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方法: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方法

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方法 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方法 郭瑾 一、提高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紧迫性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 “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数 学教学也不例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人类面临21世纪生产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迅猛;
人类的生活、经营、决策也从来没有象现 在这样对数学提出了如此新的要求。现代数学正以技术化的方式辐射到人们日常 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保证 他们利用数学这一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服务,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所以,我们有责任必须为每个学生营造一个都能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的潜能 得以充分的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学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面向全体学生 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中往往以是否应试这一标准来衡量学生,数学教学 的要求“一刀切”,教学方法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平时教学只考虑进度,不 考虑效益,总想借助增加考前的复习时间来提高分数,从而造成了学生之间发展 越来越不平衡, 许多 老师反映的所谓差生也越来越多,“尾巴”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就 对这部分学生采取了放弃态度。从而导致了整体质量的下降。

2、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得以充分发挥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一句话,对每一个老师来说, 并不陌生。但农村数学教学的实际是不少课任师还是一讲到底,学生无活动时间, 无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难,更谈不上提出新的见解。“发现法”、“启发式”教学 被束之高阁,至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则更是被教育者所忽视,很多同学学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除了考试还是考试,这种无主的学习,是一种无生命的学习,学 生不可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中也就难以发挥其主体作用。课任师一 讲到底,究其原因是怕学生听不懂,认为多讲几遍效果就好了。

3、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数学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 在农村数学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还十分严重,传统数学往往以数学 知识的获得为数学活动的终结,而忽视学生自己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片面 强调知识教学,单纯追求分数。虽然,平时大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对能力的 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比如数学教学中,往往是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直觉思 维能力;
重视正面思维能力,而忽视逆向思维能力;
重视求同思维能力,而忽视 求异思维能力;
特别是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在往往培养学生的只是模拟能力、 应试能力,往往是老师讲公式,学生套公式,教师讲例题,学生做类似题,一碰 到题目变一变,学生就立即束手无策。

另外,对认知因素外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中意志、兴趣、情感、承受挫 折等的培养更是被忽视,学生往往碰到难题,一时思考不出,就没有信心再去做, 再有些学习困难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以致于数学越来越差。

三、针对问题提出方法措施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培养学 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 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 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 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竟然。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 我对此作了一些初步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 少、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内容,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大 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化水 平很低,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 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 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 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 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 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 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 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⑴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 以爱心去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 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 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 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

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⑵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 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 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 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 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 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 了。

⑶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 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 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 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 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 的兴趣。

3、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⑴、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 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 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 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比例的性 质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 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⑵、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 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 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 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 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 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 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 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⑶、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 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 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①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 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 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如解求值题:已知(a+b-5)2+(a-b+7)2=0,求 (a2-b2)+(a+b)2的值,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①(a+b-5)2+(a-b+7)2=0,② (a2-b2)+(a+b)2,经过分析后可发现由①得:a+b=5;a-b=-7由②得:
(a2-b2)+(a+b)2=(a+b)(a-b)+(a+b)2,综合①、②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这就是 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②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 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 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 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 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 发展。

③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 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 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分式的性质时可以联想分数的性质,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式与分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④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 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 维方法。如:函数图像和性质就是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4、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 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我们山区的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 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 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 背景。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中有出租车计费的问题,山区农村的学生没有坐 过出租车,不理解这种计费方式,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大的帮助,但是, 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的进行修改,如将上 述问题改为:父母外出打工,每月保底工资四百元,加上工作量的计件费,计算 每月的实际工资。这样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不 易,教学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