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双学位_法语—法学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机制初探

法语—法学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机制初探

法语—法学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机制初探 关键词:专业法语 法语-法学 复合型人才 一、法语现状 世界上法语国家和地区的人数约为一亿七千万,占世界人口的3.2%,其中 欧洲为44%,非洲为46%,美洲为7.6%,亚洲为1.8%。在欧洲大陆,讲法语的人 数为七千一百万,英语为六千万,而德语则为九千万。可见法语在国际上的用场 有限,而且面临德语和英语的强劲挑战。

对中国而言,法国只是欧盟第三大对华投资国,对华贸易在欧共体内仅居 第四,法国的在华企业数目也少于德国,可见法语在国内的用场也同样有限。

法语的使用空间在国内外均受到限制,这是我国高校专业法语教学必须正 视的现实。

二、高校专业法语教学现状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教育身不由己地市场化、产业化、商品化。以往自视 清高的法语教学正在被无情的经济之手揭去理想主义的面纱,露出功利主义的俗 态,而且大有非俗不成之势。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公外 法语、二外法语、各类法语培训班等,势头渐盛,正在成为满足法语需求的重要 方式,法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并加大了投入力度。相形之下,法语专门人才的 需求则较为疲软,事实上正在被边缘化。这原本是经济改革深化所引发的教育资 源和人才市场的份额按照实际需求取舍予夺,重新配置的结果,是稀缺、效用原 则使然,体现的是市场规律。但是我们对此有些不以为然,开设法语专业的院校 越来越多,其数目已高达40余所,而且还呈上升趋势。重复建设,逆势而施,后 果堪忧。

三、专业法语教学的出路 专业法语教学改革的力点多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殊不知,产品不对路的 生产线,无论怎样改造和优化,终难摆脱滞销的厄运。因此,注重专业性和纵深 性的专业法语教学必须限制规模,坚持少而精原则,与有限的法语市场保持供求 平衡。专业法语教学的出路仅限于此吗?不是。

除非淡化法语教学的专业性,突出法语的工具性,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复合型人才的定义 教改言必“复合”早已成为“理解或不理解都要执行”的公式的翻版,一时间, 学理科的搞点文史哲,学文科的搞点数理化,学外语的开些经贸、旅游、科技阅 读或辅修一些其他门类的课程等蔚然成风。如此造就出炉的称得上复合型人才 吗?中国传统思维定势再次设下了陷井:复合型人才的定义尚未言明,公理亦未 确立,便由此及彼,以点带面,推而广之,普及开来。一件事不知其为“何物”, 便要使之“如何”,不知其所以然,偏要使其然,言说本身的逻辑起点无以生根, 描述便言而无据,结论难免失之偏颇,实施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已经或 正在造就的某些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入世前,在尚未与世界接轨的那些地方 或许能在中国特色的荫护下生存,但用全球化的通用尺度去衡量,用世贸的普遍 规则和统一标准去要求,我们还能一仍旧贯,继续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培养臆 造出来的、与国际难以接轨的有名无实的复合型人才吗? 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基于当代科技交叉融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应运而生 的,因而具有内生的要求和相应的标准。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两个要 素:一是掌握两门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是具有相关的合格资质认证,即双 学历和双学位。前者是从定性角度强调不同门类的两种专长,此时,作为学科交 叉的载体和行为者不仅多专多能,以一当二,更有可能通过知识的杂交,突破旧 有范式,实现创新;
后者是从定量角度统一标准,确定门坎高度,修习其他专业 知识够不够水准,要看是否获得相关专业的文凭。

如此定义复合型人才的意义在于:1,正本清源,我们以往培养或构思的 复合型人才不少名不符实,只能视为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综合性素质,或为培养复 合型人才打下了一定基础。2,明确了双学历和双学位的重要性,为复合型人才 设置了较高的要求,以利造就符合国际通用标准、适应全球化需要、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高层次人才。3,确定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和相关的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先决条件,单学科在原专业框架内,哪怕极尽“引进”和“吸 收”之能事,也不具备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依据。

