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什么是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_白酒执行国家标准

探究什么是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

探究什么是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 一、案件回放 2010 年7 月22 日,陕西省西安市某县粮食局粮食行政执法人员在对全县 粮食收购市场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时,发现强泰粮食收购点收购场所存在霉变小麦 与正常小麦同仓存放的情况。经组织罐包清点,霉变小麦60 袋,数量约3300 公 斤。执法人员随即对这批霉变小麦进行了现场抽样取证、拍照,制作了《现场检 查笔录》。为防止证据灭失,对这批霉变小麦依法实施了就地先行登记保存。所 抽取样品后委托具有资质的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结果显示,样品中霉变 粒为75%,超过了《粮食卫生标准》所规定的霉变粒 2.0% 的要求。据此,县粮 食局决定对强泰粮食收购点进行立案调查。7 月26 日,向强泰粮食收购点送达 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其将霉变小麦与正常小麦储存在同一粮仓内的 行为违反了《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拟对其作出责令改 正、予以警告、没收霉变小麦并集中销毁的行政处罚。7 月27 日,县粮食局发 现先行登记保存的霉变小麦被转移。7 月28 日,县粮食局会同县食安委、公安 局、工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强泰粮食收购点进行执法检查,但该收购 点不予配合,态度恶劣,阻挠执法。8 月9-19 日,县粮食局组织行政执法人员 多次到强泰粮食收购点进行案件调查,通过耐心细致地法制宣传、说服教育和走 访调查后查明,先行登记保存的霉变小麦于7 月26 日下午被强泰粮食收购点转 移,7 月29 日被销售给临县某个体收购者,后又被转售给某养殖户,至执法人 员调查之日(8 月19 日)已全部被使用。9 月19 日,县粮食局以强泰粮食收购点 实施了非法收购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小麦;违反粮食质量管理规定将霉变小麦 和正常小麦同仓混存;在执法部门对霉变小麦进行登记保存后违反规定擅自转移 物证并非法销售的违法事实为由,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 《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作出了 罚款1 万元、暂扣《粮 食收购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并依法送达。此后,强泰粮食收购点既未履行 粮食行政处罚决定,也未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12 月24 日县粮食 局随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前,县粮食局已暂扣了强泰粮食收购点的《粮 食收购许可证》。2011年10 月18 日,县人民法院下达《行政裁定书》,准予强 制执行粮食行政处罚决定。2012 年11 月28 日,县人民法院将1 万元罚款执行 到位。11 月30 日,县粮食局将罚款上缴县财政罚没专户,正式结案。

二、对本案违法行为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分析本案是作为粮食流通违法行政 处罚一般程序案件进行的处理。县粮食局对违法行为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 用,实质是对什么是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的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

(一)对违法行为事实认定的分析 本案中,县粮食局认定强泰粮食收购点实施了3 项违法行为。

1. 非法收购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小麦。强泰粮食收购点在案发前持有 县粮食局颁发的《粮食收购许可证》和县工商局核发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因此不存在非法收购的问题。至于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小麦能否收购的问题,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标准《小麦》、国家《粮 食卫生标准》没有禁止性规定。《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中有 收购中,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油,要动员农民整理到符合标准后才能收购。经 整理仍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收购时要根据质量情况作扣价、扣量处理或拒绝收购、 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油,禁止收购、生霉粒超过5.0% 的,不得收购等规定,但 执行该文件是否就是属于《条例》所规定的粮食收购者收购粮食应当执行国家粮 食质量标准的行为,并无权威解释。本案证据之一的《检验报告》并无对小麦国 家标准中生霉粒指标的检验项目和结论,而对霉变粒的检验项目和结论属于执行 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问题。生霉粒和霉变粒一字之差,但意思含义不同,分属粮 食质量指标和粮食卫生指标。依据国家标准《小麦》的规定,霉变小麦在国家粮 食质量标准中按杂质归属。本案中,强泰粮食收购点收购场所存放的小麦抽样检 验结果为霉变粒75%,并不能证明生霉粒超过5.0%。因此,本案认定的非法收购 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小麦的违法行为,证据不足,事实不清。

2. 违反粮食质量管理规定将霉变小麦和正常小麦同仓混存。《条例》中 并没有不得将霉变小麦和正常小麦同仓混存的条文规定,只是在第44 条第一项 将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作为违法行为,并设定了给予警告, 可以处20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暂停或者取消粮食收购资格的行政处 罚。但对于什么是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条例》没有作出具体规定, 最有可能视为相应的解释或者答复的规范性文件是2004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 部门制定的《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以及2001 年国家计委等三部门制 定的《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 行)》第22 条通过列举方式对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作出了 六项具体规定,通过引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对这种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给予的处罚种类和幅度。第22条第三项所列行为中,包括将霉变及 病虫害超过标准规定的粮食与正常粮食混存的情形。据此,可以认为强泰粮食收 购点将霉变小麦和正常小麦同仓混存,违反了《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 《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有关粮食质量管理的规定,亦推定为属 于《条例》第44 条第一项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的情形。虽然 《行政处罚决定书》在文字表述上存在瑕疵,但该项认定总体证据确凿,违法事 实比较清楚。

3. 在执法部门对霉变小麦进行登记保存后违反规定擅自转移物证并非法 销售。这种对先行登记保存的霉变小麦转移和销售的行为,属于违反《条例》规 定的违法行为,还是违反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条例》第18 条、19 条、47 条分别规定,销售 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标准,凡已陈化变质、不符合食用卫 生标准的粮食严禁流入口粮市场,被污染的粮食不得非法销售、加工。本案中, 强泰粮食收购点将先行登记保存、不符合粮食卫生标准的小麦擅自销售给个体收 购者的行为,属于违反《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但这种违法行为不属于粮食收 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违法行为。此外,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 食品卫生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销售。行政处罚 法第37 条规定,在先行登记保存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 证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 条规定,隐匿、毁灭证据,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 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可见,强 泰粮食收购点擅自转移并销售先行登记保存霉变小麦的行为,同时违反了标准化 法及其实施条例、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该项认定证据确凿, 事实清楚。

