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全文如下:摘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社会形势。因此,要大力发展高职 教育,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搞好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深化产、学、研 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机制,加大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 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教育;形势;定位;措施 科技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变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我国的高 职教育面临着多重压力,如何使我国的高职教育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以满足国家 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
一、商职教育面临的形势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杜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呈现多样化的特征。高 职教育将发挥着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重要作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教 育将成为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直接。新时代社会 发展,需要知识型、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能满足于技术的培训与教 育.还要改变传统的实用技术型培养目标.达到技术培训与科技应用相结合的水平, 既保留职教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高职教育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真正培养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众多发达国家经济 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生产过程及消费中的科 技水平越高,人们依赖于高职教育的期望值越高。离开技术的支持,生产和消费 都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没有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再多、再好的科技成果也难 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难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二)知识不断更新,学习伴随终身 知识更新加速.是信息社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国际权威机构调查认 为,当前人类科学知识是每三至五年增加一倍。因此.学生必须不断地学习、接 受新知识.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到的知识在毕业时就可能发生老化、 过时的问题。所以,学生毕业并不意味着受教育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否则,注定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此外,高科技的运用,自动化程度的提 高,生产过程中人力投入逐步减少,将使就业竞争日愈加剧。这就迫使人们不断 加强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因此,作为高职教育教给学生的除必要的基础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所以,使学生学会学习是二十一世纪高职教育 的重要课题。作为高职教育.必须由单一的知识、技术传授转向交给学生如何获 取知识与掌握技术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竞争,促使市场运行越加规范 经济全球化的运行速度在不断加快.国际间人才转移和智力流动在提 速.人才的竞争同经济竞争一样,已由国内、局部的竞争转变为国际间、全方位 的竞争。经济领域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 就把握竞争的主动权,谁就具备竞争的优势。因此.各行各业对员工尤其是对中、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用工行为更加理智。求职者能否被 聘用,或从业者能否被继续聘用.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能否胜 任岗位工作。因此,人才的竞争将促使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持续创新成为必然。这 将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是历史赋予高职教育伟大而光荣的使命。
(四)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将是知识经济运行中的必然趋势 走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相结合之路,加强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促 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融合,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最有效的途径。
企业、学校、科学研究机构是知识经济的主力部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学 校、研究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与 企业、科究机构合作机制,一方面能提高学校、企业、科究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 是知识和科技成果开花结果的田野,也是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高职教育又是知 识和科技成果通向企业、通向生产一线的桥梁。只有这三方通力协作才能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因此,三方的有机结合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高职教育的准确定位 (一)确定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要办好、办出质量.形成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育观念是第一 步。高职教育要改革创新,形成新的办学理念.要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教学体系的确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要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要加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在飞速发展的现 代社会中.人本教育显得日益突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的高职 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办学 理念的定位.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学校要加强 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思考。教育学生正 确处理好人与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自身的理性、情感、意 志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把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体脱在 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以及高尚的人格修养和 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确定服务于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人才的培 养目标,应体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征。由于高职教 育的特定职能,人才培养目标要区别于学术型、研究型而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的 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技术与应用的有机结合.既要有扎实 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及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因 此,高职教育要定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 的特色,依据培养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发展及个人发 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T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 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 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 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就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培养技术应 用型人才:同时.肩负着对一线劳动者不断更新观念的教育和提升整体素质的任 务。其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以满足 社会对就业者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个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一个坚实的平 台。
(三)职业及职业能力的准确定位 职业定位。高职教育肩负着不断更新、提升一线劳动者素质的任务。
高职教育属于能力为本的教育.它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准备 的教育。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的挑战,培养出的学生应定位在就业有一定优势、 创业有较强能力、继续学习有扎实基础、发展有广阔空间的位置上:立足于培养 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探索创新的知识型劳动者。职业能力定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突出职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i个方面,即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高职院校 培养的毕业生应掌握相关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并具有较强 的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解决一线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 能基本完成上岗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各种准备.这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 育的显著区别,、职业能力结构由两个方面组成.即个体的一般素质和个体所处 的职业岗位相结合。能力应该是从业者的基本知识、职业技能和从业态度所形成 的一种综合素质,是完成某种岗位任务的基础。因此,职业能力不单单是操作技 能力或动手能力.而是综合的就业能力。
