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带徒意义 高师音乐教育意义分析

高师音乐教育意义分析

高师音乐教育意义分析 摘要:在全球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下,多元化音乐教学也成为高师音乐 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这样的发展是我们所期望的,但也面临众多挑战。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多元化音乐在审美教育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价值来探讨将其融 入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探 讨。

关键词:多元化音乐;
音乐教育;
审美;
创造力 21世纪所追求的教育是让人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理解对方,能感同 身受。音乐无国界,它能让人在有限的时间里愉悦的接收到一种文化的表达,以 此达到消除民族偏见、提高人们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力和全球性意识。在这个互联 网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学习到想要的知识、信息、文化和 音乐。互联网也是无边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在这个世界毫无界限的飞速传 递,作为音乐教育者怎能无视这一切。如果我们仍然沉浸在19世纪的教学概念中 不能移步,结果必是终将被这个世界所遗弃。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 第一,要承认音乐是普世的。音乐是不同文化传递的最好媒介,每一种音 乐都是值得被尊重和欣赏的,一种文化的声音所蕴含的确有无限的能量,足以影 响到一个人对某个民族本质看法的观点迁移。虽然许多教育界前辈坚持认为多元 化和跨文化教育是不现实的,是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的,但作为新一代的音乐 教育者必须坚信教授多元化音乐是有意义的,要直面多元化的各种问题挑战,努 力为学生诠释什么是世界音乐,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有超强的适应力,他们对新生 事物的感触是敏锐的。第二,困难重重,也仍然要积极对待。在多元化音乐的教 学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素材真实性的问题,取材量的问题, 教师本身素质的问题,学生接受程度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现实教学中有些 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有些却让我们难以应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我 们心目中对跨文化的想象其实是不成立的。不同的音乐从各自世界中生长,并不 是共同文化的一种演变,对外来文化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安和抵触,但学习它 们,并不是要掩盖我们的本性,而是欣赏和借鉴另一个世界的美好。第三,用心 聆听方能突破自我。我们每个人都受自己民族的文化影响颇深,甚至察觉不到自 己的思维、行为和处世态度都受其支配,不同文化土壤中成长的人在遇到非本土 音乐时,大脑的加工过程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是很难逾越的,作为音乐教育者必须突破自己这种惯性思维路线,越过沟壑,以积极向上和尊重的态度给学生展 示不同种类音乐的美妙和精髓,才能给学生完整的构造出另一个音乐世界。学习 一种不熟悉的音乐,感性思维是更有效的方式,用心去聆听一种音乐,沉浸于那 种音响中更容易让人从内心对其文化世界有所感悟,这种感悟会撩起学生学习的 欲望,去寻找音乐背后的人文、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感性的聆听是我们教学 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持。

二、多元化音乐在世界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在美国,对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他们重视 拓展音乐课程的范围,明确将流行音乐纳入体系。其中2002年的音乐教育者全国 大会发布了“流行音乐教学指南”,2010年成立了流行音乐教育协会。2011年举行 的阳光海岸音乐教育研讨会(SMERS)主题就是多元化音乐教育。而在其基础 教育中,从中小学就十分重视跨文化的教学,他们认为音乐可以成为种族教育的 最好切入点,许多学生通过学习其他种族的音乐从而对对方的文化产生兴趣,从 而帮助他们了解那些民族,消除种族隔阂和间隙。在德国,他们的高等教育课程 特别是音乐硕士教育课程旨在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学习分析国际化进程,设置的 专业课程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有一项课程“音乐教学研讨会”,是让有各种文化 背景的学生聚在一起,用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的思维转为国际化,以促进 他们今后去建立音乐教学的国际化。在北欧,由于地理位置处于欧洲文化的边缘 地带,受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甚微。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北欧地区推行新的政治 战略,让优秀的艺术“全民化”,实行文化民主。他们定义的多元化音乐是一种文 化现象,一种大众创造、大众传播的非本民族音乐。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可以在 社区音乐学校和唱诗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去免费学习,在大部分的高等音乐 院校都开设了非西方古典音乐的多元化音乐课程。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北欧已 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了。在中国,目前高等音乐教育仍然以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 族音乐为主,一些高校在选修课中增设了其他类音乐的课程,但并未大范围的推 广,也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在教师中也有一部分主张发展多元化音乐教育 的革新者,但多以理论研究为主,欠缺实践,未能形成气候。世界范围内音乐教 育多元化的浓厚氛围已经清晰的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已经认识到多 元化带来的价值是非凡的,也必将是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国的高等音乐 教育急切需要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有力反思和批判,需要将多元化教学理 念赋予实践和政策的规引。作为中国21世纪的音乐教育者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和分 析它的价值,才能给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确立新方向,开启新天地,让我们的音 乐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可持续发展。三、多元化音乐教育对审美教育的价值 中国古代教育大家孔子曾提出修身的关键是要“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即君子修身从“诗”开始,在“礼”的基础上立身,最后要在“乐”的陶 冶中完成品德的升华。由此可见音乐教育自古以来便是衡量我们的审美教育是否 成功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现如今,国家教育部也一再强调美育仍然是我们教育 中最薄弱的环节,并在推进学校美育教育的改革发展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强化政策 规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指导 意见,可见,审美教育已提升到了与民族兴衰发展密切相关的地位。我们也应重 新定位和建构落实相应的教学体系。审美教育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形式或某一特定 时期的议程组成的,而是存在于任何时间空间范围内的。长期以来,西方古典音 乐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教育内容,其思想线路也深入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而固 定的思维方式也必然会导致学生价值观、心灵、语汇都陷入不可应付的僵局,何 来正确的审美?审美思想应该是灵活多变、有多重意义的,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即意味着要打破学生认为文化相似的幻想,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学 习,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世界,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音乐和和文化, 才能让其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音乐是世界的,世界音乐 (worldmusic)也是复数的,没有任何一种音乐可以代替所有,一个民族的音乐 是其文化、生活习性、价值观和信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学习多种音乐, 才能拓展他们的音乐品味和偏好。学习一种音乐,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拥有文 化平等的思想才能让学生的民主思想得到提升,促进他们审美思想的完善。

