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浅析论文
社区教育浅析论文 社区教育浅析论文篇一 《完善农村社区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素养》 【内容提要】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结合农村社区教育管理实践, 在阐明社区教育概念的基础上,指明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内容,并针对浦口区 农村社区教育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关键词】农村社区 教育 现状 改进措施 【作者简介】周仁理,南京市浦口区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兼南京 市浦口区社区培训学院主任;教育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社会教育。
社区教育这一概念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可。20世纪90年代初,民政 部下发《关于听取对“社区建设”思路的意见通知》,我国的社区教育随之展开。
最早在上海和天津两城市开展,相继又在其他一些城市得到推广和发展。而后, 又从城市推向农村,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我国目前兴起的社区教育并不是西方 的舶来物,而是出于科学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
一、社区教育的概念和农村社区的基本内容 社区教育就是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培养、发展和教育,通过对居民个人 潜能的发掘,能达到以社区为单元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共同进步,提高社区居 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目的。社区教育是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社区发展是联 合国倡导的通过建设社区、繁荣社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解决城市化、 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新方法。
农村社区教育是以人人接受教育、人人参与教育为宗旨的农村社区公 众终身教育,是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有效途径。农村社区教育在类别 上包括该区域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形式上包括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教育对象则是从幼儿到老年的社区全体居民,是 一个大教育系统概念。
二、浦口区农村社区教育管理的现状(一)浦口区农村社区教育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果 经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至2009年底,浦口区初步构建了区、街道(镇)、 村(居委会)三级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 配合”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管理、群众广泛参与” 的运行机制,在引领社区教育工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初步形成了终身学习、 全民学习的良好生态氛围。
(二)浦口区农村社区教育管理尚存在不少问题 1. 农村社区教育缺乏协调有效的管理体制。社区教育处于多头领导, 多头管理,隶属关系不明的状态。浦口社区教育委员会与委员会中的各相关部门 及街道都处于平级地位,对各成员单位不具有领导职能,这就使其作用大打折扣。
由于社区教育由教育局下属的镇街教委会主管,而教育卫生又是由镇街政府的文 教卫副镇长或街道副主任主管,以致工作人员接受多头管理,隶属关系不清晰, 工作相互推诿。
2. 教育培训各自为政,缺少整合和协调。农村社区教育的培训管理 大多控制在行业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现象比较突出。如财政局的培训对象为会计 从业人员、劳动局的培训对象是新增劳动力、下岗再就业及劳动力转移人员等。
部门间缺乏横向联系和沟通,导致争抢社区教育资源,部分项目重复投资,重复 培训,不少培训机构,受利益驱动,缺少责任心,管理粗放,效果不理想。
3. 农村社区教育师资力量不足。镇街成人教育中心校按规定应有2-3 人的人员编制,根据2009年10月浦口区职社科的统计,仅有社区教育管理人员28 人,教师53人,而且大多兼职,显然远不能适应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另外,社 区教育师资来源复杂,加上进修、职称等问题不能落实,师资队伍不稳定。
4. 地方性培训教材缺乏。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教材 体系应当适应农村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学习者的需要。而实际上, 农村适用技术教育、人文知识与科学常识教育、道德法律教育、卫生保健常识教 育等涉及农村社区居民素质提高的乡土教材几乎没有。
5. 农村社区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区教育的资金来 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二是社会捐助;三是自身积累。目前政府投人仅占农村社区教育资金的20%左右,浦口区财政按每人每年1元落实社区教育经 费,但拨款人数还是按原区域53万人拨付,孰不知2010人口普查浦口区常住人口 已是71万,况且很多镇街都没有落实配套资金。因缺少必要的经费,社区教育举 步维艰,普遍存在功能老化和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相当部分农村社区没有文化 馆和体育馆等设施,致使农村社区教育无法正常进行。