(四)专业建设的合理定位 高职教育就是为市场提供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它和人才市场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后备军,同时,市场需求也制约着 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和专业建设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 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人、一所学校.其发展的空间已打破了地域的界限. 当地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内涵也随之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因此,高职教育要根据 市场变化来设置专业.使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根据科 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预测.不断调整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及 时增设社会需要的新专业.调整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旧专业,加强与企业的广 泛合作.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科学性、针对性。高职教育要快速 发展.首先其专业建设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紧密联系社会各行业,实现单一的 学科教育向学科综合化、模块化教育转变,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适 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五)课程设置的科学定位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社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 进行。由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课程方案必须 是开放的、面向市场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深入实际,与企业、 行业等用人单位共同构建开放的课程方案,突出职业性。突出职业性必须以技术 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课程设置从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要遵循 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应用为主旨,根据现代的人才观、 教学观,结合生产、管理实践.强调基础理论的应用与加强实用技能的训练。要 在课程结构安排上实现宽基础、多方向的活模块课程结构,做到专业渗透与交叉,从而使课程设置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与岗位群.既有职业性又兼顾适应性。
在课程结构方面.主要体现在知识理论上要“够用为度”,职业技能上 要“适用为本”。高职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实践教 学。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及动手操作技能,以 全面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在课程管理上.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 学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课程的重点和层次,使 课程更加现代化和综合化。在补充、更新和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职业能力要 求而形成课程体系。这种体系应是打破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 心的教学体系。所以,依据市场设置专业.突出特色办好专业是高职教育发展的 基本保障。
三、发展离职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氛 围 目前.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中间还存在着不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思想观 念,仍然存在着传统文化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陈旧落后观念的影响。
在教育内部也存在着重学科性人才的培养,轻职业性人才的培养,重普通教育, 轻职业教育的现象。要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 社会氛围,一方面要加大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转变社会上一些人的思 想观念.把技能型人才视为宝贵的人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 造性的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就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使人们 对高职教育的作用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另一方面要制定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发挥 专长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通过政策导向转变人们对 高职院校毕业生认识上的偏见。要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表彰从事职业教育 工作的先进个人和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发展 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上形成重视提高劳动者技能。尊重技能型人才 的良好氛围。
(二)增加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高职教育是以政府或举办者出资.鼓励 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职业 教育法》颁布已经十余年,从高职教育投资体制运行的结果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更重要的是建立并形成保证高职教育投资体制正常运转的长效机制。一 要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直接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对高职教育财政性经费应当逐 步增长,逐年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
目前,各级政府是大多数职业学校的举办者和出资者.应该履行政府 的职责.要解决同一地区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教育投入不平衡的问题,尤 其应提高地、市属高职院校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增强地方高职院校办学 实力.充分体现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相对公平。
二要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建设. 促进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有效结合。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经验,由国家通过法律的、 经济的手段强化行业、企业和学校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的责权利关系。要调 动企业的积极性直接或间接地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形成校企间稳定、互利的办 学机制。三要允许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费收费标准.在高职教育步入稳定发展的 过程中,国家应逐步放开对高职院校的收费限制。收费标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设置上限和下限,设置下限是保证高职教育的必要投入,防止为争夺生源出现恶 性竞争:设置上限是保证高职教育的正确导向,约束不正当的收费行为。此外, 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鼓励通过多种渠道对高职教育的社会投入,包 括社会捐赠和民间投资,并不断拓宽社会投入的范围和领域。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机制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国家应制定 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促使产、学、研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真正的合作,建立 起最佳的运行机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只有通过与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才 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功能,有效地服务企业,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的正确途径。学校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充分发挥自 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即利用学校与产业、 科研单位等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 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来看,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很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大量的社会 实践来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应包括:在专业建设上,建立由用人单位的专 家、学校的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研究, 适时开发新专业,使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与行业、企业的有机衔接。学校开设课程要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设置,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与 行业、企业融合在一起。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此外,职业院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掌握 最新科技成果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使其尽快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使教 学内容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通过产教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和技术优 势,为企业推广新技术和研究开发新产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