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教育学 [循证教育学指导下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程建设研究]

循证教育学指导下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程建设研究

循证教育学指导下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大都存在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轻视或忽 视人文素质养成的现象,这直接导致毕业生在找到工作时人才素质不高,而实用 主义、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浓郁。根据循证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以下从循证教育 学的视野阐述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程的必要性、实用性与实践性。

关键词:循证教育学;
高职院校;
《文学鉴赏》课程 高职高专着力于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建设急缺人才的需要,符合我国经 济条件下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满足。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大都存在只注重专业技能 的培养,而轻视或忽视人文素质养成的现象,这直接导致毕业生在找到工作时人 才素质不高,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浓郁。根据循证教育学理论的指 导,以下从循证教育学视野阐述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程的必要性、实用性与 实践性。荷兰循证教育学研究所(TIER)认为,“循证教育学是将基于有效的最 好证据进行教育政策制定与教育实践的一种哲学。它意味着在推荐或大规模应用 具体的教育干预、策略、政策之前,应该进行科学的评估”。循证教育学的出现, 缩短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解决教师单纯依靠个人经验教学的混乱局面。提 倡教师将这些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和研究,并提供最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研究 结论。

一、循证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程的必要性 循证教育学要求教育实践必须寻找“证据”,然后根据“证据”找到解决问题 的途径。根据我国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事实为依据,高职 院校有必要开设《文学鉴赏》课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质 和审美素质,这除了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之外,关键还在于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 的轻视。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即使有学校开设这门课程,也是形 同虚设,或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只占有极少数的课时,形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著名的教育学家张志公认为:“目前的语文教材里面有比例很少的文学作品,但 并不是用来进行文学教育,而是进行‘读写训练’,连古典文学也不例外,这样的 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种互相制肘、两败俱伤的做法。”语文教学对 文学教育的忽视,对文学作品不是当作艺术品来欣赏,而是当作写文章的范例, 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审美性以及教育性的感知能力越来越淡,学生的阅 读能力以及情感感知能力也趋于麻木。人文素质的缺失和审美能力的缺失导致学 生综合素质并不高,对真善美缺乏感性的认识,学生功利思想非常严重,满目追求低级趣味。手机和网络的流行,让学生对快餐文化比精心研究经典更容易让他 们接受。很多学生道德素质低下、思想浮躁、随心所欲,为人处世方面缺乏应有 的态度。这些在高职院校可以说是普遍存在。根据循证教育学理论,找到适合提 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发展、道德水平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文学鉴赏》课程 的开设并实践教学。

二、循证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程的实用性 其实际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冲突。《文学鉴赏》课程 的实用性能产生影响,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它能丰富教学内容,在专业技能 课之外,无疑让枯燥的技能课增加配合角色,丰富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获得专业 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人文课程的培养,改变单一的技术吸收,让大学生活变得高 雅而有情趣。文学鉴赏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针对学生对于真善美、假恶丑的 辨别能力不强的情况。《文学鉴赏》课程的开设,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 学生的整体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境界。文学的教 育即人的教育,包括人的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即“三生”教育。21 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高职院校通过文学鉴赏课程的开设,能不断提高学 生的适应力、意志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积累正能量,有助于 更好地感受生活、珍爱生命、鉴别事物,为自己的人生所用。再次,高职院校的 发展,终究是人的发展。现在用人单位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才是 专业知识。人文素质与审美情趣的培养,能让学生克服思想浮躁、追求功名利禄 等不良思潮,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公德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能更好 地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循证教育学认为,“循证教育学是将 基于最好证据进行教育政策制定与教学实践的一种哲学。它意味着在推荐或大规 模应用具体的教育干预、策略、政策之前,应该进行科学的评估。”基于这些“具 体事实的佐证”,《文学鉴赏》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

三、循证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文学鉴赏》课程的实践性 基于《文学鉴赏》课程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课程的建设和开发也必须在循 证教育学指导下进行实践。由于文学鉴赏的面非常广,古今中外,不能一一选入 教材,同时也由于课时的限制,在文学鉴赏教学中,也会有许多的局限。因此, 对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材的编写上,根据 循证教育学理论的指导,高职院校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学生 历经中考和高考,对于一些文学经典著作,中学已经涉及到的作品,可以点到为 止,不需要再选入教材进行教授;
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有必要从古今中外选择各种体裁而内容又较为丰富,对学生人生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另外,除 了教材的编写,老师也要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经典,因为课堂毕竟是有局 限的,举一反三、授之以渔才是老师应该做的指导。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文学鉴赏 课的特点,找到吸引学生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 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审美享受的同时,了解和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历史发 展的必然性、人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领悟往昔,感受文本,获得文学里提供的 美学观点。这门课程并非要学生人人能创作文学作品,而是要归根到育人。同样, 在高职院校的文学鉴赏课,教师应当克服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用各种引人入 胜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多媒体的加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的放映、文学讲 座、课本剧的表演等都有必要引入到文学鉴赏课程中来,用以提高文学鉴赏的吸 引力,引导学生能自觉提高文化品味,改变阅读习惯,而不是让他们受低俗文化 的影响,不至于让他们选择一些低俗不堪、粗制滥造的作品来打发他们有限的业 余时间,来满足他们较低层次的阅读需求乃至他们无聊的猎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