6. 农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不强。农民群众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政府 安排好的社区教育,比如法制教育和扫盲教育等,而对急需的专业技术教育,还 不能主动要求和参与。另外,许多乡、村两级科技推广组织被迫解散,人员被迫 离职转移,外出进 三、浦口区农村社区教育管理的改进措施 借鉴国内外社区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浦口区的实际情况,提出 如下改进措施。
(一)健全社区教育管理系统 建立社区教育管理协同机制。镇街、社区教育委员会作为社区教育组 织、实施和协调者,应统一编制全镇年度社区教育培训计划,结合本街道的特点 组织、安排本街道具体的活动计划,对辖区内各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教育活动进 行目标管理、指导和推进,并纳入年度一体化考核。形成主管牵头,统筹运行机 制。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区政府和各委办局的目标管理,并作为对一把手进行考核 的重要指标。各级政府换届后,要及时调整人员,即时召开新一届工作会议,分 解落实工作计划,协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二)完善社区教育管理制度 修订完善2010年出台的一系列浦口区社区教育管理规范文件,并下达 实施,纳入区和镇街工作一体化目标考核之中。各镇街社区教育委员会实行例会 制,定期讨论、审定年度教学计划、硬件建设、教育管理、重大活动等事项。按 有关文件精神,在履行相应手续后加挂社区教育委员会牌子,负责全镇街的社区 教育相关培训业务,并对市(村)民学校进行业务指导,从而加快农村社区教育的 一体化发展。
(三)整合和建设社区教育资源借助南京市跨江发展战略的推进,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一 大管理系统、两条运行网络、三项基地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工作。
1. 完善三级农村社区教育管理网络 浦口区设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为日常机构, 具体布置、落实全区社区教育的任务。各镇街建立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管 理办公室。各村(社区)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村(社区)内各类文化 教育培训活动。
形成浦口区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的社区教育中心为骨 干,居委(村)社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体系。街镇社区教育中心应成为三级运行网 络中的主体,将原有各条线、部门的教育机构以及文化中心、社保中心、服务中 心、图书中心、培训中心等机构中有关教育培训的部分纳入社区教育中心的活动 范围,逐步形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协同运作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2. 加强社区教育载体建设 社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行知基地的基础 上,再投资新建生活体验中心、科普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国际交流中心、 素质拓展中心、农事实践中心等六大功能区,打造成“全国一流、省内示范、南 京窗口”的江苏省南京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
社区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在计算机实训基地被评为“江苏省计算机紧 缺人才培养基地”和“南京市软件人才培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被立项为江苏省 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其内涵建设。
社区学习教育基地建设。建设百余所家学习教育基地:如求雨山书法 创作培训基地、王荷波纪念馆、泰山街道历史文化展览馆、汤泉街道瓦殿村、盘 城葡萄园等,初步形成涵盖层次广泛、蕴含内容丰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学习 教育基地体系。
3. 开放学校教育资源 盘活社区教育资源,试行区内各类文化、体育资源、学校场地向社区 居民开放,促进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互动。构建以区社区教育学院、街社区教育 中心学校、居委会市民学校、基地为载体的30分钟、20分钟和10分钟社区教育资源圈。
(四)提升社区教育师资队伍运行效益 统筹领导,整合力量。在现有教育事业编制中进行调剂,组建一支社 区教育专职队伍;把有一技之长的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 老专家、老党员等组建成兼职教师人才库;建立志愿者登记建库制度,形成常态 化管理;成立讲师团,定期开展青少年教育和市民教育活动。
合理规划,制度引领。建立社区教师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岗后进修 制度,享受在校教师的同等待遇。社区教育负责人定期参加区教育委员会组织的 干部岗位培训。健全各级种类人员的考核奖惩制度。
明确职责,注重实效。每一位社区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要认真履行各 自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能结合各乡镇、街道、居(村)委会实际情况,创造性的 开展社区教育和青少年保护工作。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也要根据聘任条件,严格选 拔,并明确责任,保证教育质量。
(五)加强社区教育基础建设 编写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读本。为体现社区教育中心服务“三农”,促 进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导向,落实富民、兴镇、强区的宗旨,积极探 索新型农民培训新内容、新模式、新机制,向社区居民推介浦口历史沉淀,领略 浦口历史风采,与区档案局、地方志办联手,收集编撰社区教育系列读本。含有 浦口元素的乡土草根读本课程应该成为各社区教育中心的一张名片。
