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程_职业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对职业能力的培育

职业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对职业能力的培育

职业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对职业能力的培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公共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软实力”作用正 逐渐演变成“硬实力”,对学生交流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奉献精神、责任感、价 值、梦想等培育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职业基本能力、职 业核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形成。在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应采用精选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等途径,促成公共基础 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职业能力 社会向信息化、服务化转型决定着职场对人才的需要从侧重于熟练掌握某 一专业技能过渡到具有综合的职业能力,决定着社会的竞争已从“技能”的竞争转 向“心”的竞争。在职场上,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录用的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语言 表达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技能的竞争成为基本门槛, 诚信、态度、人格、价值观甚至梦想等成为用人单位的首要考虑要素。作为直接 面向职场的职业教育,要实现与用人单位的“零对接”,必须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育,而不再是单纯的职业技能的培训,要完成此转变,势必重 新认识和定位公共基础课程在培育学生职业能力上的重要作用。

一、当前公共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现状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常把课程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 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政治理论课、道德理论课、法律课、心理 课、计算机、高职英语、应用写作、高职语文、高职数学、艺术鉴赏与修养、社 交礼仪、中国文化概论等。公共基础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在各类教育中,只有职业教育与社会 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在工业化的初期或中期,职场上需要大量出校门就能进厂 门的人员,所以当时的职业教育以“胜任岗位”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掌握某种职 业技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重专业轻基础,并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未 随着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而有所变化。1.教学时间“压缩化”。职业教育一旦仅 瞄准学生当前的就业,其培养目标就势必定位于学生掌握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技能,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压缩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就是 一种必然,因为职业技能基本上是由专业课程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某 种职业技能,毕业后即能走上就业岗位,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一 再被削弱,课时均让位给专业课程。不仅校领导层、教师层,甚至一些用人单位、学生都认为学习公共基础类课程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根据河北省教育厅2014 年的调研得知,在河北省的职业院校中,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均不到整个教 学时间的40%,而且在现有的教学时间内,由于领导不重视,教师不用心,学生 在公共基础课程上的上课率也很低,大部分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2.教学 形式“实践化”。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在于以实 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动手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 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对于专业课来讲,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培 养学生的上手操作能力是一种必然选择,但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为了突出特色, 彰显其与普通高校的不同,也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必须加大实践课时的力度,从课 程体系结构到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应用、课程考核方式等均要求必须体 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有的院校甚至规定了公共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学时 必须达到的百分比,也有的院校把实践2016年2月上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作为检查、 审核、考核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标准,一时间,公共基础课程理论讲授 部分遭遇了“滑铁卢”,不能与实践性教学部分同日而语了。3.教学目标“从属化”。

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突出专业课程 的实践学习,这就决定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势必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处 于从属地位。严格来讲,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智能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旦职业教育的目标 定位在学生的眼前就业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某项具体专业技能而不是培养学生的 职业能力后,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被弱化了,就只能从泛泛的角度来认识 公共基础课程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随着社 会工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能力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公 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很少有学者系统论证公共基础课程 与学生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所以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仍被认为是专业课教 学的附属品。公共基础课程的上述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 是一种“舍远求近”的职业教育,仅定位于学生的当前就业,不注重学生的长远发 展,其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学生只学到一时的技术,但发展的后劲不足,一时就业, 但长期失业。

二、公共基础课程在培育学生职业能力上的重要作用 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淡化了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专业技术要求,对学生 的责任感、敬业精神等品德素质越来越重视,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职教学生在校 期间的公共基础课程密切相关。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重新定位公 共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重点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有不少研究者从不同的角 度对职业能力进行了界定,当前主流观点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 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 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关于职业能力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纷纷进行阐述。

