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 诠释好莱坞电影的价值与经典魅力

诠释好莱坞电影的价值与经典魅力

诠释好莱坞电影的价值与经典魅力 有人说,一部世界电影史就是好莱坞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征服史。也有人说, 一部世界电影史就是一部反好莱坞电影的历史。关于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历史 长河中扮演角色的讨论从未停止,可谓是众说纷纭。但至少有一点谁都无法否认 ―――世界电影离不开好莱坞。然而说到好莱坞,就不得不提及它的黄金时代 ―――经典好莱坞时期。这一时期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 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经典好莱坞 时期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 有类型片的模式。

这一时期诞生了大批人们至今还耳熟能详的影片,比如《乱世佳人》、《公 民凯恩》等都成为几代人心目中挥之不去的经典。时势造英雄,经典好莱坞时期 在构建电影帝国的同时,也成就了几大盆满钵溢的电影公司和诸多风光无限的名 演员、大导演。经典好莱坞时期创造出的辉煌几乎不可复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 因催生了这段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呢我们不妨来看看黄金时代出现的时间,如前 所言,这一时期大约从1930年开始,而这个时间恰好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开 端。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就是所谓的 “口红效应”,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 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 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 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同样,电影消 费也并不算高,相对而言也属于廉价消费的范畴。

最重要的是,如果说化妆品可以安慰女人,那么电影几乎能够给所有生活 在萧条年代的人们一个让心灵避难的空间。赏心悦目的俊男美女、戏剧性的情节、 大团圆的结局,这些深深印刻着好莱坞特色的元素无一不把观众带入了一个超脱 于现实的梦幻世界里。每个人都向往美好,哪怕是梦境中的美好。而好莱坞电影 就像是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幻王国,让他们暂时忘记现实的残酷。这个梦 境中无不显示着对爱、对自由、对真理的追求,这正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缺少的、 又恰恰是最想要的。于是人们花着手上的一点“闲钱”趋之若鹜般涌进电影院去寻 找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求而不得东西―――电影市场的需求大门打开了。除了需求 和市场,刺激一个产业高速发展的因素还有商品的供给及其品质,电影产业也不 例外。1927年10月6日,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并上映的一部音乐故事片《爵士歌 手》,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美国人率先把声音带入了电影。《爵士歌手》给华纳兄弟公司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开启了里程碑式的有声电影时代。再加 上华尔街的大财团的投资,资金日益雄厚、产量可观,电影进一步纳入了经济机 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商业化运作。此外,高度精细的分工、 制片人制度、明星制度的确立更加使得电影作为一个产业迈入了日益成熟、完善 的机制。

搭着这班天时地利人和的顺风车,好莱坞电影大踏步地向黄金时代迈进。

在一部部佳作诞生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类型电影的创作模式。所谓的“类型电 影”,就是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所形成的不同的影片范式,分为西部片、喜剧片、 强盗片、恐怖片、歌舞片和战争片等电影类型。由乔治西德尼导演的好莱坞经典 影片《出水芙蓉》是有机地融合了歌曲、舞蹈、花样游泳等形式并极具观赏性的 经典歌舞电影中的一个典型。影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流行音乐的作曲家 史蒂夫在加州爱上了美丽多情的大学游泳课老师卡洛琳,二人准备结婚,但遭到 了唱片公司主管乔治的反对。经历种种艰辛后,史蒂夫没办法只好完成“水上盛 典”,并要求乔治找卡罗琳来担纲主演。最后卡洛琳与史蒂夫消除误会,重归于 好,“水上盛典”圆满成功。影片故事主线明确、戏剧化强烈,是典型的好莱坞式 电影。在叙事风格上,《出水芙蓉》同样也秉承着好莱坞电影的一贯手法:由一 个矛盾冲突点开始,继而间断有节奏的设置兴奋点。例如,史蒂夫模仿女人化妆 的喜剧小品、史蒂夫要赶在9点之前回寝室而千方百计躲过艾文斯教授的狗、史 蒂夫在形体课上跳华尔兹时极力摆脱粘在身上的糖纸、院长带人检查寝室的那一 段滑稽小插曲都使得整个影片充满戏剧性和喜剧效果,将观众始终牢牢地吸引在 故事的叙事主线上。当然影片依然是以大团圆作结―――卡洛琳与史蒂夫消除误 会,重归于好,“水上盛典”圆满成功。这样的结局是“标准的好莱坞式的结局”, 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双丰收―――既要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又不能缺少美满爱情的 点缀。

