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

浅谈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浅谈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经济和社 会发展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育不再满足于对 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它要求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 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所以必须加强小学生法治教育,这是我们学校及教 师的责任,是落实依法法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 是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 防未成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

前几年,学科教学渗透了安全法治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或 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了法治教育。今年,我县把学科渗透法治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作为各科教学重点内容,学生受教育的效果大不一样,现在是有目的地、自觉地 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法治教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知识的熏陶。这样, 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日积月累,就会懂得许多丰富的法治知识,促 进他们向着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方向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结合学科渗透法治教育 的要求,秉承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理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学 科的特点,笔者谈一谈在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举措。

一、钻研教材,抓住各学科法治教育渗透点 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好备课环节。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如果能 恰当掌握法治教育的方法、时机,并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有事半功 倍的效果。如,五年级数学63页《解决问题》中向学生渗透交通法规中的不得超 载的条款;
六年级语文《索溪谷的野》中渗透《森林保护法》的有关条款;
四年 级音乐《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中渗透《反分裂国家法》的有关条款;
美术 《家乡的古建筑》中渗透《文物保护法》的有关法律条款,等等。

二、利用语文课文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内容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语文课文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内容是 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在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文中法治教育的基础上, 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治教育。如我校周老师在教学《索溪谷的野》一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文字及描写的优 美景色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图片和视频之后,周老师在引 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美景色的同时,提醒学生不忘记作为一个旅游者的责任;
要想 永远拥有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需要保护环境不受破坏。周老师趁机为学生介绍 了《森林保护法》中有关保护森林不受破坏的相关条款,使学生对保护优美景色 不受破坏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让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对保护森林、保护环 境形成自觉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各册的教材中有许多都能渗透法治教育的课文,只要我们认真 钻研,将各种法律知识适时渗透到相关的课文中去,潜移默化,学生的法治观念 也会不断得到增强。

三、利用数学课本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内容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利用数学教学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 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要充分发掘数学课本中的法治教育渗透点,做到恰当 渗透。如我校五年级数学教师彭老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利用组织旅游租 车时,剩余的人不够坐一车,按以前学习的四舍五入法也不能收尾的情况下,该 这么办?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 九条机动车辆不得超载的规定和九十二条对机动车辆超载的处罚的规定,不但能 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而且解决了收尾法应用的实际需要。

实践证明,法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 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在其他学科中有所体现,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同时 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不仅要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 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渗透法治教育。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渗透法治教育,提 高学生的法治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陶行知先生说过:
千教万教 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诠释了教育教学的目的。我们教学的目的 是教学生学会追求人生真理,学会真诚、诚实、正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 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法治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 用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