不断开发社区培训课程。社区教育要重视社区课程开发,以创建学习 型组织为抓手,在企业、校园、社区、村组、家庭五个层面开展文化、职业技能 培训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活动。
采取宣传激励措施,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率。通过政策调控、费用资 助、积分奖励、就业引导等激励措施,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以提高 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搭建社区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学习资源库。浦口社区教育数字化 建设于2009年9月开始实施,初步形成了以浦口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各镇街 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职责分明、辐射所有社区和村庄的三级社区数字化学习网络体系。在组织分工上,浦口社区培训学院为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与运作主体, 建立了管理数字化学习中心网络平台,可以发布社区教育的信息和动态;可以组 织和传输社区教育资源;营造了一个良好数字化学习社区环境。另外还构建并开 通了浦口社区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浦口社区教育网,开辟了人文修养、保健 养生、今日理财、亲子教育、健康饮食、职业技能、浦口特色课程、老年大学、 学历教育等九大栏目,共计360套学习资源库。社区居民就能够有自主选择网上 学习的权利和便捷工具。
(六)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我区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现阶段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培育学习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根据 社区内不同类型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型组织的评估标准、考核指标、管理 手册,由个别试点到全面推广,指导各单位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街道、 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规模。
发挥城市社区教育的辐射作用。城市社区教育在办学形式、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及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为农村社区教育提供了示范,从社会发展趋势看, 农村社区教育将趋向于城市化,最终实现与城市社区教育的融合。因此,在现阶 段应充分利用和借鉴城市社区教育的经验,发挥其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带动与辐射 作用,尽快完善农村社区教育,提升居民素养和生活质量。
社区教育浅析论文篇二 《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助力社区矫正工作实施》 摘要:我国已经确立了社区矫正法律制度,这项针对符合条件的罪犯 实施的非监禁矫正改造制度,旨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让其早 日回归社会,为社会所接纳并回报社会。社区矫正是一项特殊的司法活动,社区 教育与社区矫正有区别,也有共同性,应该有意识地将社区矫正融入到社区教育 的一般活动中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以社区教育助力社区矫正。同时应 注意社区矫正的司法特殊性,加管教育管控,创新社区矫正的方式,顺利实施社 区矫正工作,取得社区矫正效果。
关键词:社区矫正 社区教育 助力 创新 管控措施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确立了社区矫正的刑法制度,明确了对判处管制、 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施社区矫正。2012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该办法对社区 矫正的实施机构,具体环节的操作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2012年3月14日,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决定》,将第二百二十八条修改为第二百五十八条,修改为“对被判处管制, 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 负责执行。”至此,我国从立法上确定并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矫正的法律制度,社 区矫正工作依法实施。
社区矫正虽然是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的改造,属于司法执行制度, 但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在社区进行,应纳入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与社区教育 不可分割,我们应注重研究如何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更好地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有效的工作对社区成员(包括已犯罪在社区改造的人 员)进行教育引导、提升,达到训化改造,素质提高,凝聚人心,和睦相处,共 建和谐的目的。