蒋乃平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陈宇认为职业能力主 要包括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三个层次;
徐朔认为职业能力包 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无论学者们如何表述自己的观点,均说明一个问题,即 职业能力不是单一的专业能力,而是一个多层次复合体,为了更好地说明公共基 础课程与职业能力的关系,本文认为职业能力包含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和职业发展能力。1.公共基础课程对职业基本能力的培育。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安 排在职业教育中的第一学年,在这一阶段,学生形成的能力是职业基本能力。职 业基本能力一般包括两类能力:一类是通过系统教育而获得的基本能力,如阅读 能力、基本交流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等;
另一类是通过系统教育而形成的 个性特征,如开阔的视角、诚实守信的品质、正确价值观基本形成、与他人相处 的能力等。职业基本能力并不必然直接为就业服务,却是不可或缺的就业储备能 力。它不仅是每名毕业生参加工作、接受继续教育所必需的能力,也是每名毕业 生参与社会活动,成为一个文明社会、法治社会的良好公民、合格职业人所必需 的能力。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大部分课程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培育学生的职业基本能 力。如交流能力固然和一个人的天性、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其关键因素取决于 个人的知识储备、内在素质。高职语文课程通过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人文素材来丰 富学生的情感、想象力,打开其心灵的翅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 作能力,还可以为其交流能力提供源泉;
高职英语不仅开通了交流的另一条渠道, 而且使学生“看到”异国文化,在丰富其内心世界的同时,更加开阔了视野;
计算 机课程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总之,某一职业能力的形成都是 不同课程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只是不同课程培育的侧重点不同,如高职 数学侧重培育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
道德理论课、法律课侧重于帮助学生建构正 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理性判断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艺术鉴赏与修养、社交礼仪、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为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修养奠 定基础,而这些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促进学生阅读能 力、基本交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2.公共基础课程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职业 核心能力是最能体现一名职业人工作素质高低的职业能力,一般包括三类基本能 力:一类是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即职业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必须达到的能力水 平。职业能力当然离不开其专业性,在职业教育中,离开了特定的专业,职业能 力就无从谈起。一类是职业所必需的特殊能力,也有人将其称为“关键能力”“核心能力”等,是指超出职业人特有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 不可缺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一般包括与其他职业人相互交流的能力、思考的 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一个 职业人如果具备了上述特殊能力,就比较容易实现职业变动,适应千变万化的人 才市场需求。一类是个人的心理能力,此心理能力不是单纯从心理学意义上讲的, 而是指直接与个人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密切相关的主观素质,如在具体事项 上的判断力、在处理问题上的果断性、决定性等,此外还包括心理运作能力、心 理承受能力、动机、创见性、领导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中的专业能力基本是由 专业课程来完成的,而职业核心能力中的特殊能力、个人心理能力培育就与公共 基础课程息息相关。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而影响其行为。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 等特点,所以尽管专业课课时长,受职业院校重视,但对于学生来讲,他们觉得 枯燥,往往是在就业压力下被动学习,反而是一些品德类课程、法律课程、心理 课程、艺术鉴赏与修养、社交礼仪等课程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而恰恰这些课 程对于培育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至关重要。品德类课程可以通过鲜活的事例引导 学生认知、反思他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
法律类课程可以通过身边的案例分析告 诉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底线;
艺术鉴赏与修养、社交礼仪课程可以借助中华民族的 文化底蕴,在阐述必要的社交修养礼仪的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构筑 其社会责任感;
心理学会告诉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倾听,以便与他人沟通。这些课 程资源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使其变得头脑灵活、态度宽 容、行为适度,进而促进其形成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遇 事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力、解决问题有决策力,在重大变动面前有承受挫折、适 应环境的能力。3.公共基础课程对职业发展能力的培育。职业发展能力是建立在 每个职业人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梦想、意志力、创造力基础上的市场驾驭能力, 这种职业能力是在职场上经过历练所形成的特有的市场洞察力、预见力,必须经 过一定时间的职场打磨才能形成。一名职业人能超出同行脱颖而出,这其中不仅 凝聚着他对工作的责任感,更是因为他对工作有超乎同行的洞察能力、判断能力 和创新能力,而能激发一个人洞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就是其背后的价值观、梦想、 激情和意志力。在职业教育的学习中,公共基础课程仅仅是在意志力、梦想、激 情等的培育上起作用,但成功的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梦想、意志力 等往往是卓越人士成功的关键。世纪佳缘副总裁刘惠璞说:“对于一个求职者来 讲,30岁之前能达到多高的职业高度,在于你的职业技能和技巧,30岁之后你能 达到多高的职业高度,在于你的人生观和梦想。”像阿里巴巴、微软等企业,在 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靠的是他们对市场深刻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但是,当我们分析马云、比尔盖茨个人成功之道时会明白,这些成 功的企业背后渗透着每一个优秀团队领导者自己的价值观、意志力、梦想和激情, 而正是这些激发起他们的创造力。所以说,职业发展能力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 它建立在每个职业人的梦想、意志力上,是一种主动引领市场走向的能力。而这 种梦想、激情、意志力可以通过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思想品德类课程、高职语文课 程、高职英语课程等来共同培育。学习的实质是内心的变化,公共基础课程中的 一些思想、人文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变得有梦想,有激情,懂 坚持,有意志力,再经过自身悟性和智慧的整合,通过职场上的锻炼,最后会形 成具有个人魅力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途径 认识到公共基础课程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硬实力”作用,就必须重新进行 课程设置,研究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途径。1.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 材的选取原则: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前沿性,不是泛泛的简单的知识累积,以便 学生自学和拓展知识面;
二要不仅有必要的理论铺垫,而且还应包括丰富的、典 型的事例及对事例的分析和反思,以锻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教材是教 学内容直接的物质载体,但教学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否则教师就没有存在的 价值。教学内容的优化原则:一是保证知识的系统性,由感知到领悟再到掌握,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二是必须围绕培育学生某一种或几种职 业能力优化,如为了培育学生用英语与客户的交流能力,就要从交流的对象、交 流的目的、交流的态度、交流的礼仪、交流的方式等方面精心选材,以达到教学 目的。总之,教师在优化教学内容时,要把自己与学生、教材、媒体、环境视为 是一个可变动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职业能力 的形成。2.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主要是指教学设计。一名优秀 的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语言组织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在选好教学内容、定好教 学目标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 环节。教学设计成功会事半功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达到一种内心世界的升华, 并外显于行为。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系统化。根据教学目的,按照认知、 能力、情意三个层次,从引入、展开、讲解、例证、结尾逐级分明,形成一个类 别分明、层次清晰的完整体系。二是具体化。每一环教学设计要达到什么目的、 起到什么作用、升华到什么程度,必须明确、具体;
整体教学设计要达到什么教 学效果,促进学生哪方面的认知、引起学生内心世界什么样的变化,必须有具体 的预测。三是层次化。教学设计的层次化指教学设计之间的配合性。其一般规则 是小问题用小设计,中心问题用大设计,小设计配合大设计,共同完成教学目的。3.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分。选 择何种教学方法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 多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越来越受关注,然而对于公 共基础课程来说,讲授式教学法和实践式教学法仍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决定职 业人内涵式发展是其内在的知识结构是否充实,没有一定的知识底蕴作支撑,即 使是一名优秀的职业人也很难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有突破性进展。讲授式教学法 是最基本、最悠久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于阐述基本知识,分析相关概念,解释 基本理论等。讲授式教学法能在短时间内浓缩一门课程的精华,迅速增加学生的 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地应用打好坚实 的理论基础。实践式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基础上的。在 职业教育中,典型的实践式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能 够身临其境,这既可以让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 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所必需的主要知识、技能、修养、态度和职业能力。

作者:李红丽 单位: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