四、多元化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价值意义 创造力是一个只有满足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才会出现的过程,这个过程 是复杂的。第一,它是在自由的空间中产生、孵化的。自由的空间不是可控制的, 而我们的学生年复一年的在意料之中的音乐里学习,他们所接受的乐理知识、音 乐史、听力训练和演奏技巧的学习都是以西方古典音乐为基础的,而这只是被拘 禁在一个毫无悬念的空间里,进行着对我们教育的二次创作而已。教师是创造力 产生的内在动机推动者,我们必须打破西方古典音乐的束缚,借助新材料为学生 开辟更大的学习空间。多元化音乐就像一把开启他们灵感空间大门的钥匙,能带 领学生走进无限可能的音乐空间,让自由也不再是一句空话。第二,创造力从来 都不是来自于人们熟悉的温土,多元化音乐教学对教育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离 开西方古典音乐,我们仿佛对其他音乐的教学都无从入手,而这种逼迫感能激发 我们的潜力,为创造力的产生提供强烈的推动力。多元化音乐可以让学生听到新声音,欣赏到新音色,他们会自然的去思考这样的声音从何而来?如何得来?许 多有趣的问题萦绕着他们,刺激着他们大脑不断运转,去思考该如何改变才能得 到答案,创造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成长。第三,有创造力的人一定是有个性 的,而个性从何而来?我们的音乐教育现状在大多数时候学生是没有选择的,被 迫压抑自己的个性接受老师照本宣科一样的教学,而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因材施教, 我们所使用的音乐材料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机会,让他们能在音乐世界里 找到与众不同的特性来发展。通过接触多元化音乐,可以惊喜的发现有的学生能 在流行音乐方面自学成才,有的学生在学习爵士乐时才发现自己对爵士乐的节奏 和和声如此敏感有天分。丰富的音乐元素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个性特点,他们擅 长什么必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关注,慢慢积累就会出现质的飞跃,即标志着创 造力的迸发。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多元化音乐能给予所有学生平等的选择,让 他们在无限可能中找到自身的发光点和兴趣所在。也正因为此,学生才愿意去挑 战、去冒险和探索,创造力才得以开花结果。

