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措施_怎样清除心理障碍

美术教学中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措施

美术教学中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措施 一、消除畏惧及自馁心理,增强创作的勇气和信心 美术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创作开始的时候总是不敢动 笔,问其原因,是怕画不好。这一现象到小学高年级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源于学 生的畏惧、自馁心理,往往是学生创作的自信心不足所造成的。学生具有一定的 鉴赏能力,但往往眼高手低,于是对自己的创造能力产生怀疑,继而产生畏惧、 自馁情绪。若任其发展,学生会逐渐疏远艺术,进而抑制自身潜力的发展。对此, 教师绝不可掉以轻心。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正确认识, 还要借机向学生阐明:艺术的表现手法无一定之规,只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真 情实感,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画得如何,都称得上是一幅好作品。在《今天我值 日》一课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因对人体动态把握不准而有所畏惧。对此,笔者在 他们创作前先引导其欣赏著名画家的作品和其他学生的作品,之后学生觉得名家 作品和学生作品相差无几。只此一举便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 望。另外,要让学生消除畏惧和自馁心理,教师还要帮助其解决创作过程中的实 际困难。首先,教师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脱离学生的年龄、个性而人为地提高要求;

其次,在完成难度较大的作业时,要多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加强直观演示,少 定框架。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中,一些学生觉得设计纹样很难。笔者拿出 一些选材极其平常的剪纸作品,如苹果、葫芦等,虽然设计、剪制并不十分精美, 却是上好的作品。结果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创作灵感也随之涌现。此外,教师应 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批评,力戒讽刺挖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创新之处并给 予启发、鼓励、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鼓励勤奋,克服懒惰、倦怠心理 创造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勤画、多练,而懒惰、倦怠只会使创造才能逐渐 萎缩。一般来说,小学生对美术课是非常感兴趣的,较少表现出懒惰、倦怠情绪。

但到了小学高年级,个别学生会有厌学情绪,只愿临摹作品,不愿开动脑筋积极 创新。对此,教师应从两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倦怠情绪:第一,坚持对 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对于任何一门功课都要认真学,帮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美术课。第二,提高课堂 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欣赏、手工、绘画教学交替行进,尤其在作业设置时应 注意难易适中。对于个别较难的作业,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一丝不苟,增强意志力;

另一方面要限定时间让学生完成,不拖泥带水。课堂节奏紧凑,能使学生专心致志,克服懒惰、倦怠心理。

三、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打破狭隘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智慧和意志方面的优秀品质,缺乏道德、情绪方面 的优秀品质,就会使个性不和谐,影响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 注意德、智并重。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受到美的熏陶。如,通过《珍爱国宝――秦始皇陵 及秦兵马俑》鉴赏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义感的教育;
通 过《最受尊敬的人》等课程教学,让学生用绘画表现好人好事,使其心灵得以净 化;
通过《纸带穿编》等手工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环境的好习惯。

此外,教师还应该经常通过参观画展、随堂欣赏、作业讲评、教师示范等途径将 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认识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意识到艺术 不能“唯我独尊”,只有百花齐放,才能繁荣艺术,从而帮助学生打破狭隘观念, 使学生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造。

四、增强课堂吸引力,避免兴趣的狭隘性 兴趣会影响性格的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挥。学生兴趣广泛,精神生活丰富, 会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因此,教师要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第一,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量,为学生创造奠 定物质基础。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 绘画课《最受尊敬的人》,教师可启发学生表现清洁工,让他们了解美好的环境 是别人付出宝贵时间换来的,让学生存有感激之心,从而发自内心地创作。在教 学手段上,教师要大胆改革,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寓知 识技能的培养于趣味性教学之中,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如,在《走进春天》一课 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春天,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增强了美术学习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又消 除了学生兴趣和知识方面的狭窄性。

五、结语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在不断消除心理障碍的过程中发展的,并非一朝一夕之 功。只要教师掌握了学生创造活动的心理要素,就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 教,为学生施展创造才华营造更加广阔、自由的空间。作者:洪巧菊 单位:江苏丰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