1 社区教育和社区矫正的区别与联系 社区教育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界定,社区教育的 内容广泛,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人教育、妇 女教育、农民教育、技能培训教育等等,社区教育与其他教育在内容上,有交叉 重叠,对社区教育可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界定,但无论从哪方面界定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都离不开社区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式、功能。由此,我们可以形成较 为统一的认识,特别是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 振兴行动计划》,对社区教育作了明确的目标规定“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工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之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十八章加快 教育改革发展,都对社区教育有所论述。各省市还成立了专门的社区教育组织机 构,制定条例、明确社区教育的任务,综合以上规定,我们认为社区教育是指在 一定的区域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 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首先是一个区域性的含义,即社区教育以不同的居民居住区为界域,而且是居民相对集中的聚居地。社区有地方特色,呈现不同文化习俗, 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社区教育要因地制宜。
其次,社区教育利用社区各类资源,而不是象单一的教育机构,要建 立专门的场所,添置设备,配备人员编制,社区内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 教育资源应当共享,为社区教育服务。
其三,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居民,社区居民非以职业身份为划分, 而以居所为界定,凡在本社区内居住的居民均成为社区教育对象。包括常住人口 和暂住人口。社区居民的身份在农村较为单一,多数为农民,在城镇,特别是新 开发的社区,居民的身份结构复杂,各类人员都有,这给社区教育带来便利,可 以利用各类人才资源,同时又给社区教育带来困难,因为人员复杂,教育实施多 样,要求高,困难也就大。
其四,社区教育的功能: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从素质来 说,社区教育包含文化、政治、伦理、身心健康、生活技能等方面素质。从生活 质量来说,包含营造社区人文气息,优美环境,邻里和睦,文化生活,价值认同, 人心凝聚,安居乐业等。社区教育功能是广泛而具体的,要政府正确指导和支持, 社区干部积极开展,社区成员广泛参与来共同完成。
其五,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建设学习 型社会,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
社区矫正,指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安排在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 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确定的期 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不良习惯,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的附件一部分用语说明)。从该界定来看:
其一,社区矫正的对象是: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罪犯是经人民法院 审判,判决有罪,应当受刑罚制裁的人。社区矫正的对象是这样的罪犯:①被判 处管制刑的。②被宣告缓刑的。③被暂予监外执行的。④被裁定假释的。⑤被剥 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重点的对象是符合上述条件情况下,对于罪行 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
其二,社区矫正的地域是社区内,将符合社区矫正的罪犯,放到社区内进行矫正。犯罪前,他们一般就是本社区成员之一,犯罪后,被刑法处罚,放 到社区来改造。要在社区内生活,接受改造。当然,也就成了社区教育的主要对 象。
其三,社区矫正机关和参与者及协助者,依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二条规定,“司法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检察院 对社区矫正各个环节依法监督,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 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可见,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为社区矫正的 专门机关,他们只是分工不同。
依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 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工作。有关部门,社(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 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及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 正。”可见社区矫正是一项多部门、单位人员、综合参与的教育改造活动,与社 区教育密不可分。
其四,社区矫正的主要内容是矫正犯罪心理和不良习惯。方向是心理 上的矫正,要进行思想教育,感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克服不良心理。另一方面是克服、纠正不良习惯,进行文明礼仪,规范的教育。
其五,最终目的是让其回归社会,通过社区矫正达到教育改造的有效 目的,能重回社会,作为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正常人。
