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创新引领创业,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当前社会稳定和经济 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对提升我国当前核心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思想产生的条件、过程及其形式和特 点,研究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掌握创新创业思想活动的 特点和规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个性化 人才培养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 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高等院校必须要对学 生的个性发展进行规划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学生的创业理念,增 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和教育的长足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 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理 论知识向注重实践能力的转变,开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 新通道。
一、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通过积极开展针对大学 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一步落实当前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实 施,有效推进课本理论向社会实践的转化,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提升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综合实力。(一)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创新是对创造性思维 和实践能力的总称,其主要特点是为单一事物赋予了开创性和实际社会生产力。
创业是对社会生产者把握时机和统筹规划等方面能力的一种综合,主要包括了创 业技能和创业动机两个部分。创新的价值需要通过创业或创造来体现,创新是创 业的灵魂本质,创业是创新的实践过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决定作用的是 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互联网思维和 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坚定创业意志,勇于创业实践。(二)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受 传统观念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并未被大多数人接受,缺少创业实践的检验,这些 都需要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来转变。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涉及的理想信念、时事政策、身心健康、职业规划、道德法律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 高远理想,培养健康心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所必 需的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积极乐观、艰苦奋斗的价值导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 会价值的共赢。当前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支持,而 作为人才储备的大学生群体,必须具有足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随着高等学校连年扩招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突出,结合当前 社会发展的新形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迫在眉睫。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独有的育人功能,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 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技能,顺应时代发展,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创业意识教育“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代名词,究其原因是因为 当前学生缺少必要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就业形势缺少理性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理论大于实践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相对淡薄,不少 学生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已经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的 专题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实质,感受到创新创业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重要贡献,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创业实践中奠定 相应的基础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统筹规划和自我发展规划的能力。(二)创业 观念教育当前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存在着的一定的偏差。部分创业者认为创业所需 要的重点是理念,其过程可以相对简化;而也有人认为创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甚至可以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通过运气来获取成功,这样的想法需要在创新创业 教育中予以纠正。在创业观念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观念,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考核指导让学生切身体会创业观念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具体的创业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以及解决,然后再利用课程实践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积极性。(三)创业精神教育由于当前多数人对创业持有 怀疑的态度,所以毕业生没有将创业作为毕业去向的首选。转变以往的陈旧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举足轻 重的作用。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仅需要在职场中找寻自己的出路, 同时也需要通过自身的力量去转变角色,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培养学生 的创业精神,锻炼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带动周围更多的 学生投入到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实践中去。(四)创业意志教育随着 大学生创业人数的不断增加,部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紧张、担忧、浮 躁的心理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的不良后果,通过对学生开展创业意志的专题教 育,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进一步减少创业压力带来的负面些影响。可以结合成功创业人员进行实际经验交流,借助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创业技 能,了解创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清楚认识到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和 应该面对的问题,帮助学生稳步融入社会,减少在创业期间所造成的消极心理, 以此来坚定学生的创业意志。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各个高校普遍铺开,但是由于开展时间短,加之学校 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借助常规的思想政 治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唤醒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坚定创业意志,树立 正确的创业观念,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的同时,带领学生亲身体验 创新创业的过程,通过亲身经历了解创新创业的过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标准,大力探索以创新创业为导 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 新的精神。探索多渠道共同育人的培养机制,可以适当地将部分社会优质资源和 资本投入到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新时期具有创 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生向多学科开放式发展。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和辅导 教师开发适合大学生的科研训练项目,将日常的教学工作引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项目,通过项目训练、创新创业比赛、创新成果转化等教育实践环节,逐步探索 归纳符合当前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二)完善课程体系针对当前社会创 新创业背景要求和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水平,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要 尽可能打破单一学科限制,进一步开发适合相近专业学习的共性课程和跨专业跨 学科的交叉课程,加强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 实际,结合当前专业发展前沿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与之对应的课题研究,提升专 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根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职业生涯 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结合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实施技巧等开发出针对教 育对象特点的校本课程,利用互联网及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学习平台和学习软件, 丰富课程种类,完善课程体系。(三)改进考评方式改进考评方式,既要体现思想 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的促进和引领,又要兼顾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个体需求 差异,在评价内容方面,要将学生的道德品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作为考核内 容纳入到考评体系中,将理论学习和创新实践有机融合,打破以往理论考试独霸 日天下的局面。在考核方式上,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考核过程,彻底消除“高分低能”的现象, 在保证理论学习的同时,将更多的关注放到日常的创新实践过程中,通过考评手 段的杠杆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创新创业实践的成功机率和成果转化。(四)强化教育实践学校要加快专业实验室、创业实训室和创新实 践中心的建设,并将上述实训场所全部向在校学生开放,通过创新创业与思想政 治教育的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为 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基本的实验环境和积极的实践氛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 必要的后勤保障。根据当前的学生特点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要求,指派专门的 教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实践过程, 了解创新创业的思路和过程,提升创新创业技能。对于创新训练过程中表现突出 的项目,学校可以在师资、场地、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项目落地实施。
通过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可以吸引更多的同学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间接缓解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刚刚 起步,迫切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大多是由从事就 业指导相关工作的老师兼职,其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没有亲身创业经历,只能将自 己的学习心得传授给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创 新创业指导的效果差强人意,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 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指导学习,鼓励教师亲身实践创新创业 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受,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完 善创新创业的职业发展路线,明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和具体要求,为创新创 业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开展创新创业 教育,积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为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 开展开辟新的途径。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改进考评方式、强 化教育实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专题教育,进一步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端正创业观念、激发创业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开 拓进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展示个性的舞台,科学有效地做好创新型 人才培养工作。
作者:杨兆宇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