(二)违法行为责任追究法律适用分析 1. 本案中,强泰粮食收购点实际上先后实施了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 毁灭证据、非法销售不符合国家粮食卫生标准小麦3 项违法行为,但就县粮食局 有权处罚来说,只能对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县粮食局作 出的给予罚款1万元、暂扣《粮食收购许可证》共计2 项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 依据为《条例》第44 条第一项和《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第24 条 第三项。但是,《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存在擅自改变行政处罚 种类、幅度的情形。《条例》第44 条设定了3 种处罚。情节不严重的,予以警 告,可以处20 万元以下的罚款。这里,警告处罚是必须的,但罚款是可自由裁量选择的。情节严重的,暂停粮食收购资格或者取消粮食收购资格。《陕西省粮 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第24 条对罚款处罚作了自由裁量细化规定,警告 后仍不改正, 并造成农民或其他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的, 可以处10 万元 以下的罚款;
违规数量较大的, 可以处10万元以上20 万元以下罚款。但对情节严 重的,只规定为取消粮食收购资格,并无暂停粮食收购资格的规定,缩减了处罚 的幅度范围。

2. 行政处罚法第4 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 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本案中,强泰粮食收购点收购小 麦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主要是将约3300公斤霉变小麦和正常小麦同仓混存。

后强泰粮食收购点为避免损失,在先行登记保存期间对不符合粮食卫生标准的小 麦进行了转移、销售。经查,这批小麦最终未能流入口粮市场,未造成农民或其 他粮食生产者的利益损害,也未对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因此, 对这一违法行为只需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即可。事实上,县粮食局一开始也是拟 给予警告处罚的。但此后由于强泰粮食收购点非但没有听取预先警告,反而将先 行登记保存的霉变小麦擅自转移和销售,且在执法人员调查这批霉变小麦流向的 初期不予配合、态度恶劣、阻挠执法,使得县粮食局将此作为违法行为情节严重 的表现,最终作出罚款1 万元、暂扣《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处罚决定。就罚款1 万 元数额来说,虽与《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第24 条自由裁量规 定不一致,但仍在《条例》第44 条所规定的20 万元以下的罚款幅度范围内,属 于合法决定。就暂扣《粮食收购许可证》来说,相关法律法规均无此项处罚规定, 严格来说属于县粮食局创设的行政处罚种类。如若处罚决定表述为暂停粮食收购 资格,则属于合法决定。

3. 之所以强泰粮食收购点在县粮食局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 要转移、销售先行登记保存的霉变小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行政处罚事先告 知书》中作出的拟对霉变小麦3300 公斤没收并集中销毁的决定。若没有没收并 集中销毁的决定,强泰粮食收购点也不一定会转移、销售先行登记保存的霉变小 麦。

三、到底什么是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 探究《条例》第44 条第一项所说的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 的行为,笔者以为要根据《条例》第11 条、第12 条的立法意图,并结合《粮食 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等 规范性文件,以及2014 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在东北地区部署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中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政策的规定来理解。

(一)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应当主要是看在粮食收 购过程中,粮食收购者是否执行按质论价原则,是否存在损害农民和其他粮食生 产者利益的情形。按质论价,应当主要是指按等级定价,等级高的价格高,等级 低的价格低;同一等级情况下,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指标实行增扣量、增减 价制度。这也就是指粮食收购者是否执行了《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 题的规定》。但文件在适用范围上,明确规定只适用于政策性粮油的收购、储存、 销售、调运,其他贸易粮油可参照执行。因此,对于政策性粮油的收购,粮食收 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应当主要看是否执行了《关于执行粮油质 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以及相关的政策性文件的规定,如《关于2014 年 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4 年东北3 省 及内蒙古自治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等问题的补充通知》等;而对商品粮收 购者来说,则是不违反所收购的品种相应的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定等收购、 仪器定等、按国家标准检验的规定以及售粮者对粮油检验验质结果有异议时,粮 油收购者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检验仪器进行复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粮 油,不得作为食用粮油及饲料用粮油收购,玉米生霉粒含量超过5.0% 的,不得 收购等规定。

(二)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主要是强调粮食收购者 要执行相应品种的粮食质量国家标准,而不是粮食卫生国家标准;主要强调的是 粮食收购者在粮食收购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而不是粮食储存、销售经 营活动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比如在评价收购小麦的质量指标中,生霉粒属于质量 要求中的不完善粒指标,而霉变粒属于杂质指标。生霉粒的限量国家质量标准中 并没有单独规定,霉变粒含量粮食卫生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2.0%。对于霉变粒 超过2.0% 的粮食能否收购,国家并没有规定,但是,玉米、油菜籽生霉粒含量 超过5.0% 的不得收购。标准中未规定生霉粒限量的,生霉粒按不完善粒归属, 不单独扣量。因此,对于商品贸易粮食收购来说,无论生霉粒、还是霉变粒超标 粮食收购,都不能认为是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但是对于霉变粒超标的,不 得作为食用粮食及饲料用粮食收购。

(三)依照《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所列举的行为,不能必然的就 判定粮食经营者存在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对于什么是粮食收购者未 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行为的理解,属于行政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 限的立法解释问题,应当依照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行政法规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的通知》,报请国务院法制办按照法定程 序由国务院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