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论文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论文 一、教师培养的现状及模式 建国以来,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师资培养的主 要阵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例如: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口 普通话,一手好书法,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教法”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我们在保 持传统教师教育学科的优势,巩固高师院校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基础教 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培养有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虽然高校已经普遍 开设了计算机类课程,但将计算机类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构成师范生 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体系,对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是一个历史的挑 战。从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对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养现状来看,反映出 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设置的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和实践性环节课程 所占比例较少,基本上仍只是作为师范专业的公共课来实施。再者,单纯地将计 算机基础代替信息技术教育。在效果上,计算机课老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没有贯穿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理念,学生隔靴搔痒的理论和知识学了不少,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提高不大,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未来教 学中,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最后,在培养模式上, 与基础教育需求脱节。在培养过程中,重点都放在了传授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 学生很难感受到运用信息技术会带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后踏 上教学岗位后,也就难以自觉自发地运用信息技术。
因此,在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上应采取相应的变通。首先, 改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增设信息技术和活动类课程,强化 信息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点涉及信息在教育运用中的理论和实施,通过学习各种 教学媒体、教学课件,将信息技术和各种基础课程相结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 过学习和操作实践逐步熟悉它们。在实习期间尝试性地运用这些技术。其次,建 立与中小学合作的培养机制,加重实习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真实的学校 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技能。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训工 作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但是从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上进行分析,还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的培训方式多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专家讲授式培训。一些地方把全 员培训称为教师集中面授,“大呼隆”上课,这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 只能流于形式。原认为教师学习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就能自行将这些知识恰当运 用于课堂教学实际场景。但这种单一的培训模式对于教师自觉地坚持使用教育技 术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效果十分有限。
2.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 由于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参加培训时的兴趣集中 于计算机的操作,对于理论内容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因此,就出现了信息技术能 力培训的重心转移到讲授操作技术,而忽视了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培训现象。他们在培训中只是单纯模仿。再加上各学科教 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若采用这种偏重信息技术技能训练, 忽略了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培训方法,会致使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 课程关系不大,兴趣就大大降低,培训效果也打了“折扣”。
3.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常忽视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认 为只要把观念和技术传授给他们,自然能被他们认同,并成为指导他们教育行为 的准绳。但实际上教师作为成年人,其思维方式已经基本定型,接受新事物比较 缓慢,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习惯于用自己学科固定 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新问题。
4.培训难以产生持续的作用 教师通过培训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都会产生认可,觉 得培训者讲得很有道理,并且积极地尝试着实践。但当受训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 岗位后就会发现现实与所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与差距,很多教师又回到了原有的工 作轨迹中,教育技术培训持续效用难以发挥,使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技术的培训还存在许多值得探索与思考的问 题。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和授课方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中授课方式的探讨 教师继续教育往往容易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 式研究,是当前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极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方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 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并使其在培训 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经过实践摸索、查阅 资料总结,我归纳出以下几种授课方式: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方式 讲授法是指教授者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受训教师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 方法。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应包含两个 过程:了解和内化。了解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 教育的历程等理论内容。以介绍整体培训内容及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为主,其目 的是更新课程观与学习观,浏览课程的整体结构。至于理论的内化与应用则是在 以后的培训和实践中逐渐进行的。
2.以课件制作为主的辅助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CAI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等表现形式有机 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使教师在学会各种工具软件的过程中掌 握计算机的应用,后来逐步深入到掌握基于资源的课程设计。实践证明,以课件 开发作为任务驱动,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具有了较强的信 息技术能力,就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有机地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 多彩的学习形式。
3.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那么培训 教学就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 基本知识点和精华;
“多练”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 效果的操作。我们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
4.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层次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用整齐划一、一成不变 的教学目标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采用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任务驱动法,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协作、协商中探索,在完成所设定的任务中学习, 在不稳定性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与人合 作,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自组织的过程。在培训告一 段落后,联系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给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在一定 的期限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让他们在完成“任 务”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总之,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每个环节都应 该环环相扣。职前培养中,高师院校要合理地设置信息类课程,探索师范院校学 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系。职后培训中,要切合实际,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和手段, 不断加强各中小学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