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的选择与探讨】 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

腕部头静脉粗、直、弹性好,而被很多护士所选择,但桡神经约在肱桡关节下3 cm之间的范围内,桡神经分为浅支和深支。桡神经浅支在前臂上部初表1 各组穿刺结果比较行于桡动脉的外侧,两者有相当距离,但在前臂上部两者逐渐接近,并在桡骨茎突上7 cm浅出。桡神经浅支浅出后与头静脉紧密伴行,桡神经浅支在其浅出处至桡骨茎突段多位于头静脉的外侧,至桡骨茎突附近,桡神经浅支经头静脉的深面与其交叉,而后行于头静脉的内侧[1]。因此,在临床中当选择桡骨茎突部位进行头静脉穿刺时,如果操作不当或失误,极易碰触桡神经浅支,并由此引发相应的症状,患者会立即感到针刺或电击样疼痛,并向手背拇指、食指、虎口等处放射,可能伴有不自主抽搐或颤抖等症状。因此,穿刺者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了解与静脉相伴行的神经的解剖。进行头静脉注射时,以桡骨茎突为界,如在桡骨茎突上方选择进针点,应在头静脉的内侧进针;如在桡骨茎突下方选择进针点,应在头静脉的外侧进针;一般不选择在桡骨茎突正上方做穿刺点[2]。此部位适用于手背静脉穿刺困难,输入普通药物且输液时间短的输液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应注意当患者主诉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穿刺,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肘窝静脉含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是可见的静脉里面最粗,易固定,最易穿刺的,但它位于肘关节处,不利于患者活动易致患者关节僵硬,且不符合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使用血管的原则,故不推荐常规使用。但在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抢救时,应首选肘部静脉,以便迅速建立起给药的通道。而不应浪费时间找小血管,或盲目等待医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

  前臂掌侧静脉表浅易于固定,且不影响患者活动,因此保留时间较长。但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液自针眼处渗而形成淤青肿胀。只要注意日常护理和观察,此部位的血管可作为输液时间较长的患者首选。

  近年来,有相关报道下肢大隐静脉留置针造成的静脉炎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增加趋势,因此,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静脉应用留置针,保留时间不宜过长,且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注射,同时,加强肢体的运动,预防静脉炎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适用于在抢救且上肢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

  进行静脉针留置期间,应合理安排输入药液的顺序,有刺激性的液体及黏度大的液体应安排在顺序中间,且宜相互间隔,避免对血管刺激较大引起液体外渗。此外,护士应加强巡视,观察输液是否顺畅,输液管等各处连接有无松动,局部有无肿胀、渗液等。

  总之,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日益广泛。它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大大减少了输液外渗的几率,对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非常有利,赢得了第一时间。穿刺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活动、输液周期来选择合适部位的血管,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作用,使用静脉针留置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节省了时间,便于管理和应急抢救,使护理工作者能够转移精力来更多致力于观察病情及总结经验,也便于同仁们更好地把护理行为实施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08-509.

  2 沙淑艳.低位头静脉注射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