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研究 【摘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研究势 必要追根溯源。在革命斗争时期我党我军对川陕苏区的思政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 不仅是对党史军史的丰富,也是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和研究的再启示。政治理论教育是中心,实践教育是对政治理论教育的深化。川 陕苏区的思政教育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中国革 命与建设事业的核心,是人民利益的践行者与先锋。【关键词】川陕苏区;
思政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红色根据地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对边区产生了人民朴实而深刻 的影响。而这一时期的川陕苏区,是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那 么我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思想政治建设势必深刻改变了川陕边区广大人民的精 神面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方面,即政治教育、狭义文化教育和实践教 育。其中政治教育是核心,狭义文化教育是方式,实践教育是具体手段,三者统 一于文化教育。而本篇文章所讨论的理论中心侧重于中国共产党在边区的政治理 论教育和实践教育。
一、政治理论教育 从党的历史来看,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 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兴衰。那么, 这就突出了以政治教育为中心的理论教育的关键性。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教育的 核心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表现为对党纲领、 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并且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本质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川陕边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镌刻在石头上的红军文化,即红 军石刻。川陕边区,红军石刻数量之庞大、内容之丰富、形式至多样、规模之宏 伟,全国无出其右。这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国内革命与建 设的伟大创举。川陕苏区的很多主要领导人,如陈昌浩、徐向前、张琴秋、刘瑞 龙、廖承志、魏传统等都起草过文献和宣传资料,甚至直接书写过标语口号。其 内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川陕省苏 维埃政府布告》、《劳动法令》以及一些政治宣传口号。舆论即力量。
二、实践教育毛泽东在其著作《实践论》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 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并且《光明日报》在1978 年5月11日刊文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实践,对人类社会历 史前进、思想与时俱进而言,即是教育。第一,川陕边区军事斗争的实践教育, 又可以分为战略思想探索、组织结构实践和军纪党纪建设三个方面,而本文主要 从战略思想探索方面进行简略论述。战略思想探索主要是指,这一时期党领导人 的战略战术思想,可以总结为“积极防御,以战代训”、“集中优势,以弱胜强”和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三大思路。首先,“积极防御,以战代训”是指我党我军领 导人的战争艺术,即在战略上清楚认识战争类型,即边区军事斗争即是防御战, 且该防御战处于劣势,只有以积极灵活的战争策略来应对方能取得胜利。并且我 党我军领导人也情形地认识到,以实践为导向、以战争为老师,在战斗中总结经 验、在战斗中研究策略,才能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我党我军实际状况、适应川陕 边区战场实际战况的战争之路。其次,“集中优势,以弱胜强”是指在清楚与明晰 战争类型与战争艺术条件下的战术指导。我党我军领导人,将西方理论精华与本 土相结合,利用机会成本,发挥比较优势优势,实施非对称打击,就扭转了敌众 我寡、敌强我弱的困境,创造了兵力集中的局部优势,如此即能实现以“以弱胜 强”。最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是另一项重要的战术指导。红军在诞生 之初,就处在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之中;
红军在成长之时,就行军于敌军的围追 堵截之中。因而红军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敏锐的战态意识,因而“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正是我军深谙的战争之道。第二,川陕边区的经济建设实践教育,主 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即农业建设方面和经济机制建设方面,本文主要讨论的是 边区农业建设方面。国家与民族,最核心最关键的经济问题,既不是工业问题, 也不是就业问题,更不是体制问题,而是土地问题。而与土地问题直接相关连的, 即农业建设问题。而这一时期的农业问题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 开展以“红军公田制”为核心的土地革命。以土地革命为核心的苏维埃,就是中华 苏维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宝贵经验。这是因为,传统的、俄国式的苏 维埃以工业改革为中心,这就决定了苏俄的苏维埃革命与建设,始终以城市无产 阶级即工人为主力,以城市为舞台。与之相对,中华苏维埃的特殊性就在于,是 农业革命,是“农村包围城市”,以农村无产阶级即农民为主力,以农村为舞台。
但二者的相似性在于,他们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是与军队和战争相关 的暴力革命。再者,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当下学术界,甚至部分马克思 主义学界的学者们(包括国内国外),都忽视了或轻视了这样一个概念,即阶级 斗争。他们认为,阶级斗争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特殊导向,他们同时也认为, “以阶级斗争为纲”属于旧时代。这正是源于此类学者对党史和对共运史的无知与短视,道理非常简单,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以阶级斗争为现实理想;
中国共产 党从弱到强,一路所经历的,正是重重阶级斗争的考验;
中国共产党由地方性党 派当到中央执政党,靠的就是以阶级斗争为核心;
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所谓阶级斗争,只是换了表面一曾面貌重新出现在社会之上,即阶级斗争的新常 态,经济的新常态,此时的阶级斗争表现为经济矛盾和政治改革,其核心却未曾 有质变,这是因为以共产党早起的边区经济建设为起点,阶级斗争就与经济建设 结合在一起。
作者:雷翔宇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