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篇一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 摘要: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的有效实施是以全体 公民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为前提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231-01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 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 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 念等”1,是现代法制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 随着我国普法活动的大力开展,学校法制教育的持续进行,大学生的 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已经有了普遍的提高,用法、守法和维法行为也明显增 多,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 在许多调查中都显示采取法律途径是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应有法律的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水平较低 我国目前除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以外的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 制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程,对法律基础知识进行部分的讲授,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制度、法制建设有基本的框架性 认识,但由于涉及的法律知识内容有限,课程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对 法律制度和法律建设往往只停留于感性认识层面,而无法上升到理性层面乃至在 实践中运用。

2、知行脱节,淡于守法、用法 在我国高校都开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不少学校还 设有有关法律内容的选修课,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讲授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但 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知行不一、知法但不守法用法的情况,当遇到冲突 或问题时,往往是因头脑过热、失去理智而采取过激的行为,有时甚至是违法行 为,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3、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增多 身处于“象牙塔”的学生们的生活并不像社会想象的那样平静和安宁。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犯罪类型也正在向智 能化、多样化发展。从2002年的“伤熊事件”到“马加爵”案,再到2010年的“李刚” 案和“药家鑫”案,使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这些背后的深层原 因更值得大家关注和深思。

二、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学校原因。长期以来,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只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对学生进行简单、基础的教育,更侧重 于进行法律知识的灌输,缺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 学,对学生的测评哈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另外,由于许多教师在法律方面大多是 “半路出家”,缺乏系统和专业的知识,以至于对学生的教育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家庭原因。家庭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是由 于各种原因家长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对法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产生怀疑,而习 惯于靠群众运动来解决国家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家长对学生的教育 往往只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健康人格教育,特别是法律意识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使学生无法健康、平衡的发展和成长。

(三)社会原因。我国是拥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天人合一和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的传统文化观念,至今还存在于社会观念中,影响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强 化。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立法上成绩与不足同在,法律空白、法律体系 内部的摩擦和冲突、法律规范缺乏可行性,司法干预和司法腐败现象时常出现, 使人们对法律效力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英格尔斯曾说:“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组织原则如果没有其得以运营 的社会根基和缺少赋予这些制度与组织原则以真实生命的现在心理基础,也会变 成一堆废纸或导致畸形发展。”【1】 (一)优化社会法治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是大学生法律意 识培养的重要外部条件。社会要加强立法和提高立法质量,树立起法律权威,使 公民在认识和情感上对法律产生信仰感和依赖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 守法、公正司法,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众传媒的报 道要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的原则,并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法治宣传 教育,努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要积极营造“依法治 校”的氛围,对学生的管理要始终坚持人人平等,各项程序要做到公开、公平、 公正,以实践法律的行为去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中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紧密结合,改 进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塑造方面 的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和约束的 能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违法行为。

(三)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家庭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 忽视的作用。要通过多途径增强家长的法律意识,并能够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 养,从正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影响孩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 对子女进行法律观念和意识的教育。

总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机遇期,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的教 育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的有效资源,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度重视家庭 教育的力量,从多方面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提高法律意识。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篇二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频频发生的大学生犯 罪数据表明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十分匮乏。加强法制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也是解决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我国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 状及原因出发,提出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我国大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大多 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 知识。而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法律概论》 的内容是不可能的。

2、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意识缺乏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职业枪手”随处可见。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 木、假想实验数据,学术抄袭司空见惯。骗贷逃债/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 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在递增。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简 历注水花样百出。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就业时随 意违约,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

3、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 不信任的态度。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能积 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 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浙 江大学的周一超刺杀公务员事件就是鲜活的案例。

4、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如2006 的“熊猫烧香”案就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一个缩影。云南大学 学生马加爵杀人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和浙江大学的周一超刺杀公务 员事件等都充分说明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1、受儒家非讼与人治思想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强调等级观念为主的儒家思 想,使人治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这种人治观念过分强调权力、敬畏权势, 破坏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让一些大学生置身于权大于法权力至上的传统思想氛 围中,使大学生对法的信念产生动摇。这种权利意识淡薄的普遍现象也极大地影 响和制约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2、受社会负面新闻事件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的现象和一些国家工职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损害法律尊严、破坏法律公正,在广大群众和大学生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使 其形成“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特别是一些司法人员包庇纵容罪 犯、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等司法腐败行为导致大学生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对大学 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3、高校对法制教育的不重视 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普遍从属于德育教育,“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法制教育课程往往没有贯穿始终,加上许多法律基础 课程的教师不是法律专业毕业的老师上课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致使法律教学 流于形式,使法律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也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 原因。

4、独生子女后遗症 独生子女惟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心里承受能力差,一味追求高消 费、贪图享受、盲目攀比,一旦家里难以满足时,便产生盗窃、诈骗等动机;追 求新奇刺激,做出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违法犯罪的事情。此外,在大学生中, 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等案件中有30%的由大学生极强的报复心理引起。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 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 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 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 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2、实行“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 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首先,应从“依法治校”开始,“严格按照教育法律 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 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 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决不因人而异、因 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 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高校要重视学生法制教育 高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转变法制教育观念,增强《法律 基础》课的实效性,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法律基础》课, 增强其实效性。高校法制教育要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 法制教学,以此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 高法制意识。如,校内开展主题班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 内治安联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 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 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