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摘要:我国16%~25.4%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4)24-0175-02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 象屡见不鲜,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16%~25.4%的大学生有 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1]。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 受到国家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 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 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及心理与行为的训练辅导,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 提高[3]。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用人单位对 人才选拔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大学生毕业后走向人才市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人才的市场化机制趋向成熟[4]。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固然给大学毕业 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也 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当前政府机构裁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减 员增效、下岗分流,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等,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加大了大学生心理压力,使大学生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之下[4]。
2.家庭因素。不当的家庭教育是滋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温床,例如:(1)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保护伞一样 呵护子女,使得他们没有受过挫折,事事都有父母的保护,这样的大学生依赖性 极强,缺乏同情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2)父母对 子女行为放任不管,很少约束,这样的大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家庭教养, 不懂得尊重他人,比较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5]。
3.学习因素。大学生,尤其是新生,面对大学的学习满怀向往与憧憬, 希望能继续保持高中时的学习优势,一路领先,做学习中的佼佼者[6]。但是大 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学习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很多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和学业受挫时不能正确面对和接受,逃避和否认现实, 就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6]。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学课程与心理讲座。在高校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 有利于大学生更好、更全面、更广泛地了解心理学知识,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心理 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在遇到困惑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盲目从众或者无端猜疑, 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十分有益[7]。
2.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 除定时值班咨询外,还要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咨询电话,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遇到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情绪、人格、性、择业、家庭等方面的问题或心理 障碍时能及时得到咨询老师的帮助,避免心理困扰的产生或心理障碍的加重[8]。
3.建立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 于教育队伍的质量,因此,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 职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 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 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9]。
4.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德育工作之中。在德育工作中除了坚持以往的 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进一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对学生进行集 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个性心理特 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 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康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 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10]。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 文化环境,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 学习竞赛、名家讲坛等活动,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并以活动为纽带,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 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让学生在一种健 康、融洽的关系中生活、学习和发展[11]。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向社 会、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人民,有利于淡化大学生头脑中的理想主义和浪 漫主义色彩,重新调整自我,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有助于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不断进取的事业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12]。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二 《浅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谓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观其现状,当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 影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内容:社会环境的冲击问题、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衡问 题、家庭因素的困扰问题、现代传媒内容的侵蚀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 滞后问题等等。所以,如果希望推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便 必须进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体系的革新与完善。本文便对当代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一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希望借助本文内容,能够促使我国高校心理 健康教育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体系构建 纵观现状,由于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均处于青年的中期和晚期,许多学 生都处在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在这种心理阶段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现象极为复 杂多变,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促使个体心理走向不健康的发展道 路。本文便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完善性教育策略,希 望借助本文内容,能够有效改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使其健康和谐的发展。
观其现状,当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内容:社会环境的冲击问题、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衡问题、家庭因素的困扰问题、现代传媒 内容的侵蚀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滞后问题等,下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 一一论述:
一、社会环境的冲击问题阐述 在马克思主义中这样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应当是社会性,人便是社会 的人。所以社会因素便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向的重要因素。社会环境因 素主要由于以下几项原因对大学生造成影响:其一,大学生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缺 乏正确合理的认知,非常容易面对人格扭曲、价值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道德滑坡等社会现象,这便容易促使学生形成迷茫、悲观、失望甚至消极等负面 心理。久而久之,存在负面心理问题的学生,便很容易出现人格障碍;其二,面 对着当前多元化的世界,大学生们一旦走出校门则需要承担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 争压力,就业紧张感不言而喻。在这种压力之下,当代大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畏惧、 过度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失衡;其三,由于我国市场 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中的伦理价值正处于无序性的状态,传统道德思想正 与现代生活方式交织并存着,促使许多高校学生觉得无所适从。与此同时,伴随 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以及多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被不断推 翻,当代大学生对于新旧观念的整体整合能力还有所欠缺,便非常容易产生心态 失衡心理或到的困惑等心理健康问题。
二、家庭因素的困扰问题阐述 众所周知,家庭乃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更是直接影响个人身心发 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其中,父母的教育模式、教育态度、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整 体氛围以及家庭结构等众多因素都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永久性的影 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对于家庭成员的影响十分深远, 非常容易导致家庭成员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异常。针对于该问题,也有以下几种原 因:其一,当代大学生所处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环 境背景下,家长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溺爱,与此同时,父母对于子女的成才期望又 过高。如此一来,当代大学生极容易养成依赖性强、骄横任性的心理;又容易产 生心理负担过重,恐慌焦虑的不良情绪;其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许多家长均认为成绩能够决定未来,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不过是一句空谈。这便会 导致当代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与社交能力均受到影响,仅仅注重知识与 智力教育;其三,城乡差别导致收入悬殊问题。可以说,家庭经济因素往往会决 定学生的成长性格。部分大学生除了需要应对学业竞争压力以外,还需要承担高额学费与日常生活开支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过重的心理负担问题非常容易导致其 心里不平衡,最终出现心理疾病。
三、高校心理教育开展的滞后问题阐述 自高中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条件、人际交往背景的 变化,促使许多大学生均背负着极为沉重的心理压力,许多学生对于大学生的现 实生活并不满意,认为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相差过远。这种强烈的落差感很容易 促使其出现冷漠、压抑、沮丧、烦躁等不良心理倾向。但是,观其现状,当前高 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滞后,例如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不曾步入正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有待完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严重欠缺等等。换者言,高 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均不曾跟上当代大学生变化、发展的步伐, 从而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发展无法健全。当前,针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方面存在着三个十分显著的倾向:其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强调与 心理医疗教育,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理论建设、教育 教学研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均缺乏重视度;其二,许多高校均将 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素质问题归结为道德问题,全部用道德教育代替心理教育;
其三,运用心理课程教育取代日常心理辅导。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四、现代传媒的侵蚀问题阐述 传媒本身是向用户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载体,它具有具体形象、 传播迅速、导向性强、信息含量大以及覆盖范围广泛等众多优点,深刻影响着社 会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与媒体接触交流的过程当中,同样潜移默 化的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但是,也同样会受到一些不负责任媒体的毒害与侵蚀。
正如同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所说:“在公共舆论的传递过程中,真理与无穷 的错误会直接混杂在一起。”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形成阶段,并且对周遭事 物充满好奇。故此,现代传媒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侵害非常明显。
五、身心发展的失衡问题阐述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发展虽然早已成熟,但是其心理发展却依然尚未成 熟。在这一阶段的他们,内心非常复杂多变,很容易产生矛盾纠结的心理。这一 时段,如若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够完善,无法调节好自我心态,便非常容易对 周遭事物产生心理偏差,从而形成心理失衡的情况,造成自我否定、心理障碍、价值取向缺失以及道德失衡等问题出现。
六、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乃是一件持续发展状态的事情, 绝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但是,只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高校教师共同努力,终 有一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得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 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