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的心理沟通探讨_班级管理

初中班级管理的心理沟通探讨

初中班级管理的心理沟通探讨 摘要:我国教育已经开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希望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 突破。目前,初中班级管理受到了学校的高度关注,教师通过强制性和错误的方 法进行班级管理,很容易造成恶性事件,这样不仅会引来家长的强烈声讨,还容 易在社会上造成舆论压力,对国家教育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鉴于此,本文针对 初中班级管理的心理沟通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心理沟通 与过往情况不同的是,当下的初中生个性更张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与教师是平等的、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是部分教师总是喜 欢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强制性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因而和学生 有较多冲突。从近几年的教育现状来看,初中师生冲突现象非常严重,如果在今 后的心理沟通上还是没有任何进步,势必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教育问题。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沟通不畅的原因 (一)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致 从年龄上分析,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基本上达到了“术业有专攻” 的状态,所以他们对学习具有唯一性,甚至是存在极端的想法,认为学习不好就 没有未来。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将来的发展有无限 可能,单纯凭借“上学”的道路,并不能证明什么。因此,当下很多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自由的人生态度,认为学习是一个经历的过程,但不见得能 主宰自己的将来。在这种学习态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双方均坚持自己的观点,但 前者存在一定的职权,在自己无力辩驳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体罚学生和辱骂学生 的现象,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讨论,给学校名誉造成了损失。

(二)学生对教师存在对立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分析,当下的多数教师并不讨学生喜欢。教师在与学生交流 和沟通的过程中,表面上尊重学生的看法,暗地里的“小动作”却非常多。最常见 的现象就是,教师向学生保证,某些事情是两个人之间的秘密,而在不超过一天 的时间内家长就对这个“秘密”了如指掌,回家对孩子各种训斥和教育,而教师则 美其名“是为了学生着想”。对于这样的现象而言,初中班级管理当中是非常多的。因此,师生间存在着非常强烈的对立情绪。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为了 减少与教师的交流,存在着强烈的中立情况,具体表现为既不会努力地学习,也 不会招惹事端,与教师保持着遥远的距离,希望尽快摆脱教师的“魔掌。”这类学 生群体数量非常庞大,如果没有良好地开展心理沟通,那日后的教育水平将难以 保证。

二、初中班级管理的心理沟通对策 (一)加强情感投入,凝聚班集体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在心理上的变化是特别明显的。此时 的心理沟通,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方法,将自身放在主导地位,以居高临下的审 视态度来完成,肯定不受欢迎。建议在今后的心理沟通上,教师应加强情感投入,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与学生的心理沟通过程中应该让他们尽量放松,二者平等 地进行交流。例如,不要总是让学生来办公室谈话,这时学生面对众多的老师, 再加上自身站着,教师坐着,前者不断地听着,不敢有任何的言语,后者大量的 训斥和说教,这种心理沟通,显然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鉴于此,教师可以尝试 带领学生在空旷的操场上,二者就像朋友一样坐在台阶上聊天,这样很容易让学 生放松心情,在交流力度上也有所提升;
第二,应该积极凝聚班集体。现如今, 初中学生拉帮结伙现象非常明显,校园暴力多数发生在放学后,在该时间段,教 师要么坐在办公室不管不问,要么直接下班回家。鉴于此,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 共同回家,特别是陪同身体羸弱以及经常受欺负的学生回家,这样不仅给其他人 以告诫,还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心理沟通的一大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国家人才的需求,多元化的培养已经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但如果学生可以 在初中阶段按部就班地学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鉴于此,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 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心地接受教育,而不是在道德压力的作用 下不得不在教室学习和死记硬背知识。窃以为,人总是有一种来自自身内部的力 量,一旦激活这部分力量,办事效果特佳。学生的内心也是如此,只要能发现其 闪光点,就好比给他添加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他更加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学习。

具体可以经常利用班会课或单独找学生谈话等形式,举一些中外名人艰苦求学到 最后取得成功的例子,或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 习观,让他们知道人生的价值。三、结语 本文对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展开讨论,当下的部分教师已经开始积 极转变,在心理沟通上尊重学生、尊重自己。与此同时,仍有教师依然存在错误 的方法,与学生心理沟通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这应成为日后改进工作的重点 内容。因此,在心理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必须保持平等,互相尊重各自的想法, 然后教师可以按照求同存异的方针来开展心理沟通工作。

作者:谢开智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刘官街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