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 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摘 要: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积极的一面,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情绪,它与人格之间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本文试图 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含义及其塑造途径。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健康人格 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极其 丰富的物质福利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寻求健康的人格是人类共同的愿 望,健康人格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格研究的主流,影响甚广。培养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观,也成为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共同追究。
一、积极心理学与健康人格观的基本含义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 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 思潮[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 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 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 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 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 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2]。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 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 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 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 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健康人格观确定健康人格的个性模式,是心理学家曾为之不懈努力的工作。心理 学家曾对心理健康的榜样人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模式。其中主要 有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模式、罗杰斯的“充分 起作用的人”模式、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模式、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 以及皮尔斯的“此时此地的人”模式。
尽管这六种有关健康人格的观点对充分发挥潜力的健康人格的描绘 虽不完全一样,但总的说来,它们对健康人格的模式是相近的。比较一致的观点 是:
1. 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意识地控制他们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 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无意识的力量所驱使。
2.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优 点和缺点,而且一般说来,他们是容忍并认可它们的。他们并不着意伪装自己。
尽管他们能够扮演社会的角色,以适应别人或情境的需要,但是,他们并不把这 些角色同他们的真实自我混淆起来。
3. 心理健康的人坚定地立足于现在。心理健康的人并不生活在过去 之中。他们能较快地摆脱失败和冲突的阴影,坚定地面向未来和立足于现实。不 少理论家强调朝向未来的目的对于健康人格的重要性,但他们并没有怂恿我们用 未来代替现在。
4. 心理健康的人强调增加紧张而不是降低紧张的重要性。增加紧张 是通过接触日益增多的感觉和形象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渴望安静和 稳定,而是渴望生活的挑战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标和新的经验。
5. 心理健康的人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把自己奉献给工作,并乐于 承担义务,关心他人。他们的情绪生活成熟健全,能耐受挫折和失败,经常保持 愉快的体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幸福。
6. 心理健康的人有独处和自主的需要。他们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 全感与满足,他们依赖的是自己。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看法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过分考虑他人的意 愿,因此对待严重的打击、挫折显示出相对的镇静态度。7. 心理健康者的人际关系积极稳妥,他们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能体谅他人的痛苦,并用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人,具有 同人类共祸福的意识。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一)积极情绪与健康人格 积极情绪可以对人格进行渗透,通过诸如大学生健康的归因方式、正 确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以及通过中 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一些特定途径与方式形成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减少和 消除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处在健康、幸福和快乐的主观感受之中[3]。
在培养大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 途径。
可见,具有积极情绪的大学生,在遇到负性的生活事件时能够在主观 上正确地认识、客观地评价,在行为上能积极应对。这些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 为特征会形成周围同学和老师对其积极的评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客观上获得 更多的心理支持。同时,这些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行为特征久而久之就会逐 步稳定下来构成大学生积极而健康的人格。
(二)积极自我认知与健康人格 积极的自我认知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积 极态度。由于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的限制,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往往比较片 面和易走极端。如果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夸大自己的缺点、怀 疑自己的能力,则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便容易使大学生眼 高手低、目中无人、产生骄傲自大情绪。骄傲、自卑都是不良的自我认知,对大 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危害极大,所以要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构建健 康人格。
(三)积极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动地适应与改造现实环境的积极行为方式是人格 健全的标准之一。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在困难面前,会在接受事实的基础 上采取积极行为方式去消除不利因素,促使事物向积极方面转化[4]。尤其是锻 炼大学生在有矛盾冲突或者有问题需要解决时的适应能力、独断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耐受力,形成健康人格,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
(四)积极的社会支持与健康人格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研究表明,亲密人际 关系所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个体缓解压力,包括调节不良 情绪、分担责任、提供建议、传授技巧和提供物质帮助等[5]。对大学生个体而 言,朋友不仅能够支持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提供爱、关怀以及披露内心世界和宣 泄的机会,而且能够使青年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支持,为社交能力的提高提供 基础。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有意识的体验并从现存生活中挖 掘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是构筑大学生健康人格系统的重要环节。如在大学生教 学中应包含如何体验社会支持、如何支持他人、如何获取他人支持等内容的训练 科目,通过训练让大学生学会构筑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增强自信,进而更 好地塑造健康人格。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3 试谈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 上,探讨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的途径:社会 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行为有关的消费的道德认 知、道德行为教育;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大 学生应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引导路径 大学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 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对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理由,对培养大学 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 选择、购买、使用、估评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 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消费心理描述消费者内 部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消费行为反映消费者外部的行为举止,是外显的。
同时,消费心理又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支配着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根据 消费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则是满足消费心理需要和实现消费者购买 动机的过程,反映消费心理的状态和活动过程,根据消费行为可以分析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又反映了消费心理。
在研究消费心理的过程中必定要研究消费行为,而研究消费行为的过 程中也必须分析消费心理,所以合称为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项目 1、基本生活学习消费 包括餐饮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等。此费用是大学生必须支出,用以维 持和保证正常生活。学习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如买书、 音像物品等支出。此项的支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出。
2、旅游、上网、休闲消费 旅游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电脑、手 机、上网卡消费;再就是是服装、生活用品消费。
3、人情、恋爱消费 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交往的支出。主要包括同学各种聚餐、生日 礼物、恋爱消费等支出。
4、考证费用、投资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 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如人际交往消费、学习知识消费、娱乐消费等;大学生 个人需要的多样性,需求强度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不同导致消费在消费层次、消 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多样性。
2、大学生消费的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主导性是大多数大学生是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 习消费需要,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合理性是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大 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
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当代大学追求自我价值,思维敏捷、灵活,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化生 活,显显示自我个性。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上。
网络上消费。如大学生网购,新颖的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可以满足追求时尚的心 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有选择的消费,充分地表现自我。
4、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 从众、攀比和对追求品牌时尚也都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
许多大学生只为了享受或时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对物质欲望 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与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目标。
5、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较大 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家庭状况的影响。富裕家庭学生消费水平 高,个别学生极高。处在贫困线的同学还在为生活学习费用伤脑筋,出现消费两 极化。
大学生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 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就是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 为的差异;男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女生则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 象,在服装、穿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在保障平常 学习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在择业应聘、考试、 培训、购买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较大。6、不平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 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 生消费心理的不平衡;
四、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理由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备可塑性。因此,社会风气或学校环境 都使他们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 不良思 想、文化的出现。网络与媒体的多样性与弊端;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
享受主义 炫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消费心理滋生。
2、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育,品德教育缺失。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 薄化。不良的校园消费环境如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消费 等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理由。
3、家庭因素影响 家长自身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消费 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对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对 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不够。
4、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消费的主体,大学生消费中的理由,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因素 造成的。
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思维能力不足与性格的不成熟 是造成不良消费的主要理由。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和误导时无抵御 能力。从而出现攀比性、从众性、享乐性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理由。
五、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倡议1、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应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风尚,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 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形成提供保障。社会可通过网络、电视、 报刊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心理与行为。
2、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消费道德认知、道德行 为、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消费心理危害的严重性, 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 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大学 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 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消费。为 自己的开支做出合理的计划。在消费实践中,学会消费,提高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