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教手段对教学辅助作用的合理运用论文] 教学辅助手段有哪些

浅议电教手段对教学辅助作用的合理运用论文

浅议电教手段对教学辅助作用的合理运用论文 浅议电教手段对教学辅助作用的合理运用全文如下: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先进的电教手段已逐渐运用到教学活 动中,使整个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 为学生学好功课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丰富了教学过程的表现力,给课堂教学 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本文将从“激发想象,培养创 新精神”;“提高学习兴趣”;“让课堂效率最大化”;“认识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四 个方面来讨论电教手段对语文教学辅助作用的合理运用。

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如今教育的思想观念、内 容手段、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 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 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 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学已成为加速教学改 革、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不 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一、激发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 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 一课时,我下载了有关红军长征中令人感动的节俭小故事的资料,并设计几个问 题供学生探究学习:看了资料后,请你谈淡学后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和查 询教师机上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在机上完成了作业。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 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各种各样。我从中发现不少作业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和 创新精神。教师通过网络把学生的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即评即改,互相启发, 激励着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又在无形中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当人的情感融入在某一特定情境之中时,人的 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投入情感,激发 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为了忘 却的记念》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鲁迅在听到“左联”五烈士被枪杀的消息 时的情境,我采用了层层铺垫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媒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其做法如下:
运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1)鲁迅送书给白莽;(2)柔石睁大眼睛听 鲁迅讲“人心惟危”说;(3)柔石小心翼翼地扶着鲁迅行走;(4)柔石与白莽同时被 捕;(5)柔石在狱中学德文;(6)龙华枪杀烈士现场;(7)鲁迅提笔著文;(8)鲁迅抬头望 着漆黑的夜空。与此同时,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看着一幅幅画面,伴 着雄浑的旋律,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与讲解,营造了一个悲壮的气氛,学 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愤的情境之中。接着,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鲁迅写 完文章后干了什么事学生一个个发言,妙语迭出,如鲁迅背着手在房间里踱着;
鲁迅点燃一支烟,手抓着短短的头发,痛不欲生;鲁迅一直坐在书桌前,久久凝 望着漆黑的夜空,一言不发……学生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是得益于教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提高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 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 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强 大的技术支撑,使我们传统的用 “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讨论变成对学生多 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使“静”的变成 “动”的;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人类认识的最 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 为学生所接受。电教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 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 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草原》一课,学生难以想象草原的独特风光,可利用电教媒体再 现课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闲的羊儿,仿佛朵朵白 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 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这 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 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的学习氛围中,教学效 果自然显著提高,电教手段功不可没。

三、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效率,简言之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节课只有 40分钟,而且需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在此以古诗的教学为例。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了教学软 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 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 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 和顾此失彼,也不必为了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而费尽心机,从而赢得了 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节课中,我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 又对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提高了朗读 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也有了一个初步的 了解。所以,要想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好古诗,需要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 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

四、认识信 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一种创造活动,其主体是人,与人的主体形态紧密关联,密不可分。

科学研究、科学目的以及科学认识过程无不与人的因子息息相关。科学究竟给人 类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取决于人类自己,科学以人道和美德作后盾,才能保证与社 会协调发展,科学的不合理运用(误用、滥用、恶用等)必然会导致人的危机,这 就是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教育信息技术的双 刃剑效应。

再好的教学软件也只解决了优化教学过程的一半,即“教”的一方面, 说到底还是在“教” 字上狠下功夫,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 很可能变“ 人灌”为“电灌”,这样的教学依然是单向的、不完整的,盲目性的。

如果没有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结果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稀里糊涂,想得混乱不清,课后一问,也是一片模模糊糊的印象。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用,毕竟师 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是任何一个课件、任何一个多媒体工具都无法取代的。

多媒体不管怎么发达,相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只能是辅助教学的手段, 而不是全部,最关键的还是不能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学习 的一般规律、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要求教师在创设学习活 动情境时,注意设计一般能力发展的辅导对策,课件制作要灵活,交互性强,也 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落实能力发展措施,避免追求表面, 随意呈现。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电教手段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总之,电教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 诸多优点,借助电教媒体教学,能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化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能让学生 学得兴趣盎,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 探索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避免过于强调信 息技术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 最佳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