不仅仅是歌舞片,就连作为经典好莱坞时期恐怖片的代表作―――希区柯 克经典作品《西北偏北》也遵从好莱坞套路“出牌”。《西北偏北》讲的是一个有 点幽默感的普通广告商―罗杰,在他和客户吃饭的时候,忽然被莫名其妙的被当 作凯普林绑架,被带到了一所大房子里。在这里,罗杰被要求合作交出东西,罗 杰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莫名其妙的灌醉了,杀手们想制造罗杰酒后驾车坠海而死 的假象,而罗杰在朦胧中逃脱了。而后的指证也让杀手们提前准备,得以逃脱。

罗杰为了还自己清白,来到凯普林的酒店,想找出线索,尔后的探寻过程中,遇 到了年轻女郎伊夫肯德尔,但伊夫实际上是杀手一伙的,之后就有了本片中最精 彩的飞机追人片段,之后在FBI的帮助下,才知道伊夫是卧底,凯普林也是虚构出来迷惑间谍的,冰释前嫌的罗杰与伊夫相爱了,罗杰最后为了救出身处险境的 伊夫,与杀手们在雕刻着美国历任总统头像的巨大山岩上展开搏斗,最后获得胜 利。值得一提的是,悬疑不是《西北偏北》最主要的卖点,幽默才是这部片子的 最大看点,影片加入了大量幽默的对白,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再加上大团圆 式的故事结局,好莱坞模式电影跃然荧幕之上。

不难发现,情节公式化、人物定性化、银幕叙事标准化是这一时期“类型 电影”的主要特征。然而“类型电影”在为电影制作提供标准的范式、提高电影产 出的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也压抑了创作者的个性发挥。电影史学家和艺术家们把 好莱坞的“类型电影”看作是在电影工厂里按照固定的模式成批量地生产出来的 相互雷同的娱乐品而不是艺术品。但我认为也不能以此全盘否认“类型电影”的合 理之处,毕竟它的产生就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的,观众接受、认可就是它存在 的最大理由。艺术有时代性、阶段性,虽然从宏观上来看“类型电影”在一定程度 上束缚了电影多元化发展,但是我们不应该完全以当下的评判标准来看待甚至是 批判当时的电影作品。就好像病痛时吃药,人们只想着药能对症医病,至于之后 又嫌当时的救命药有多苦、多难吃显然都是无意义的,毕竟当时的病好了才是王 道。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观众需求也不一样。半个多世纪前的人们倾向于 看到经典好莱坞式的叙事情节和故事结局以获得自我满足和安慰,那么相似类型 的批量诞生自然也就具备其合理性。当然,认可经典好莱坞时期“类型电影”的合 理性,并不代表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所谓的模式制作电影。在当今 的多元化的受众需求和社会背景下,我们还是应该强调个性的发挥和创作以繁荣 电影事业。“类型电影”批量生产的部分原因是电影公司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攫取 利益,这种完全追逐商业化效应地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是当下电影产业要避 免的。

中国导演陈凯歌曾经这样评价好莱坞:“我们对好莱坞有点误解,我们老觉 得好莱坞像跟艺术有点关系。那个地方跟艺术没有什么关系,它毫不隐瞒地告诉 你它是一个工厂―――在生产各种产品,它的最终的归结是商业的结算。”笔者 个人并不十分认同这样的说法。诚然,好莱坞电影始终离不开商业机制的运作甚 至是操控,但是凭借此点是否就能完全抹杀好莱坞电影的艺术价值呢我们看到在 商业机制运作下的经典好莱坞时期,反而诞生了一部部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好 电影。这里用“好”,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受众的角度来评判电影的艺术价值。商业 化运作不是一个贬义词,至少它能够代表或者是反映电影市场中观众的审美需求、 心理需求。电影是生活戏剧化的再现,让观众从他们愿意接受并且喜爱的电影中 读懂自己、读懂生活恰恰是电影艺术的最高价值所在。所以,商业运作和艺术创造并不一定是矛盾的,他们之间很大程度上是形式和内容、载体和含义的关系。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电影受众中存在一部分肤浅、低级的审美趣味会给电 影市场的需求导向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但这并不会颠覆主流审美的电影市场, 同样也恰恰昭示了电影在社会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在传媒行业有这样一句话笔 者非常喜欢:媒体的职责就是,当所有人都在笑的时候提醒人们不要太狂妄,当 大家都在哭的时候给人力量让这个社会不绝望。笔者想电影产业也是一样的,“商 业工厂”给了电影生存的土壤,而电影的创作者们就应该在这片土地上探索出适 合艺术价值传播的形式,让人们在电影中反思、成长。经典好莱坞时期一去不复 返。辉煌无法复制,但成就可以延续、可以继承。虽然我们无法切身体会半个多 世纪以前的电影盛事,但相信在全世界电影大师的努力下,我们将会甚至是正在 拥有着专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影记忆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