2 社区教育助力社区矫正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社区教育与社区矫正在地域、对象、教 育内容、功能、人员参与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社区教育的本质就内含社区矫正, 而且可以助力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
2.1 社区教育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提高认同感。社区矫正人员因为受到 法律制裁,从身份来看,在矫正期限间,还是一个罪犯。一些社区居民对他们存 在歧视、担忧、甚至恐惧的心理,社区矫正人员也存在自卑、悔恨、焦虑,难以 合群的心理。双方不能很好的相融,认同感没有很好的建立,必然导致防范、戒 备、甚至敌视,憎恨的心理,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社区工作者,自愿者及教育 人员等应当通过社区各种教育活动,主动或有意识请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活动, 通过各种教育、文化、文艺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相互沟通、互信的关系,取得相互认同感。
2.2 社区教育培养社区矫正人员生活情趣。社区矫正人员之所以走向 犯罪的道路,有不少人员是因不良的生活情趣导致的,如痴迷网游,赌博,酗酒, 黄秽之物等,浸淫其中,必致心变,有外因诱使之下,极易做出违法行为。特别 是青少年,心智未全,观念未固,易被腐蚀,引诱变坏。学校、家庭、社区应齐 抓共管,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引导社区成员向健康、阳光、有品味的生 活发展。
2.3 社区教育有利于社区矫正队伍素质提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必 须配备一只专业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由司法、检察、公安、社区、学校、企业 事业单位及志愿者组成。他们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协调配合能力的提高十分 重要。教育队伍不行,配合力量不足,很难达到社区矫正的目的。社区矫正队伍 的建设,一靠经费保障,二靠组织宣传,三靠教育提高素质。作为政府指导和工 作职责的社区教育,理应承担队伍教育之任务,社区教育要着力于教育队伍的素 质提高,这才能抓住根本,取得效果。
2.4 社区教育可增强社区矫正的影响力度。社区教育通过广播、电视、 报刊、板报、宣传册及读报、讲故事、说书、歌唱演出等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 对社区矫正实施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区矫正的宣传、教育影响其他社 区成员,形成舆论正气,辨别是非美丑,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2.5 社区教育创新社区矫正方式。社区矫正在我们之前的观念中,不 是一种教育改正活动,而是以专门改造方式出现,如“改造黑五类”,和对一部分 人的批斗,群众专政,是以划线站队、斗争、对立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对待认为应 该改造的坏分子,使他们不能“乱说乱动”,“批倒批臭”,永不得翻身,从而达到 消除异己分子,纯洁群众队伍的目的。这种简单划线、斗争,打到的不利于改造 人,矫正人的不良心理和习惯,不是科学的矫正教育方法。
从现行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看,着重于对矫正对象心理和行为的纠正, 目的是要让他回归到社会,而不是把他们清除出去。社区矫正应当融入到社区教 育之中,通过社区教育来创新社区矫正。开展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文明礼 仪教育,技能提升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同时可以将社区矫正对象,聘为志愿 者,参与人,甚至某种专项活动的教师,让他们感到了受到尊重,认可和社会肯 定,树立改正错误得信心,提高社区矫正的效果。3 社区教育与社区矫正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现代社会发展,知识不断 更新,从而提出对人的受教育的不断要求,是普遍性的,而社区矫正是司法执法 活动,是特定性的。因而如何更好地将普遍性的社区教育和特定性的社区矫正予 以结合,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3.1 组织管理上,社区矫正应当成立监管小组,制定工作职责,定时 召开工作会议。
3.2 建立矫正对象谈话,汇报制度,定人定期与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谈 话,了解情况,并让他们写心得和思想汇报。
3.3 要建立一套矫正对象的矫正过程档案。将他们的表现,包括群众 评议,活动记录,谈话内容等记录建档,以便查询、考察。
3.4 参与活动的记录。参加学习活动,公益劳动,帮困活动,听讲座 情况,参加心理咨询等等。从每一个具体活动中体现矫正对象的变化过程。
3.5 推荐就业。让他们参与有酬劳动,保证生活来源,消除后之忧。
为了提高矫正对象的就业能力,可以通过技能培训,让他掌握一技之长。同时积 极与社区内单位联系,落实就业,以业矫正是最好的方式。
3.6 考评和表彰制度。必须建立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考评制度,可以由 监管小组考评,也可以由就业单位考评,还可以由社区居民考评。考评优良者应 给予记分和表彰。让矫正对象获得社会肯定,激励自我,增强回报社会的信心和 决心。
3.7 建立一套对矫正对象有效管控制度。毕竟社区矫正对象在心理上 和行为上有瑕疵,有伤痕,甚至个别矫正对象积习难改,有可能“旧病”复发,重 新犯罪,危害社会。采取管控措施是必要的,包括物控、人控,如限定一定区域 活动,安装监视探头,特殊时期的活动时专人监管,外出请假和限制制度等。
让社区矫正融于社区教育之中,让矫正对象感到了平等,共同参与, 与人沟通,克服心理障碍,又通过社区矫正的特殊司法程序的手段,加强矫正对 象的管理和制约,这样必然能有力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实施。