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

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 一、我国科技成果的发表现状 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 舞台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有4600多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品种上, 都已跃居世界前列,并且,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国家加大力度重 点支持原创性研究,科研立题、研究思路和论文质量逐步和国际接轨。据2002 年12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分析,与1997年相比,2001年我国国际论文数 在《SCI》、《EI》和《ISTP》三系统中由世界排名第11位上升到第6位。(1)2001 年《SCIE》共收录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35685篇,比上年增长17%。就论文数 而言,据世界第8位。与1997年相比,5年间我国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排序 上升了4位,被收录的论文数增长了2倍多,年平均增长17%。(2)2001年《EI》收 录的论文为18578篇,比上年增长32.79%,世界排名稳定在第3位,仅落后于美国 和日本。(3)2001年我国被《ISTP》收录的会议论文10263篇,比上年增长4247篇, 增长率为70.6%,由上年的第8位跃至第6位。目前,世界六大检索系统,如美国 的《SCI》核心版收录我国期刊14种,《EI》收录107种,《CA》收录721种,英 国的《SA》收录129种,俄罗斯的《РЖ》收录493种,日本的《JBST》收录140 种。[1] 随着中国科学家频频亮相《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中国科技 期刊也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2年12月公布的统计 分析数据[2],《细胞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刊物的学术质量开始向 世界水平看齐。2001年我国《细胞研究》的影响因子达到2.102,《世界华人消 化杂志》达到1.445,两种期刊均为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在美国ISI(美国科学 情报所)发布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有指标数据的中国科技期刊60种,总 被引频次超过1000次的只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等4个。2001年我 国被《SCIE》收录的数量虽然从63种上升至67种,有60种有计量指标,但期刊 的平均影响因子只有0.386。并且,根据美国ISI发布的2001年的JCR提供的指标 计算,所收录的5667种科技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467,我国2001年按照中国 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统计,发表的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093,低于世界平 均值。而美国的学术刊物――《免疫学年度评论》和《生物化学杂志》分别以50.340 的影响因子、344256的被引频次,荣登2000年全球最有影响科学刊物排行榜之首。

[2]这说明,我国现有的科技期刊中,真正能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或是权威的期 刊为数不多,这与我国的声望和综合国力以及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现状是极不相称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把我国的科技期刊引向世界,真正提高中国科技期 刊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科技期刊现存的问题 1.学术质量问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尚未达到国际水平,国际影响 力也低。期刊的影响力包含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时率和半衰期等指标。期 刊的总的被引频次是反映期刊被使用和重视的程度,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国际上通 行的评价指标,是一个相对的统计量,可以公平地评价和比较期刊,影响因子越 大,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我国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较低,科技论文被转 载、摘录、索引较少,进入国际检索系统的也较少。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 被引频次虽呈上升的趋势,比前几年有所改观,但总的来说还很低。2001年我国 科技期刊总的被引频次最多的是《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为6468次,影响因子大 于1的只有26种,最高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也只有3.733;
而英国著名的刊物 《自然》1999年的影响因子为29.491;
著名的《CELL》杂志,1999年的总的被 引频次超过30万次,影响因子为36.242。由此可见,我们和世界有影响力的期刊 相比差距还很大。

2.语种问题。目前科学技术界国际交流中,普遍使用的语言是英语等少数 几种。国际发行的科技期刊都是使用英语,这对于使用汉语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 是一道天然的屏障。2001年,《SCIE》收录中文论文为4151篇,英文论文为21724 篇,英文论文的比例虽然比往年大大降低,但也达到83.91%。可见,良好的英文 水平是科技工作者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我国科技期刊绝大部分用的是中 文,有的期刊还没有英文摘要,或英文摘要不符合国际检索系统的要求。这样, 在世界了解我国科技成果方面就存在极大的障碍,妨碍了我国期刊被一些重要检 索系统收录,这也是我国科技期刊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3.期刊来源国际化程度低。期刊来源国际化包括作者、编委及审稿专家的 国际化。一个有影响力的期刊,作者一般都是国际化的,论文由多个国家作者合 作完成。论文作者的高度国际化既可以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又可以吸收更多的国 际研究人员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编委及审稿专家的国际化,是指必须有世界范围 内的专家对论文进行审稿。世界上许多著名期刊都有一批国际上的知名作者,如 美国《科学》杂志,累计有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英国 《自然》杂志在过去的40多年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 者在此刊物上发表过1200多篇论文。[3]中国的科技期刊的作者、审稿专家一般 都局限在国内。4.期刊的出版周期问题。当今,缩短出版时滞已成为科技期刊的追求目标。

