立全 程教学观念。
学生对于理论课存在理解误区,认为理论课就一定是枯燥无味的,就是听老师读一大堆听不懂的法言法语。这其实是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育带来的“后 遗症”。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我们要从单纯 的课堂教学向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教学、互动教学理念转变。不是单纯重视 课堂教学效果,而是关注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们一般在开学初就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该学期本门课程的平 时讨论、课后作业均以小组形式完成。学生必须将讨论结果独立制作成ppt在课 堂上进行报告,并且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这样就强迫学生必须学会独立进行 材料收集,学会自己分析问题。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联系,我们每个班级都有建立 qq群,任课老师在每次课前都会根据教学计划给出预习范围和几道相关思考题,这 样让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有所熟悉,尽量避免在授课时完全跟不上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