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角研讨中国特色国防建设论文|多元化视角

多元化视角研讨中国特色国防建设论文

多元化视角研讨中国特色国防建设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解放初期的凯歌行进期;
在曲折和动乱中艰难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迎来大发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第一个 时期,是1949年到1964年的凯歌行进期、解放初期,中国对外实行“一边倒”的方 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正确地认定国际形势已经缓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对国际形势的总趋势判断 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国防发展战略的制定、我国的国防建设在动乱时期出现曲折 和挫折、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通过天安门国庆阅兵的窗口也向国内外充 分显示出来、中国对国防建设的投入已经超过了此前的五十年等,具体请详见。

现代科学强调系统方法,回顾历史也要用多元化的视角深入思考。新中国 建立60年来,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国防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应是“大国防”的概念,包括国防指导理论、保卫国家的自卫作战、军队现代化、 武器装备和国防工业体系、后备力量建设等方面,研究国防问题也需要有一个全 方位的大视野,应有继承传统又有所超越的创新思维。通过回溯60年来的峥嵘岁 月,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规 律。

1解放初期的凯歌行进期 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到1964年的凯歌行进期。如果说 国家经济建设在1958年就结束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而陷入了误区,国防建设的指 导在50年代末还难得地保持了相对比较清醒的认识,直至1964年以前还能在健康 的道路上前进。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已经有了经历二十多年战火锻炼的一支英 雄军队,国家的工业基础和国防建设的条件却极其落后。国家没有工业化基础就 是一个“软骨动物”,军队的机械化、现代化便无从谈起,中国也摆脱不了落后挨 打的状态。

解放初期,中国对外实行“一边倒”的方针,苏联希望中国通过向其订货的 方式解决武器装备。毛泽东却做出了一个有远见的决策,以全面引进苏联先进技 术的方式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 “156项”重点工程有44项是军工企业,包括陆海空军全面配套的军工厂。1957年 夏天,中共中央利用赫鲁晓夫因内部矛盾有求于毛泽东表态支持的机会,得到苏联提供的核技术援助,从而开始了“两弹”(导弹、核弹)事业的起步,从而抓住 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中苏发生争吵后,赫鲁晓夫于1959年停供原子弹样品, 于1960年撤退专家,至1962年停供米格-21战斗机技术资料,此后中国的国防工 业完全在自力更生的条件下发展。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和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 成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初期取得的最为辉煌的成就。“两弹一星”取得的跨越性成功, 从发展战略来看主要经验有两条:一是开始就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有很高的起 点;
二是集中国内有限的力量在重点领域搞攻关,有所为有所不为。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正确地认定国际形势已经缓 和,在大力加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又将全军数量从1952年的626 万人减少至1958年的237万人。这一时期,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国防工业建设初步 奠定了基础,军队进行现代化战争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强,堪称为中国国防建设的 第一个黄金时期。

2在曲折和动乱中艰难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免不了经历曲折, 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从60年代中期起,中国国内出现了持续的政治动乱, 我国的国防事业发展同样出现了一个“马鞍型”。

以1964年为转折点,我国领导人对安全形势的判断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各 领域的指导思想发生严重逆转──政治上以“反修防修”为纲,军事上预备“早打、 大打、打核战争”,经济上改变“吃穿用”方针,以战备为中心制定五年计划。此 后因“左”的思想的干扰,解放军的常规装备在仿苏式原基础上几乎未能出现质的 突破,正规化建设中出现了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现象。过去强调的军队机械化在 1965年又改为强调“骡马化”,同年又取消了军衔制和许多正规条令,在后来的十 年动乱中军队的训练和许多日常工作也受到重大干扰。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毛泽东晚年在国防建设上出现了一个不可解的自我矛盾,即一方面也重视发展尖 端武器,另一方面总担心搞现代化、正规化会出现“修正主义”。

对国际形势的总趋势判断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国防发展战略的制定。自 1960年代中期起,我国对主要战略威胁的定位、边界冲突的处理和援外的指导都 表现出严重失度,尤其是“反修”斗争成为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最大失误。对俄罗 斯传统的大国沙文主义适当地予以斗争,自然是应该的,将其发展为“反修”斗争 并实行长年的全面战备,则如同胡乔木所总结的是“过火反应”。1990年代中国驻 俄大使李凤林近年撰文指出:“现在看来,中苏两国领导人当时对于战争可能性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都是为了应付对方的进攻而备战,迄今 还没有任何档案材料证明,双方任何一方制订过进攻对方的计划。”虽然中苏长 年军事对峙对我国的工业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却也引出了中 美和解这一副产品,在某些意义上开启了向西方改革开放的先河,后来又具有积 极的意义。

自1960年代中期起,在为时十多年的紧张持续的战备中,解放军数量大幅 增长,自1965年超过500万后,至1969年达到631万,至1975年达640万,军队的 武器装备与世界先进军事技术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国防建设和整个工业建设都 在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中错过了“国际列车”。不过在国家出现十年动乱期间, 解放军仍发扬光荣传统,处于困境时仍忠实地履行了保卫国家的职责,例如1974 年的西沙反击战中收复了西沙永乐群岛,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动乱期间, 国防科研人员坚守岗位,也取得过一些成绩,例如取得了氢弹和人造卫星研制的 成功,这些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我国的国防建设在动乱时期出现曲折和挫折,从深层次看反映了从上到下 的思想观念上还不适应进入世界型现代化发展大潮的要求,其中的一些失误有着 深刻的社会基础,不能仅解释为领袖的个人失误。中国是千年的农耕社会,受这 一传统习惯影响众多人对现代化的进程感到不适应,这在国防建设上也充分表现 出来。历史证明,国防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最终要靠全面提高 全党、全军和全民的现代文明和科学素质来解决。

3在改革开放中迎来大发展 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通过天安门国庆阅兵的窗口也向国内外充分 显示出来。如1984年国庆35周年的阅兵中亮相的装备大都已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一代以上。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的天安门阅兵时,亮相的新型坦克、装甲车和各 类导弹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大幅缩小。此后随着国防投入的增加,陆军第三 代坦克批量装备部队,先进的野战防空装备、远程火力突击装备也大量生产;
国 产第三代战机“歼-10”等开始装备空军,形成以第三代战机为骨干的空中武器装 备体系;
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使海军先进舰艇数量具备一定规模, 配备各种先进舰载武器系统,极大增强了防区外打击能力和编队防空能力;
第二 炮兵部队开始装备机动的战略核导弹,已具备核常兼备、慑战并举的作战能力;

解放军信息支援能力日益提高,电子战水平也有了极大跃升。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国防建设的投入已经超过了此前的五十年。今年国家公布的军费开支达到4806亿元人民币(折合710亿 美元)。这一军费数字虽只相当于美国军费的1/8,却也已超过英国居于世界第 二位,中国的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过的经费充分、发展迅速的黄金时期。

不过目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也在发生变化,特别传统的安全威胁减少,非传统 安全威胁增高。诸如恐怖主义袭击、能源争夺、民族分裂主义、对领海的侵犯这 类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增加,使人们对国家安全也要有新的思考。进行维护稳定、 打击民族分裂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是捍卫中国崛起的不可缺少的任务。

60年一个甲子过去,如今的中国与五星红旗刚升起时那种“一穷二白”的面 貌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富国和强 兵达成了有机的统一,人民解放军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 能力不断提高,能确保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 制战争、打赢战争。从全局看,我国面临着两个“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 挑战前所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三步走,完成信息化的目标,将是今后加 强国防建设的历史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