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基础的一般存在哪些问题

摘 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工作 问题 对策

  

  目前,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理念相应发生了变化,逐步建立起了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财经法规为依据、以理财为重点、以有利于自身发展为目的的会计工作新机制。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还比较薄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亟待规范和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少数单位对发票、支票等重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大多数单位即使建立了会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弱化,直接损害了会计工作的权威性。

  2.原始凭证不真实。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对外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没有按规定审核,以白条支付;报销、领款人用圆珠笔或铅笔签字;支款单和支款报销单使用混乱;借款、报销、转账等凭证或没有领导人签字、没有报销人签字或没有审核人签字;大量的报销单据后不附相应的明细清单,这就使得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3.财务报告数据失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随意编制财务报告,成为名副其实的“编表”,造成账表不符;有的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虽然有报表但没有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影响了会计报表阅读者的正确理解。甚至有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的单位往往有对内对外几套账,这种情况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的。

  4.会计档案不全。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有的会计档案谁用谁拿,没有借阅手续;会计资料未定期立卷、归档,或归档资料不全,使一些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从而影响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特别是一些涉及到重大业务的政策文件没纳入会计档案之中,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争议,无法查找政策依据等。有的单位甚至连本单位的目标考核方面的各种指标文件也没纳人会计档案之中,只单纯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认为是会计档案,一旦发生争议,就无法查找依据。

  5.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

  6.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代理。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

  2.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不按规定设置专职会计人员,或使用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缺少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还有的单位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既管钱又管账。还有的个别单位为了方便,全部银行存款印鉴由会计或出纳一人保管。

  3.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打折扣。

  4.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存在“坐收坐支”现象,或者违反专款专用规定,私自改变款项用途。

  5.财产管理账、卡、物“三不符”。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人为操作现象,以账代物,即便有盘盈、盘亏、报废也未按规定报批财政局进行财务处理,造成盈亏不实。有的单位对不属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几乎是放任自流,从而造成财产流失。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一个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基础工作好坏与领导重视和支持密切相关。作为“一把手”,是《会计法》授权的财务主要负责人,不仅要自己掌握了解《会计法》赋予的职责、义务,还要支持会计人员按政策、制度办事,为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

  要有计划地吸收一些年轻的、具有会计或审计专业学历、懂业务的人员充实到财会和内审岗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力量。同时在岗会计人员应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其他教育培训途径,加强较为系统的业务知识、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并掌握本行业的业务知识,认真学好、学懂并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同时,会计人员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执业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只有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好本行业会计基础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才能真正参与单位管理与决策,并为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使财会工作者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人才。

   (三)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并重,严肃财经纪律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其中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是会计工作规范的核心。只有制定并严格执行一整套会计工作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才有保障。

  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部审核监督人员。严格财务管理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并定期开展内部财务检查, 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查,向单位行政办公会或职工大会通报检查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要认识到内部监督有其局限性,来自外部的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的财经监督可使单位管理更加规范和合规合法,以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相关部门也要切实履行职责,对各种财经违法行为,一经查出,严格规范,严肃处理,堵住各种漏洞,防治腐败。

  总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各级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本职工作,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