五、多元化音乐教育在我国高师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虽然多元化音乐的融入得到了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这一新的教学内 容却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和挑战。首先是对教师的挑战。离开我们熟悉的西方古典 音乐,教师会感觉教学毫无头绪,显得慌张。于是,我们难用平等的心态去理智 对待其他音乐,会理想化的认为天下所有音乐都可以用西方音乐的思维去分析。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比如非洲土著音乐,与西方音乐是大相径庭的。这类音乐来 自于土著人的生活,由自然的人声、雨林声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组成,没有西方 音乐复杂的意识结构,注重的是人性和自然的精神意识。如果用西方音乐理论去 分析它必然会导致我们认为这样的音乐是简单的、原始的,甚至是低智商的。但 其实西方音乐复杂有深度的思维方式在这类音乐中是不需要的。任何一种音乐都 与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紧密相连,虽然我们努力提醒自己对外族文化要报以更大 的尊重,但实践中却难免因为不够了解另一种文化而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惯性思维 及教授方式。深刻解读一种音乐对我们来说也是困难重重的,我们有没有能力去 找到一个万能的解决办法呢?音乐必须与人的灵魂产生共鸣,感觉到这个音乐 “就是我”才能与人分享。作为教育者要不断鼓励自己去获得这种精神意识,在学 习中达到与学生共同分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层面得以拓展,尽管要 他们完全正确的解读外族音乐是不会成功的,但能帮助他们摆脱自恋自大的意识, 去承认这些音乐也是一种文化财产,有着不可轻视的价值,能丰富他们的知识体 系,提高他们对“他文化”的理解度与接受度。其次是对教学体系的挑战。多元化 音乐的融入必定要打破我们传统的教学体系,和声、乐理、听力和音乐史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兼顾多种音乐的基础知识需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是一场头脑风暴式 的挑战,需要各方面教师一起设计、推敲、实施和反复修改,披荆斩棘的改革工 作是如此繁复,教师的坚定信念和与政策制定阶层的有效沟通是缺一不可的,沟 通才能带来新课程体系成长所需的足够空间,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教师用创造性的 思维去开拓、超越,规划出一套规范、实用、有创新有意义的课程体系。再次是 对学生的挑战。学生不愿意尝试多元化音乐教学模式,怕影响他们今后的就业和 工作效果。我们的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意识到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的 学习更多是为今后的就业打算,所以他们努力学习主科知识和高级的演奏技巧, 希望今后能找到一个高回报的工作。于是,他们抗拒学习多元化音乐,怕占用其 过多的时间。但其实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勇于冒险,走出这一层不变的教 学体系,才能理智的看清社会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不变”已不能应对这万 变的形势。作为教师必须让他们看清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跨文化和国 际化的,他们今后将要面对的是综合性的挑战。多元化音乐学习是一种融合性的, 能让他们的学识丰满有力,能让他们用辩证对话的观点去对待残酷的职业竞争, 而不是孤立于一种音乐中,用非此即彼的观点去极端对待。虽然4年的学习要学 完所有种类的音乐是不可能的,但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帮助他们学会灵活应变不可 预知的教学环境,这种能力的拥有显然比一种知识的灌输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 意义。最后是评价体系的欠缺。在我们现有的音乐教育评价体系中没有多元化音 乐教学的评价标准。一个新的教育形态的出现必定引来很多伤脑筋的问题,评价 标准的制定就是其中之一。多元化音乐教学注重于社会和公众对艺术教育的需求 和理解,而目前音乐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由单一学科的专家在制定,导致了我们不 可能找到参考标准。而我们可以试用以下三点评价标准来替代。第一,让学生自 我评价。既然学生是未来的音乐教育者,就应具备一定的品鉴能力,可以让他们 根据选择的课程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小型讨论会的形式,给本组确 立以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完成以后由组别成员界定他是否完成了目标,并给出相 应的评价分数。第二,提高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目前,学分是学校和社会对学 生能力的唯一测评标准,适当的提高多元化音乐课程的学分比例是提高学生学习 积极性的最直接动力源。第三,利用社会实践资源,获得社会的反馈评价。指导 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加入多元化音乐的教学课程,通过一年一度的实习工作会让我 们得到来自社会最真实的反馈意见,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多元化音乐的实际应用 价值,能让教师从意见中得以深刻的反思,以利于整个课程体系的规范修正。

高师音乐教育面对的是这个社会最具活力,思想最开放包容的青年人,他 们对各种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力和处理能力都常常会让人感到惊喜。多元化音乐融 入高等音乐教育并不意味着在反驳传统,传统的西方古典音乐仍然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必须要与多元化音乐并行不悖的共同发展。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音乐 教育者,未来的音乐教育必将是国际化和跨文化的融合,他们需要有优秀的鉴赏 力和审美能力,才能灵活处理各种风格的音乐,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能力。

21世纪是有着无限可能的世纪,有创造力的人才会更受社会的青睐,所以 有创造力的教学才能让学生面对今后的教育工作能不畏惧、能革新,有能力创造 出适应当下的教学法,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反复创作。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研究和 应用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和价值,笔者希望通过不断鼓励和激励音乐教师,让他 们认可多元化音乐教育的价值,并有见地的丰富自身的学识,才能带动学生积极 参与这十分有意义的学习,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我们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本质变革 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晓的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