有效控制稿件时滞,加快出刊的频率,往往能够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一般情况, 季刊的影响力低于双月刊,双月刊不如月刊,月刊又低于半月刊和周刊。国内的 科技期刊普遍刊期较长,大部分为季刊、双月刊,月刊不多,周刊更是少见,出 版时滞普遍较长。我国的科技期刊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尽量缩短出版时滞, 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5.期刊的发行量小,显示度低。与国外出版商完备的销售网络及先进的促 销手段相比,我国的科技期刊发行工作水平还相当落后,科技期刊的发行量都比 较小,显示度也比较低。这在现有的148种英文版科技期刊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英文版科技期刊在国外的订户只有十几份,大部分为赠送或交 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海外发行渠道不够畅通。

[page_break] 三、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科技期刊如何走向世界,怎样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按照传播 学的原理,任何信息的传播总是从讯息通过信源传播给受众,传播的整个过程包 括传播者、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流通过程四部分,科技期刊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

因此,笔者认为,提高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也就要求我们从期刊资源、刊物质 量、期刊流通和读者四方面来入手。具体策略主要是:扩大期刊来源(刊源国际 化)、提高期刊质量(质量国际化)、减少期刊流通障碍(流通国际化)、扩大 期刊发行量(期刊读者群国际化)等。

1.扩大期刊来源(刊源国际化)。期刊来源国际化包含作者、编委及审稿 专家的国际化。它确保了世界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科学家和最高质量的科学论文的 有效集中。在国际化的稿源中才能选出国际领先水平的论文,这也表明了世界范 围的作者对期刊的声望、质量的肯定。如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编辑出版的 近80种科技期刊,均被世界公认是相关专业的核心期刊,该学会会员遍布美洲、 欧洲、亚洲、大洋洲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编委和审稿国际化保证了稿源的国际化,论文评审的公正性,扩大了期刊 市场,从而保证了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如英国的《自然》拥有一个数千名专家学 者组成的网络,美国《科学》的编委会1/3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4]中国期刊的 编委和审稿如果都局限在国内,就无法争取境外稿源,也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畅销。我国的华裔国际著名科学家、留学生、访问学者遍布世界各地,鼓励他们到 国内的优秀刊物上发表国际上有影响、学术水平高、学科前沿的优秀论文,并通 过他们广泛联络世界各国科学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作者、审稿和编委队伍。还 可以通过在国内举办的区域性或全球性学术会议以及业界的展览会中穿插学术 报告会,获取稿源;
参加学术组织或媒体本身的国际交流活动,进行人员的互访 等,扩大刊物影响。

2.提高期刊质量(质量国际化)。期刊质量国际化包含学术质量、编校质 量、印刷质量、整体版式设计等方面的国际化。学术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是期刊质 量国际化的核心,它主要指研究水准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在科技领域具有权 威性和指导作用,表现为科学机构、广大作者、读者对期刊的认可。其主要指标 有:刊物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年指标、半衰期以及能否被国际著名检索系 统所收录等。像《科学》、《自然》等都在《SCI》收录之列。保证科技期刊发 表论文的高质量高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有好的选题策划水平, 较高的创新性,鲜明的学术特色和准确的学术定位。其次,要注意审稿人的选择, 审稿人必须先考虑所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以及研究工作的创新性,然后才是细节。