五、法语复合型人才模式的构想及其普遍意义上述诸点提示,法语用场有限,专业法语用场更有限,但这仅适合于对固 守法语专业城池的现状的叙述。若重视法语的工具属性,将其松绑,发挥其天然 的广涉力和效用性,让其“破门而出”,附着在其他专业上面,便能出幽谷而入乔 木,以俗见高,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除培养数量有限的尖子型法语人才外,专 业法语教学必须以打造工具的身份找到亟需这门工具并具有良好前景的专业“用 家”,两厢情愿地契合,达到双赢目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既说出 了专业法语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又道出了培养法语复合型人才的精要。将法语 视之为“毛”,将跨专业学科视之为“皮”,法语教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地选 择具有增值潜能的适当专业,附着其上,与之结合,便能互为表里,短长相济, 相得益彰。专业法语教学便能始终从选定的跨学科专业中吸取能量,保持活力, 将有限的用场拓展至无限。

六、法语—法学双学士学位人才的培养构想及实施 该培养方式的构想和实施,萌生于武汉大学法语—商学双学士学位成功经 验之上,是对该模式普遍适用性的进一步检验、充实和创新。

我国加入世贸后,需要大量精通外语的专业型人才,而既懂法律,又精通 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远不能满足我国对外交流的需要。目前,我国精通英语的复合 型人才尚具备一定规模,但精通法语的法律人才却寥寥无几。这种现状对我国今 后与诸多法语国家、特别是欧共体在统一的“游戏规则”下进行各方面交往十分不 利。运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规律,针对未来国际国内市场的人才需求热 点,在校领导、教务部、外事部关心支持下,在法学院的协助下,武汉大学外语 学院法文系开办了法语—法学双学士学位班,经过周密思考和反复论证,我们确 定了第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应用法语从事涉外法律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学生除精通法语、懂英语外,应系统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和国际法理论,具有较广 泛的涉外法律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涉外法律工作,如对外经贸、 涉外立法、审判、公证,或在独资、合资企业、海关以及国际机构和组织任职。

第二,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中法合作、跨院系跨学科培养全球化需要的复合型 人才。⑴法语专业:精简法文系本专业课程,增设专业法语、法国文化等知识型 课程。突出语言的工具性效能,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⑵法学专业:精选法学课 程,注重法学基础理论及国际法专业知识教学,扩充法语所涉法学领域的专业知 识,增设欧盟法及法国法律等相关课程。要求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法语应用能力, 较为丰富的法国文化知识以及扎实系统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国际法专业知识,一定 的实务操作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懂法律的法语高级复合型人才。第三,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双学士学位本科学制为四年。学分要求: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生 应修满:⑴法语专业144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43学分,通识教育课10学分, 专业基础必修课76学分,专业基础选修课10学分,毕业论文5学分。⑵法学专业 64学分,其中专业基础必修课59学分,毕业论文5学分。第四,学位授予:文学 学士及法学学士。第五,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法语:基础法语、中级法语、 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写作、法国文化、专业法国、法汉互译。法学:法 理学、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 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第六,毕业生条件。毕业生除完成必要学分外,还必须 通过法语、法学论文答辩,必须通过全国大学英语6级考试,才能获得双学士学 位。

我们还制定了法语—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由于该培养方式毕竟与我们熟知的法语—商学双学士学位模式具有不同 之处,这既反映了法语—法学班的特色,又有一些问题尚待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1.法文系与商学院联合开办的法语—商学双学士学位班是由商学院提供 生源,所修课_程以商学为主,法语为辅,其成功经验说明商—法培养机制的合 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商学院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较高。而培养法语—法学双学士 学位人才则以法语为主,以法学为“辅”,生源来自外语学院,该层次水平的生源 能否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修完具有一定难度的法学课程,这需要在实践中 进行探索,提出相应对策。

2.在法语的培养模式中,商学为专业,法语为工具,后者尽管学时较 少,但就法语学习的一般规律而言,在教师具备高水平,学生具有高素质的条件 下,通过约1200学时的教学,能较好解决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懂”法语 的问题。然而,本课题所涉及的法语—法学双学位教学是以法语为主,法学为“辅”, 法学不是工具,而是一门专业,如何使学生修习的法学64学分有足够的“含金量”, 既打下扎实的法学基础,搭成坚实的法学骨架,又饱含法学的精要和系统的法学 知识,需要深入研究。

3.由于该课题具有中法合作内容,学校拟遴选部分学生于第三学年派 往法国学习,如何将国内、国外学习有机结合,合理衔接,获取最大学习效应, 有待解决。

4.对部分难以坚持该双学士学位学习的学生是否实行淘汰制,抑或分流制,有待探讨。

安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