再次,编辑要注重论文的可读性和论文的结构形式,以及相关论文的集中性、检 索的方便性。

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和期刊的编校、印刷、纸张及装帧质量。为 此,首先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掌握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积极约稿、 组稿,加强对稿件的三审工作,确保稿件质量。其次,在编辑工作过程中,不能 单纯限制论文的篇幅,压缩必要的图表,造成单篇论文的工作量太少。再次,应 当认真贯彻文稿编排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语言、符号、数量、单位标准化、 规范化;
英文词法、语法、时态、语态等要符合国际要求;
中文期刊应附有较详 尽的英文摘要、关键词和图题。复次,要重视印刷质量、刊物设计和装帧,使其 与国际接轨。如《JAMA》杂志,每期封面均刊有精美的名画,并配以相应的文 字说明。这种做法不但可以从艺术角度吸引读者,而且使本来枯燥的专业刊物变 得活泼、高雅,使人过目不忘。

3.减少期刊流通障碍(流通国际化)。期刊流通国际化包含国际化的流通 语言及科技信息传播迅速、及时。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普遍使用英语,大约有1/7 的人能够使用英语。而汉语及小语种与国外的情报交流语言障碍就比较大。调查 表明,英国的科技工作者能阅读俄语者只占6%,能阅读日语者则只有1%。中文 科技期刊基本上限于国内交流。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我国应尽快筹办英文版学术期刊。目前,世界各 国的英文学术期刊占学术期刊总刊种的70%以上。日本编辑出版英文学术期刊 1000余种,而我国仅151种。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国外出版公司联合创办英文学术 期刊,将我国的科研成果推向世界,以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日本以前的学术期 刊国际化程度较低,1989年他们进行了学会志国际化实验,与荷兰、英国、美国、 德国等出版公司合作出期刊,效果很好。[5]这些期刊由世界一流科学家组成编 委会,由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出版发行,期刊质量高、销路好,用户和读者 多,国际化程度也比较高。

出版周期是当前国际学术期刊之间竞争的主要参数之一。因而,用最快的 速度让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与读者见面,才能吸引优秀的文章。英国的《自 然》,常规出版时滞为12天;
《美国医学会杂志》在60-90天内把重要文章刊出;

《生物化学》对重要来稿只需40天左右就能刊出。而目前我国国内的许多学术期 刊出版周期太长,论文发表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多,因此很难征集到好的文 章。期刊从审稿到出版的许多环节大有改进的余地。例如:可以建立自己的审稿 人网,并严格规定审稿期限;
缩短排版、校对和印刷的周期;
注重期刊的网络化 发展等。[6]我们必须采用编辑流程的现代化管理,实现编辑出版手段的现代化, 积极鼓励作者用电子邮件投稿,网上讨论修改以节约邮寄时间,使“在纸编辑” 向“在机编辑”转变,从而有效降低出版周期,提高时效性,吸引大量优秀稿件, 确立期刊的权威性。

4.扩大期刊发行量(期刊读者群国际化)。期刊读者群国际化也就是读者 遍及世界各地,发行量大。《自然》的读者遍及220个国家与地区,《科学》有 16.5万订户,《JAMA》在全世界的发行量近40万册。期刊要做到读者国际化就 必须使期刊发行向市场化发展,市场化是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许 多学术期刊还存在相当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新形势下的科技期刊应充分重视 海外的宣传和发行工作,树立远程服务、全程服务的理念;
必须在加强成本核算 的同时,努力开拓多种营销渠道;
必须适应市场运作规律,接受市场的检验。要 想做到这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建立Internet网站,特别是要建 立英文版网站,发布信息,拓宽国内外读者群。利用网络向世界宣传和展示自己 的期刊,打破传统的传播交流局限性,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第二,积极向国 外同行、著名文摘数据库、国际重要检索机构推荐,并赠送样刊,扩大国际影响。

第三,在世界主要地区建立期刊销售网点,进行海外宣传,邀请有影响的学者在 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刊评,在国外同类刊物上刊登征订广告等。第四,刊登广告。

学术期刊可以靠自己的知名度、发行量来吸引广告业务,降低成本。同时在此基础上提高稿酬吸引优秀稿件,降低期刊价格以吸引订户,形成良性循环。如英国 的《自然》杂志社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50%-60%;
美国的《科学》杂志社、德国 的施普林格杂志社等年收入在数千万甚至数亿美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